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10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自然】考科試題特色

大考中心研究員/周建儒

一、前言

110年度學科能力測驗(簡稱「110學測」)自然考科依據103學年度實施之「修正『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基礎地球科學學科綱要」(簡稱「99課綱微調」)命題。整卷試題兼備知識與應用,有層次地評量考生的閱讀、分析與統整歸納能力,引導其運用學科知識。

二、試題特色

(一)引用生活素材,結合學科知識、原理的理解與應用,關心本土與環境問題

各科考題都刻意取材自真實情境,兼顧生活情境與學術情境,皆可見於題目中,與自然科學強調生活應用、關心環境問題的核心價值切合,也提醒考生可多方涉獵課外知識,能對特殊的物質產生興趣,進而發現問題、尋找答案,達到終身學習的目標。攸關考生生活的議題或現象包括:熱水器使用、市售胃乳液、地震波傳遞、颱風降雨分布、人體激素與懷孕檢測、豐水年與枯水年的長期變化、遺傳疾病、生態調查、乾電池內部反應、外太空探勘、野外探勘與大氣穩定度等。

(二)實驗/探究情境入題,深化圖形與資料判讀

本次測驗有許多圖表判讀分析,除了常見的課堂實驗,更有部分試題將政府各單位公開的量測相關資訊與教科書內容結合。如:第11題探討光線在不均勻介質中的折射問題、第15題測驗考生對於電子干涉實驗的了解、第21題凡那比颱風侵襲臺灣前後,每小時累積雨量分布的變化、第22題潮位站潮高預報圖之生活應用、第28題濾紙層析分析法、第35題台灣年降雨量之長期變遷、第45題森林實驗區物種的生態調查、第62題煤層探勘、第63-64題真實恆星光譜與星等數據、第68題探空氣球觀測數據等。希望藉此引導考生參考實際情境進行分析與歸納,亦提醒考生科學知識不是死板生硬的條文公式,而是與生活環境之變化息息相關。

三、回饋高中的教與學

(一)跨科整合

3 題以基礎植物生理之光週期對開花的影響為基礎,配合四個節氣的地科知識,測試學生理解、整合推論跨科知識,與能否應用這些自然科學知識於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解決。

5題提到自然界中的氧化還原反應,有細胞呼吸、植物行光合作用、地科的沉積以及煤的形成等碳循環相關反應,需要化學、生物與地科的知識才能完整理解。

37-40題(綜合題),引進物理中基本的熱力學第一定律,以及化學中基本的能量守恆定律,將其應用到討論生物學中人類攝食、呼吸與新陳代謝等涉及的能量轉換、儲存等過程,可增進個人探究生活上有關食物熱量、體重、運動、體能等生活化議題的科學素養。

(二)科學新知作為引導,展現研究與教學跨領域的趨勢

54題結合化學、生物與地科,介紹天文學家最近偵測到金星大氣層有微量的化學物質PH3,進而探索金星有無生命體的存在。

56題係物理與地科在天文領域的結合,介紹去年前往火星的三艘太空船都在七月出發,其航行方式與到達火星的時間,其實由學過的圓周運動,就可以大致估算的。這可激發學生對國際上進行中之科學探究的興趣,拓展視野。

66題同樣是物理和地球科學的結合,利用黑體輻射、呈色原理、恆星演化、恆星距離等知識,綜合判斷在不同顏色的玻璃片之下,可以得到甚麼樣的星空訊息。每一個知識點都是考生曾經學習過,但是要綜合運用這些所學進行推理,是一具有難度但仍然是可以被推敲出來的科學推理題。

四、結語

110學測自然考科試題,強調不同分科間的整合,以彰顯自然科學基本原理的普適性。注重評量學生對基本科學知識、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具備足夠的科學推理分析能力,而能將之應用到解決或更深入了解個人生活上的切身問題。題目取材兼顧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情境與國際共同矚目的科學議題,期望能適度地增強與帶動更符合素養導向的自然科學教學。建議考生在學習自然科學課程時,可以和自身生活經驗、平日觀察、媒體所見所聞等等做連結,再延伸到相關的學術探究上,對於了解自然科學應會更加無往不利。期許考生在未來也能將所學的知識,實際運用在解決生活中面對的種種議題,進而尋找值得探究的新議題,成為自發主動的終身學習者。


自然考科總題數為68題,第壹部分各學科10題共計40題,第貳部分各學科7題共計28題。
各學科題號如下表所示,以下就各學科試題進行分科介紹與說明。

學科

第壹部分(題號)

第貳部分(題號)

物理

 1115313439

5561

化學

 410272840

4854

生物

 132326293038

4147

地球科學

 16223537

626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