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亞洲英語測驗國際研討會紀要
「亞洲英語測驗國際研討會」係由上海交通大學「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CET) 前主任楊惠中教授於1998年11月發起,主要的原因是亞洲各地區文化接近,均以英語作為國民教育之第一外語,在外貿、經濟、外交事務及文化交流等方面均倚重英語,而亞洲各國重視英語及英語教育已久,從事英語測驗的研究也有許多經驗,可以藉此國際會議相互交流,俾提升各國英語測驗之水準。因此,楊惠中教授邀請了香港、首爾、東京、台北等地之測驗機構代表,於1998年11月6日在上海舉行為期兩天的研討會,就各機構在實施英語測驗的經驗及方式上作多方面的交流。由於成果豐碩,會後所有與會代表決定每年定期由各地區依次舉辦同性質之研討會,今年已由香港地區成功地辦完第八屆。
註:第一屆至第七屆舉辦地依序為:上海(1998年11月6、7日)、首爾(1999年9月30日至10月1日)、香港(2000年10月27、28日)、台北(2001年11月23、24日)、日本(2002年11月23、24日)、首爾(2003年9月26、27日)、上海(2004年12月11、12日)。
第八屆研討會於2005年11月25、26日在香港舉行,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HKEAA)主辦,出席與會的機構共有七個:
- 大陸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The N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sting Committee 簡稱CET)
- 台灣大學入學考試中心(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nter 簡稱CEEC)
- 台灣語言訓練中心(The Language Training & Testing Center 簡稱LTTC)
-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Hong Kong Examinations & Assessment Authority 簡稱HKEAA)
- 韓國英語測驗研究協會(Korea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Association 簡稱KELTA)
- 日本英語檢定協會(The Society for Testing English Proficiency 簡稱STEP)
- 新加坡考試測驗局(Singapore Examinations & Assessment Board 簡稱SEAB)
會議還特別邀請香港中文大學多位教授出席,還有英語教學相關領域的老師們都一起共襄盛舉,約有50人左右。
香港HKEAA這次主辦會議相當用心,事情都安排的盡善盡美,讓所有的與會者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議程也早在今年的五月就通知各個機構出席的與會者,所以有很充足的時間做準備。本次的會議的主題為Assessment for Learning(學習評量),發表的論文共有11篇:台北、首爾各兩篇;香港四篇,其餘機構各一篇。
第一天的會議在香港HKEAA秘書長Dr. Peter Hill簡短致詞後,即由楊惠中教授發表專題演講(主題為提案建立亞洲英語語言能力級別的架構/A Proposal to Establish Asian Level Framework of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每場報告皆為40分鐘(包含了10分鐘的問與答)。以下為各場報告摘要,節錄自「第八屆英語測驗國際研討會論文集」(The 8th Academic Forum on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in Asia Proceedings),詳細內容可參考論文集(已收藏於大考中心圖書室)。
一、各場次報告摘要
(1) A Proposal to Establish Asian Level Framework of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Yang Huizhong (CET, China)
在亞洲,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等各項交流均已藉英語作為溝通的語言,為了增進語言教學與測驗的機制以使英語教育達到更高成效,建立起一套統一的亞洲英語語言能力級別架構(the common Asian Level Framework of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是很重要的(正如CEF在歐洲國家中所扮演的角色)。
這個語言測驗架構的重要性在於提供亞洲各個機構所需的評量語言能力的指標,適用於亞洲國家學習英語的學習者。而其迫切性正因英語測驗漸漸被重視而益發重要,再加上目前亞洲各國所用的英語評量標準皆不太適用亞洲國家英語學習者,因為學習第二外語或第三外語的環境與以英語為母語的環境之間有極大差異,無法直接取用別的語言能力架構來充當衡量語言能力的標準。因此需要亞洲各個語言測驗機構一同努力來完成這個重大的使命。
(2)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for Positive Impact: Producing a Test That Is Worth Teaching To Jamie Dunlea (STEP, Japan)
本篇論文主要在於分享STEP所實施the 3rd Grade interview test(等於是初級口語考試)的影響,並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 微觀影響 (micro-level impact):主要針對學習者個人及老師的層面而言。其主要的影響是在於初級口語考試是一個語言溝通能力的指標,最重要的是能讓課堂上所學習的各種語言訓練有應用的空間,也能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目標。(二) 宏觀影響 (marco-level impact):主要是針對社會的影響層面而言。教育部積極推動語言溝通能力的重要性,初級口試確實能讓語言課程的設計上更符合教育部所立定的目標。
論文中亦將近幾年STEP口語考試中累積的所有數據做一份詳盡的分析報告。結果顯示the 3rd Grade interview test在某些程度上對於學習及教學確有其重要性。
(3) A Preliminary Corpus Study on EFL Test Takers Writing Proficiency Grace Kuo (LTTC, Taiwan)
主要在於分析EFL學生在考試的情境中之寫作的表現。此份報告中有154位參與全民英檢中級的考生資料,並使用WordSmith第三版來分析語料庫中的資料。文中提出EFL考生最容易犯的錯誤,這些發現有助於幫助考生或是老師在學習及教學上的參考。
(4)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asks and Performance Testing: An uneasy relationship? Peter Skehan (CUHK, Hong Kong)
語言測驗在近廿年來受到許多地區的重視,但是測驗與第二外語的學習之間的關係究竟是如何呢?目前有許多的測驗模式,但是這些模式是否又真能反映出外語的能力呢?Dr. Peter Skehan在文中將近幾年比較為眾人所知的測驗模式做說明(比如:Bachman & Palmer),並加上自己的見解,希望讓既存的測驗的模式能夠符合實際的運用,不僅實用,也能兼顧信度和效度。
(5) Shaping up Test Items for the Korean College Scholastic Ability Test (CSAT) Oryang Kwon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 Kyung-Ae Jin (Korea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本篇報告最主要的目的要在陳述韓國大學入學考試的三個重要的階段:(一)準備期;(二)考試發展期;(三)考試後之給分、公佈成績等行政作業。最重要的是,針對試題的編寫程序有詳盡的報告;同時也建議為了使試題更能有效的達到測驗的目標,測試機構應該聘用更多測驗方面的專家一起參與試題的研發計畫,好使大學入學的考試能達到區分考生能力的目標。
(6) Assessing English for Aviation-Specific Purpose: Needs Analysis Phase Dongil Shin (Chung-Ang University, Korea)
這是一篇English for Special/Specific Purpose(ESP)的文章,主要在於探討第一階段航空用專用英語的需求及未來可能發展測驗的方向。為因應the Internationa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所公佈將於2008年3月5日舉辦之考試(screening tests),韓國政府委託一些測驗機構和航空專業人員,希望能幫助航空人員(比如機師、航管人員等)在語言能力方面能更增進。數據的收集主要是利用問卷,問卷對象包括了機師、駕駛及航管人員;結果顯示,無論是機師、航管人員和飛機駕駛都認為英語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特殊英語用法、一般性英語、緊急狀況英語等皆受到重視。而受訪者也提出,流利度(fluency)、字彙(vocabulary),及理解力(comprehension)都是ICAO測驗中較為困難的部份。希望韓國政府在安排課程及設計測驗的時候需要評估,好好計劃,才能真正因應即將到來的測驗。
(7) Engaging the Learner Through Assessment: A Study Conducted with Lower Primary Pupils in Singapore Doreen Goh, Joshua Ang and Syed Mohamed (SEAB, Singapore)
本篇文章主要是新加坡的考試中心所實施的一個計畫案,針對新加坡小學生進行所一項研究,主旨是要增進學童的語言能力(包含了四種的語言能力)。研究進行方式,將學童分團體及個人進行,有小組分享的時間,也有個人學習的時間;在進行的期間觀察、測驗學童的語言能力。這個計畫發現學童的英文能力不但因設計的各種學習活動而有所提升,而且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意願,也啟發了他們學習的樂趣。雖然新加坡也和所有亞洲國家一樣,有傳統的考試壓力(來自家長、老師及社會),但是能發展出新的測驗方式,並從其中增加學生的學習,則更值得推展。
(8) English Language School-Based Assessment in Hong Kong Aligning High-Stakes Assessment with Curriculum Reform Chris Davison (HKU, Hong Kong)
這篇論文乃是由香港大學Dr. Chris Davison所發表的,文中提及在香港高中所做的一個口說能力培養的計畫(SBA),參與的老師是如何規劃課程並如何讓上課的同學能夠投入語言的學習。這個計畫是由Hong Kong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HKECC)提供了很大的支持與指導;HKECC English Language SBA的口語評量計畫有完備的評量方式,級數共分六級,每一個級數的標準都很清楚的陳述。
這個計畫對於老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都有影響,因為學習本身和測驗就是分不開的,而測驗方式安排、程序等問題也是必須被注意的,而這也是一項挑戰。
(9) Holistic Scoring Based on Analysis Features: Can Holistic Scoring Be a Constant Winner? Ching-Kang Liu (CEEC, Taiwan)
台灣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在英文作文的評分方面,一直採用整體式及分項式兩種並用的評分方式。然而這兩種的評分方式各有其重要性,本研究主要在重新探究,就目前台灣的情況,整體式評分與分項式評分之間是否有不同,也同時觀察閱卷委員之間之信度作為重新評估最佳閱卷品質的部分依據。
本研究中發現,在CEEC所舉辦之考試中閱卷老師之間的信度相當高,閱卷品質平穩,整體與分項閱卷之間並無不同。因此也可以說,整體閱卷仍是具有效率及有信度的閱卷方式,因此,在兼顧經濟和閱卷品質的考量下,CEEC目前所進行的模式仍是最佳的選擇。
(10) BAC Web-Based Student Assessment Resources for Instant Feedback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Amy Cheung & Winston Prince (HKEAA, Hong Kong)
本篇文章主要在介紹Hong Kong Education Commission (EC)所推行的Learning for Life, Learning Through Life計畫。藉由線上測驗(on-line testing),學生的作答有立即的回應,這是這整個線上測驗最重要的一個角色,由這樣立即的回應能讓學生知道自己已經會的及需加強的部份。目前全香港有700所國小參與這個線上測驗,因此它的影響及發展性也需要再更進一步的評估。
(11) Accuracy Versus Understanding in A Listening Test: Achieving a Balance Graham Kennedy (HKEAA, Hong Kong)
本篇文章主要在探討聽力測驗中正確性(accuracy)及瞭解度(unerstanding)之間的關係。在聽力測驗中,到底聽的能力和其他的語言能力(比如拼字)是否有密切的關係呢?聽力測驗到底是在測驗聽的能力還是其他的語言能力呢?聽力測驗中到底應該著重在哪些重點?在設計聽力測驗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就以上所提的這些問題,希望能訂出評量聽力測驗的原則,這樣也將有利於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一些聽力測驗的活動,幫助學生在聽力測驗時有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