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13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非選擇題評分原則說明-【國綜】

壹、前言

113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簡稱「113 學測國綜」)的混合題以 4 則文本的組合,依據文本順序層遞設計非選擇題或選擇題,測驗考生依據文本擷取訊息、理解文意,並將文本概念應用至課本選文,以及適度表達說明的能力。

本次混合題之非選擇題為第 32 題、第 33 題與第 36 題,共 3 題。評閱非選擇題前,依循閱卷程序,經過評分標準訂定會議、樣卷確認會議、試閱會議,逐步確認各題參考答案與評分原則,以及各題標準卷、試閱卷與測試卷,並透過實際評閱數份試閱卷,比較給分差異,凝聚閱卷共識,始得進入正式閱卷程序。(詳情請參閱《大考中心非選擇題說明》宣導影片)。

以下將逐題說明 113 學測國綜非選擇題參考答案、評分標準與考生作答情形。

貳、各題評分原則

32

一、參考答案

(1)

自主的回憶

(2)

往日失而復得的喜悅;意識到往日已逝的感傷

或:往事再現的喜悅;時光流逝的懷舊感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32 (1)

評分原則

給分

能正確寫出參考答案之文句

2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

 

32 (2)

評分原則

給分

能寫出參考答案大意,且敘述完整

4

答案敘述部分錯誤或不完整

2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

本題要求考生閱讀甲文關於文學作品中「回憶」此一主題的概略介紹,回答 2 個問題:第(1)小題引用各版本高中國文課本共同選文(琦君〈髻〉),請考生判斷該文首段文字屬於甲文中所述哪一種「文學作品常見的回憶方式」。第(2)小題要求考生依據甲文回答「回憶時,通常會因同時意識到昔日時光的哪些情況,從而引發了怎樣的感受?」

首先,甲文提及「文學作品常見的回憶方式有二:一種是自主的回憶,一種是不由自主的回憶。前者是主動地重建過去,而後者則是在無預期的狀況下,透過某種感覺和提醒物(例如瑪德蓮糕),將早已遺忘了的往日時光,一下子召喚到眼前……。」琦君〈髻〉首段描寫作者回憶母親年輕時的頭髮樣式,及其與母親相處的情景,屬於「自主的回憶」。因此考生在第(1)小題能正確答出「自主的回憶」,可得 2 分;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者得 0 分。

其次,甲文提及當往日時光一下子召喚到眼前時,「從而湧現出失而復得的喜悅與幸福」;不過同時也會因為意識到記憶中的往事只是碎裂的斷片,「從而讓人意識到時光的失落和自我的變化,於是懷舊、惆悵、感傷」。換句話說,考生作答第(2)小題,若能同時指出前述甲文中的兩種回憶情況及其感受者,如「往日失而復得的喜悅;意識到往日已逝的感傷」,或「往事再現的喜悅;時光流逝的懷舊感」,或者是與上述文句相類似的敘述,可得 4 分。答案稍有不完整者,得 2 分。過於簡略、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者,得 0 分。

三、考生作答情形

琦君〈髻〉是考生熟悉的教材選文,多數考生都能判斷該文屬於作者「自主」回憶的文學作品。此外,由於甲文述及「自主的回憶」是「主動地重建過去」,所以如果考生回答類似的概念,例如「主動的回憶」、「自發性的回憶」,均可得到分數。唯有少部分考生回答錯誤的答案,如「不由自主的回憶」,則無法得分。

其次,針對第(2)小題所問的「哪些情況」、「引發了怎樣的感受」,大多數考生只注意到甲文文末:「同時,記憶中的往事,只是碎裂的斷片,其實無法完整恢復,從而讓人意識到時光的失落和自我的變化,於是懷舊、惆悵、感傷」,就直接抄寫「意識到時光的失落和自我的變化,於是懷舊、惆悵、感傷」作為答案,反而忽略了還有另一種「失而復得的喜悅與幸福」的情況與感受,因此多數考生只能得到 2 分。

33

一、參考答案:

(1)

「斷片」:不完整/無法完整恢復

「照片褪色」:逐漸喪失精準/逐漸失去細節

(2)

「感官」:嗅覺(鼻子)

「大腦」:杏仁核+海馬迴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33 (1)

評分原則

給分

能寫出參考答案大意,且敘述完整

4

答案敘述部分錯誤或不完整

2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

 


33 (2) 感官

評分原則

給分

能正確寫出參考答案之文句

2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

 


33 (2) 大腦

評分原則

給分

能正確寫出參考答案之文句

2

僅正確寫出其中一項

1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

本題要求考生依據甲、乙文回答 2 個問題:第(1)小題請考生說明「斷片」(甲文)、「照片褪色」(乙文)兩項譬喻所形容的記憶特徵;第(2)小題則請考生依據乙文回答《追憶似水年華》的馬塞爾,「喚起童年回憶」的生理路徑。

首先,依據甲文所述:「記憶中的往事,只是碎裂的斷片,其實無法完整恢復」,可知「斷片」是在形容記憶的「無法完整恢復」,也就是「不完整」。再者,依據乙文所述:「人不會突如其來地完全忘記某件事,而是在時光流逝中,對那件事的記憶逐漸喪失精準,逐漸失去細節。這個過程和照片褪色沒有太大不同:我們慢慢地、不知不覺地遺忘。」故而「照片褪色」正是用來形容記憶「逐漸喪失精準」、「逐漸失去細節」。

因此,針對第(1)小題,考生若能回答斷片的「不完整/無法完整恢復」特徵,照片褪色的「逐漸喪失精準/逐漸失去細節」特徵,或與上述特徵相類之敘述,可得 4 分。答案敘述部分錯誤或不完整,得 2 分。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者,得 0 分。

其次,依據乙文:「一般來說,人體接收感官訊息時,會經過大腦的視丘,再由視丘將訊息傳遞給大腦其他部位。而產生嗅覺的氣味因子則會繞過視丘直達杏仁核(負責處理情緒)與海馬迴(負責處理記憶),因此嗅覺與情感、記憶的連結,比其他感官更直接。」而甲文中的馬塞爾「因為椴花茶與瑪德蓮糕混融的氣味,喚醒童年和過去的記憶」,可知其透過「嗅覺」喚起童年記憶,而嗅覺會傳遞訊息至大腦的「杏仁核與海馬迴」。換言之,針對第(2)小題,考生若能回答感官中的嗅覺,大腦中的杏仁核與海馬迴,可得 4 分。答案部分錯誤,可得 13 分。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者,得 0 分。

三、考生作答情形:

本題的作答線索在甲、乙文中均清晰可辨,故而多數考生都能依序回答出正確答案,答題並無困難。其中,「斷片」只要掌握形容「不完整」或「無法完全恢復」的類似概念,例如破碎、不連續、片段;「照片褪色」則要掌握「逐漸喪失精準/逐漸失去細節」,近似於具有時間流逝感(例如逐漸、慢慢地)以及記憶失去細節(例如失去完整性)的概念,均可以得分。

至於喚起回憶的生理路徑,「感官」的部分,考生除多數以「嗅覺」作答以外,也有少部分回答產生嗅覺的「鼻子」或「鼻腔」,另也有考生結合甲文中的馬塞爾,以「聞到花茶與蛋糕的氣味」作答,均可得分。不過,有極少數考生僅寫出蛋糕或花茶的氣味,未涉及人體感官,則無法得分。此外,在「大腦」的部分,多數考生都能以「杏仁核+海馬迴」作答,僅有少部分考生寫出錯誤或不相干的答案(例如「視丘」、「情緒」、「記憶」),或者是寫錯專有名詞(例如寫成「杏人核」、「河馬迴」)而無法得分。

36

一、參考答案:

(1)

由帝王淪為囚徒

或:由生命的主人變成受人宰制的人

(2)

劍;劍是他征戰沙場的工具

或:劍;讓他想起曾馳騁於戰場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36 (1)

評分原則

給分

能正確寫出參考答案之文句

2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

 


36 (2)

評分原則

給分

能寫出參考答案大意,且敘述完整

4

答案敘述部分錯誤或不完整

2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

本題要求考生參照甲文理解丙、丁二詞,回答 2 個問題:第(1)小題請考生回答丙詞(李煜〈浪淘沙〉)「天上人間」對比所暗示的作者之「自我」變化;第(2)小題請考生回答辛棄疾〈破陣子〉中回憶的「提醒物」,及其與作者回憶往事的關聯。

李煜〈浪淘沙〉、辛棄疾〈破陣子〉為高中國文教材共同選文,考生對於詞作內容與作者生平(題本亦特加註解)應具備基本認識。先就李煜〈浪淘沙〉來看,「天上人間」喻指李煜(李後主)亡國前後的不同處境,也暗示李後主意識到自己由一國之君變成亡國俘虜,判若雲泥之別的身份轉變。考生若能正確指出李煜的前後變化,「由帝王淪為囚徒」,或「由生命的主人變成受人宰制的人」,或其他相類之敘述,可得 2 分。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者,得 0 分。

次就辛棄疾〈破陣子〉來看,在題幹明白揭示「假設丁詞『夢回』後所寫的夢境,屬於『不由自主的回憶』」的前提下,「夢回」之前的「醉裡挑燈看劍」就是喚起回憶的「提醒物」之所在。換句話說,作者是在燈下看到「劍」,因而想起過往在戰場上的種種;「劍」即是提醒物,而因「劍」而連結的往事則與「戰場」有關,故而考生可以寫「劍是他征戰沙場的工具」,或「劍讓他想起曾馳騁於戰場」,或其他與戰場殺敵相關的文句。因此,針對第(2)小題,考生若能回答以「劍」為提醒物及其所引發征戰沙場之關聯,或其他相類之敘述,可得 4 分。答案敘述部分錯誤或不完整者,得 2 分。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者,得 0 分。

三、考生作答情形:

由於作答第(1)小題必須準確寫出李後主亡國前後「自我」的變化,以呼應「天上人間」的對比,但是就答題結果來看,僅有少部分考生能抓住李後主由「國君變成階下囚」的核心概念。大多數考生或未能凸顯李後主往日與現在的對比,回答過於簡略(如僅寫出「悲傷」);或只寫心境、情緒變化,而未扣緊「自我」的變化(如由歡快到無奈);或僅寫李後主當下的處境,而忽略亡國之前身為國君的狀態(如只寫變成囚徒);或雖寫出前後的變化,但其中之一敘述不精準(如由帝王變成百姓;李後主被俘入宋受到軟禁,並未變成普通老百姓)……凡此種種,均顯示多數考生未能清楚掌握題目要求,明確理解「天上人間」所對比的自我身份之轉變,因而無法得到本小題分數。

相較之下,多數考生均能清楚知道第(2)小題所謂的「提醒物」是「劍」,也能抓住「戰場」的核心觀念,寫出作者因劍回憶起過去在抗金戰場上殺敵的情景,而能順利得到分數。僅有少部分考生誤將「夢回」之後出現的「吹角」、「馬」、「弓弦」等認作提醒物,因而產生錯誤解讀而無法得到分數。

參、結語

113 學測國綜混合題有別於前二年以 2 組題組組成的模式,改採以「回憶」為核心的 4 則文本組合成單一題組,並依據文本出現順序,漸次設計試題,引導考生逐一閱讀理解每一則文本後回答問題。綜觀 113 學測國綜三道非選擇題答題情形,多數考生多能依據試題要求或文本意涵,擷取訊息或綜整文意,答以合宜的答案。唯有部分考生未能完整作答,例如第 32 題第(2)小題只注意到往事無法完全恢復的情況與感受,而忽略了失而復得的情況與感受;或是未能清楚理解題意與文意,偏離答題方向,例如第 36 題第(1)小題未能就李後主亡國前後身分轉變書寫答案。因此要特別提醒考生未來在作答混合題型的非選擇題時,應該要確實掌握試題要求,梳理文本概念,才能依據問題,書寫切合題意和文意的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