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10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社會】考科試題特色

國立臺東女子高級中學地理科教師/柯芝群、大考中心研究員/陳俊佑

一、前言

110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簡稱「110學測」)社會考科在命題取材上相當多元,既強調核心概念的理解與應用,也重視活學活用的議題分析。在題型設計上延續近年來的合科題組,今年合科題組數與去年(109年)相同,呈現兼顧學科內與學科間的整合,也符合領域內合科發展的教育趨勢,有助促進議題導向的合科教學設計。

二、試題特色

社會考科除各科單題外,跨領域知識整合的試題,本年度計有12個題組,包括:地公3個題組(第44-4546-4748-49題),史地6個題組(第50-5253-5455-5657-5859-6061-62題),史地公3個題組(第63-6667-6970-72題),共29題,於全卷72題中占有一定比例。

從近5年學測題組趨勢來看,107學年度學測開始有三科合科題組出現,到了今年全卷總題組數18個題組,合科題組數12個題組。換句話說,有57%的考題不是跨主題、跨冊、就是跨學科,非常具有整合性。這樣全卷重視統整命題的趨勢,從108學年度學測就已穩定,顯示考生未來在學習社會領域時,必須學會將相關概念串連起來並融會貫通。

在試題設計上,兼顧學科內與學科間的知識整合。地理部分的學科內整合試題,例如題組第42-43題,以西非某國發行的郵票,結合99課綱區域地理的非洲單元及通論地理人口及氣候單元形成題組。學科間的整合試題(地公、史地和史地公皆有),例如題組第46-47題,以公民科「智慧財產權」的反思作為試題情境,以「抗愛滋病毒藥物專利權」的強制授權為例,再以地理觀點探究愛滋病的空間分布。例如題組第50-52題,以印度咖啡豆生產及貿易為例,將歷史科宗教文化、地理科貿易路線與印度氣候特色結合。史地公三科學科間知識整合的題組,例如題組第67-69題,以每年臺中大甲媽祖遶境作為試題情境,從歷史科日治時期推動皇民化的拆毀廟宇、公民科的文化權概念、地理科以GIS的分析功能來取得有效的空間資訊等。學生在面對學科間整合的題組,需要應用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與核心概念,解析題文中的情境,才能正確解題。

110學測社會考科的最大特色,即是以現行(99101)課綱為依據,但持續趨向素養導向命題方向:情境化、整合運用能力、跨領域或跨學科。舉例來說,題組第67-69題可從大甲媽祖繞境體會在地人文風情與課堂知識的活學活用(歷地公合科)。

1)情境化

本題組以大甲媽祖遶境作為試題情境主題,並提供了各學科參與的切入點:大甲媽祖繞境作為現今年度盛事,但若將情境拉回過去日治時期,卻一度在臺灣總督府所實施寺廟整理活動中遭禁,以今昔情境間的反差引導學生思考其歷史意義及統治者態度對多元文化的影響。並以對遶境活動的觀光視點,連結一般民眾拍照後整理地點,十分貼近生活的經驗,引導深化學生地理資訊系統的生活應用。

2)跨領域或跨學科

本題組探討大甲媽祖遶境活動的多元面向,史地公三學科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參與了此情境:歷史科關注日治時期遶境活動曾遭禁止,探討當時的背後政治動機。公民與社會科再藉由今昔不同統治者間,觀察政府落實多元文化的理念,是文化權能否受保障的關鍵。地理科從遶境文化活動帶來的觀光層面,強調地理資訊系統在真實情境的功能應用,貼近日常生活現況。此題組各題難易度分析如下:

67題的答對率[1]83%鑑別度0.36,屬於容易而鑑別度中等的試題。本題旨在測驗考生閱讀題文資料後,結合對課綱內容中的日治臺灣時期臺灣總督府推行皇民化運動的認識。皇民化運動下,總督府推行日本的文化風俗乃至信仰,臺灣在地的信仰與宗教文化,被以「寺廟整理運動」為由遭到禁止與壓抑。從該題選項分析觀察,98%的高分組與62%的低分組考生,都能正確答出寺廟整理運動屬於皇民化運動的一環。

68題的答對率60%,鑑別度0.32,屬於中偏易而鑑別度中等的試題。本題旨在測驗考生能否依據題文訊息及題幹敘述,推論出題幹中最符合學者主張的描述段落。從該題選項分析觀察,74%的高分組與42%的低分組考生都能正確從學者觀點連結至題文政府投入資源結合在地力量維護媽祖繞境文化的關係。

69題的答對率37%,鑑別度0.47,屬於中偏難而鑑別度高的試題。本題旨在評量考生能否利用臺灣宗教文化盛事的生活情境,應用地理資訊系統以了解地理技術在生活中的功能。選項(A)套疊照片的經緯度坐標點資料與各行政區的面資料,即可最直接將所有照片有效地區分出行政區,為正確答案。從該題選項分析觀察,63%的高分組考生能正確選出最直接的GIS分析步驟。

三、回饋高中的教與學

因應已在108學年度上路的新課綱,課堂上除了對「學習內容」的講述,引導學生整合各領域學科核心概念,進行「探究實作」的教學活動設計與操作,也同樣重要,除能幫助學生產出學習歷程檔案外,更期望能讓學生將知識融入身處環境中,分析詮釋、反思評價。

同時,未來學測社會考科的測驗目標,以「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的「學習表現」作為試題設計的基礎,以「部定必修」課程中的「學習內容」為學測社會考科的取材依據,且可能取用「延伸探究」、「歷史考察」、「田野實察」等課程內容作為設計試題的情境素材,與教學現場一齊朝向新課綱素養導向的道路邁進。

未來學科能力測驗社會考科的試題題型,除了傳統的單選題,增加了非選擇題(包含填充題、問答題、繪圖題、製表題等)及混合題型題組(包含選擇及非選擇題),並以素養導向為命題的趨勢,強調知識的整合運用,結合閱讀理解、邏輯推論、圖表資訊判讀、證據應用等能力。

因此,透過今年學科能力測驗社會考科的風貌,或有助於未來教學現場可以參考的方向:

以全球化議題作為跨科探討的情境,可透過課堂中的文章及資訊提升學生反思能力,教師利用不同層面提問並分組討論激發學生思考,以建構學生知識概念。例如第50-52史地合科題組,以朝聖者開啟咖啡豆的意外旅程、殖民者運送咖啡豆回母國途中海風形成獨特風漬風味,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以生活或學術情境作為探究實作的社會跨科議題。

又如第46-47地理公民題組,強調學科知識於常見的議題,如智慧財產權、愛滋病分布情形中的運用,不再僅強調知識的純粹記憶,而是掌握先備知識,並針對重要課題運用所學,分析問題背後的成因,並規劃解決問題的策略;另一方面,試題取材於全球重大疾病藥物專利議題,教學上建議教師可以其他全球相關議題置換情境,引導學生持續思索史、地、公等面向的切入點,深化學生的同理心與培養現代公民責任的思考,對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設計可有正向的引導作用。

四、結語

學測社會考科近年來持續朝向整合運用與合科命題,將學科知識統整運用於生活情境與學術探究情境,強調其在生活中能夠實踐的特質。以今年試題而言,公民科從真實生活的議題現象或虛擬情境中,引領學生發揮公民素養以理解、批判與反思。歷史科結合生活情境與歷史脈絡,讓學生融入時代氛圍中運用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史料分析等核心能力。地理科結合地理技能融入生活情境,並利用圖表、照片資訊引導學生歸納分析。最後,整合三學科的特色一併體現在合科題組的設計內,透過各式情境、議題的考題設計,檢驗學生在先備知識的基礎上,能否進一步活用與反思。

從今年學測社會考科全體答題情形看來,整卷難易度分布頗為適當,符合學科能力測驗的門檻功能;另一方面,答題情形所呈現的整體鑑別度仍屬中等,與歷年一併觀察亦保持穩定,顯示考生面對合科題組占有一定比例的試題時,仍可表現出相當水準。


各學科題號如下表所示,以下就各學科試題進行分科介紹與說明。

學科

各學科題號

公民與社會

1-1744464863646871

歷史

18-32505355586061656770

地理

33-4345474951525456575962666972


[1] 本中心網頁提供的統計數據中,單選題的P值稱為「答對率」;多選題的P值代表全體考生的得分情況,以「得分率」稱之,詳見<一起來認識學測與指考的試題答對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