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13年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參訪香港紀要 [選才 第233期 103.1.15]

鑑於12年國教於103學年度實施後,高中課程的改變將對大學入學考試產生影響,加上少子女化問題將於105學年度後開始對大學選才造成衝擊,因此現行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正面臨轉型的需求。而鄰近臺灣的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簡稱「香港考評局」),正因應學制改變,甫於102年(2013年)為自修生舉行最後一屆「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而於101年(2012年)開始舉辦「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取代原有的兩種考試(「香港中學會考」和「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其經驗亦可作為臺灣調整大學入學考試制度之參考。

  為了解香港經驗,本中心由第一處黃璀娟處長帶領4位同仁,於102年12月8日~11日前往香港參訪

一、參訪行程

9日上午,香港考評局秘書長唐創時博士、評核發展部助理總經理蔡筱坤女士、高級經理李德文博士、公開考試總監及考評局代表李王鍏女士,為本中心一行深入介紹「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推動過程、科目架構、成績表示,以及「校本評核」的執行方式與檢討。

  9日下午,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博士、學校考試及評核部總經理許婉清女士、經理鄺詠詩女士、高級主任林潤琪女士,分別為本中心一行介紹「網上評卷系統」、「試場通訊及支援系統」、「出席紀錄及答卷收集系統」及「口試錄影系統」,並陪同參觀試場通訊及支援中心。

 10日下午,本中心一行拜訪香港浸會大學,教務長蘇國生博士、教務處入學組助理教務長梁慧兒女士、國際事務處總監李安康先生,共同說明香港公立大學聯合招生的理念及方式,並分享大學招生端運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的實務經驗。

 11日上午,本中心一行再度前往考評局,進行分科交流。評核發展部經理譚慕儀博士(中國語文科)、胡美芬女士(中國語文科)、方創新先生(數學科)、楊穎宇博士(歷史科)、何致遠先生(中國歷史科),分別向本中心國文、數學、歷史科研究員說明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數學科、歷史科、中國歷史科的命題理念、試卷架構與考生表現。

二、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香港於2009年9月開始實施新高中課程(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改革的重點是推行三三四學制,將源於英國的三二二三學制(三年初中、兩年高中、兩年預科及三年大學本科課程),改為與臺灣、大陸相同的三年初中(中一~中三)、三年高中(中四~中六)及四年的大學本科課程。

  在舊學制下,學生於中五須參加香港中學會考,只有30%的學生可進入中六、中七就讀,而後再通過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可讀3年大學。新學制為12年國教,所有學生只要有興趣,都可讀至高三,再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簡稱「文憑試」)。「文憑試」成績可以保留,考生可用歷年的較高成績科目合併申請大學。本地大學以外,亦可以此成績申請到中國大陸、臺灣或海外就學,升學的途徑更為多元。

  「文憑試」的考試日程,是每年3~5月。考試科目分為甲、乙、丙三類,甲類為新高中科目,含4個核心科目(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通識教育)及20個選修科目;乙類為應用學習科目;丙類為其他語言科目。為了提供跨年、跨科比較,「文憑試」成績匯報採用水平參照。

圖一、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主要架構圖一、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主要架構
圖二、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採水平參照圖二、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採水平參照

新高中課程與考試密切結合,甲類科目各科的公開評核,是以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評局聯合編訂的《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為根據。各科均訂有「評核大綱」,提供評核目標、評核模式、公開考試及校本評核的比重等資訊。以數學科為例,數學課程在中四至中六分為必修部分與延伸部分,其中延伸部分又分為單元一與單元二,單元一為微積分與統計,單元二為微積分與代數。單元一的微積分著重基本運算與應用部分,單元二的微積分則是較深的數學理論與應用。數學科考試安排為:

.必修部分: 包含2卷,考生均需作答。卷1評量2小時15分鐘,題數約為19題,均為非選擇題,占分65分;卷2評量1小時15分鐘,題數約為45題,均為選擇題,占分35分。2013年考生人數約為7萬人,安排於4月第二週考試。

延伸部分: 單元一與單元二各為1卷,考生只能擇一報考。兩份試卷的考試時間均為2小時30分鐘,架構相似,均分為甲部與乙部:甲部占分50分,試題敘述較短;乙部占分50分,試題敘述較長。2013年考生人數各約為7千人,安排於4月的第四週考試。

  新高中課程最大的特色是以通識教育為核心必修課程。在課程設計上,希望培養學生獨立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透過探究現今世界議題,開闊學生視野,並能融會貫通各科知識,培養多角度思考。而在考評上,則透過獨立專題探究(IES)發展學生自學能力,由學生自訂研究議題,進行研究、探討、分析,經由學校老師評定後,列為校本評核成績,納入「文憑試」成績之一部分。由於獨立專題探究對學生是很大的挑戰,也涉及許多主觀性,而通識教育又屬於核心課程,為「文憑試」必考科目,所以社會評價不一。

三、校本評核

「校本評核」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重要評核方式,係指在日常學與教過程中,由學校任課教師來評核學生的表現。中五、中六學年,根據考評局對每科的要求,在學校由任課教師進行評核,主要評核筆試未能涵蓋的領域,例如通識教育科的獨立專題探究、科學實驗技能等等。校本評核的分數計入學生的「文憑試」成績,不同科目所占百分比不同,一般為20%左右。

  2012年已推行12個學科的校本評核為:

核心科目3科: 中國語文、英國語文、通識教育
選修科目9科: 中國歷史、歷史、生物、化學、物理、科學、資訊及通訊科技、 設計與應用科技、視覺藝術
  此12科在「會考」、「高考」時期已有校本評核(但舊制施行於中六、中七,學生人數較少,且評核方式極具彈性,亦不計入升學考試成績),教師有既定經驗,故首先推行。原規劃自2014年起其餘12個學科將逐步推行「校本評核」,使學校及教師有充分時間熟習新高中課程及校本評核的要求和運作,但因中學教師多反映工作負擔過重,學生也因感受壓力而衍生很多問題,故目前已有3科首先退場,確定不會推行「校本評核」,分別是:「數學」、「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體育」。至於其他9科:「中國文學」、「英語文學」、「經濟」、「倫理與宗教」、「地理」、「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技與生活」、「旅遊與款待」及「音樂」,則延至2019年才推行。

  此外,「通識教育」科的「獨立專題探究」,將會取消呈交過程評核紀錄。

四、香港本地大學招生

香港的大學普遍強調國際化,招生對象包括香港本地學生、中國大陸學生及國際學生。在本地大學招生方面,香港8所公立大學共同成立大學聯合招生辦事處,與教育局、考評局共商,聯合訂定核心科目的最低入學水平標準為3322,即「文憑試」4個核心科目中,學生至少必須達到中國語文及英國語文的第3級,數學及通識教育的第2級。在選修科目方面,大學亦自設最低水平要求。

  每年9月下旬至12月初,中六學生可上網在聯合招生系統中,報名申請20個課程(20個志願),並可免費隨時修改。課程與系不一定相同,有些系提供若干個課程,有些系提供一個課程,有些大學以學院為單位提供課程。各項課程資料都公布於網站上(網址:http://www.jupas.edu.hk/tc/j4)。12月初以後,學生雖然仍可修改志願,但每次修改須繳80元(港幣)。

  高中要在系統中填寫對每一位學生的整體評價,例如表達能力、參與活動、不同素質等,有時校長亦會給分,最遲2月、3月須將學生資料及最後一學期(中六上學期或中五下學期)成績(校中名次)全數輸入系統之中,此即學生的OEA(其他經歷與成就)成績1。

  12月提交申請表的截止日後,大學會統計申請人數,了解將其列入前3志願的學生數,視課程需要在3~5月進行面試(小組或一對一)。「文憑試」成績放榜後3日內,學生可以免費上網改變志願。對於在「文憑試」後將課程調為前3志願的考生,大學會在成績發放至放榜期間補行面試。

  大學於完成面試後,每個課程都須提出1個Merit order list,是對申請該課程的學生排序。排序是學系(課程)專業的決定,大學內部有一系統,由不同學系(課程)設定錄取標準,例如「文憑試」加權科目與權數、面試占分比例、特殊要求、學生學習概覽OEA成績等,系統根據學系(課程)的標準排序後,將名單發給學系(課程),再由學系(課程)確認後回覆。學系(課程)若要變更學生排序,必須提出理由,不可隨便更改標準。

  每個學系(課程)將確定的排序名單,加上名額限制,送入聯合招生系統,聯招系統即會參照學生志願,計算出學生能力所及的1個最佳分發結果,學生只能選擇接受或不接受。放榜後,有些已經錄取的學生可能到海外升學,或另謀其他發展,因此沒有報到。學校若有名額空缺,可通知聯合招生辦事處,進行落榜生的補選,直至八月底。大學有自主權,可主動提出標準,將某些達到標準的學生再排序一次,放入系統,計算結果;也可以直接聯繫特定的落榜學生,重新錄取。

  另一方面,考生若對成績有所不滿,可以向考評局提出申訴,各大學之間亦有協議,列入志願的考生在申訴之後,若能得到更好成績,即使名額已經招滿,一定要加以錄取。唯2012年此類考生人數很少。

  香港可招本科生的大學,除了8所公立大學,尚有9所私立大學(現在可能更多),以2012年的資料來看,參加「文憑試」的7萬多考生只有2.6萬人能達到3322的門檻。8所公立大學共提供1.2萬個名額,錄取率約18%,其餘通過門檻的1.4萬學生可選擇念副學位(公立、私立皆有,名額達2萬)或私立本科學位。

五、結語

香港制度值得參考之處很多,例如:香港考評局設有評核科技及研究部門,運用大量的測驗統計方法,解決命題相關作業的問題。如利用每年1、2月的保密測試,解決同一科目不同年度之間的等化問題;利用所有考生必考的4個核心科目成績,解決校本評核、不同選修科目之間的等化問題;利用必考試卷或試題的成績,解決選考試卷或試題的等化問題。

  然而,香港與臺灣,雖然面臨許多相同的問題,例如學制改變、少子女化、考生逐年減少等等,但香港的「文憑試」與臺灣的大學入學考試,有本質上的差異(「文憑試」除了用於升學,亦可用於就業),而兩地文化、大學的錄取率亦大不相同,故香港現行制度及其實務作業,雖然非常值得了解、參考與借鏡,卻絕不宜照單全收。

  本行參訪人數雖少,卻已與香港考評局、浸會大學充分交流。4天3夜的行程,除第1天外,第2至4天都有不同的參訪主題,分別為「文憑試」、校本評核、大學聯合招生,以及個別拜訪考評局學科經理:中國語文、數學及歷史科,自不同的角度理解與蒐集相關資訊。最重要的是,單位之間、學科之間皆建立了聯繫管道,實是獲益良多。

六、照片輯錄

唐創時秘書長簡介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上圖由左至右分別為李德文博士、李王鍏女士、唐創時秘書長、蔡筱坤女士唐創時秘書長簡介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上圖由左至右分別為李德文博士、李王鍏女士、唐創時秘書長、蔡筱坤女士
座談會後大合照座談會後大合照
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博士簡介網上評卷系統,上圖左一為楊穎宇博士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博士簡介網上評卷系統,上圖左一為楊穎宇博士
學校考試及評核部高級主任林潤琪女士、經理鄺詠詩女士共同簡介出席紀錄及答卷收集系統、試場通訊及支援系統、口試錄影系統。上圖右一為林潤琪女士、右二為鄺詠詩女士學校考試及評核部高級主任林潤琪女士、經理鄺詠詩女士共同簡介出席紀錄及答卷收集系統、試場通訊及支援系統、口試錄影系統。上圖右一為林潤琪女士、右二為鄺詠詩女士
學校考試及評核部總經理許婉清女士簡介考試行政相關試務安排,上圖左一為許婉清女士學校考試及評核部總經理許婉清女士簡介考試行政相關試務安排,上圖左一為許婉清女士學校考試及評核部總經理許婉清女士簡介考試行政相關試務安排,上圖左一為許婉清女士學校考試及評核部總經理許婉清女士簡介考試行政相關試務安排,上圖左一為許婉清女士
座談會後大合照座談會後大合照
浸會大學蘇國生教務長簡介香港考試與招生制度,上圖中為蘇國生教務長,向右依次為國際事務處總監李安康先生、教務處入學組助理教務長梁慧兒女士浸會大學蘇國生教務長簡介香港考試與招生制度,上圖中為蘇國生教務長,向右依次為國際事務處總監李安康先生、教務處入學組助理教務長梁慧兒女士
座談會後大合照座談會後大合照

「學生學習概覽」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詳細資料,不同學系教授在面試前會細讀,並加以參考。另一部分可化為數據,即OEA。在系統中列有不同項目,每個項目,不同學系有不同的對待方式,以計算成OEA的分數。如果課程覺得OEA很重要,在「文憑試」同分的情況下,OEA可能是首要考慮。因為「學生學習概覽」的資料太多,故須數據化,以便於評比。整體來說,分為六個範疇,包含美學、體育、公共服務……等等。不同範疇的項目,各有不同占分。例如競賽,依國際性、區域性、地方性,占分有高、低之別;依領導者、參與者,成績也有高低之分。獎項是比賽性質,或參加就有獎,各有占分。這些項目,有公式可循,以計算出OEA的分數。若考生所報課程為體育,而「學生學習概覽」體育範疇總分高,OEA就高。這些檔案,將來也可用於謀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