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最美的課堂風景

馬公高中國文科老師/林麗芬撰
本校是澎湖縣唯一的普通高中(另一所為海事水產學校),受限於地理交通條件,學生來源僅以澎湖縣(含各離島)為主,除普通科外,尚設有職科(觀光科、資料處理科、商業經營科)、藝才班(音樂、美術)、體育班及實用技能班,以因應地方需求。
職業類科的升學管道多元暢通,選擇就讀者眾,普通科的學生們學科能力差異大,學生異質性高,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會特別留心學生差異而產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希望儘量使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培養基本閱讀能力及表達能力,在思辨、文本分析及鑑賞能力方面,則期待學生在自己的起點向上提昇,而非要求齊頭式的並進。
教學的核心目標 
「針對107年國文考科變革(國寫獨立施測、國文選擇題強化閱讀)」,國文教學如何因應?」有些人這麼問。個人以為這個問法是本末倒置的,與其這麼問,不如問問自己「在國文教學的課堂上,我想達到的目標是什麼?」語文理解與應用等基礎能力的養成,文學知識、鑑賞能力及文化素養厚植,進而培養思辨及表達能力,這是我期待自己去追求的目標。不論大考試題如何變化,只要抓住教學的核心目標,不論試題的閱讀素材是否為生活化素材或跨學科素材,都不是問題,在帶領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會迷失方向。
因應大考的想法
新世代的學生在學習及接受新訊息的方式,早已不同於過去以文字形式為主,快閃的多媒體畫面及活潑的節奏似乎成為常態,學生受傳媒影響甚深,言語及文字表達均挾帶大量語病而不自覺,我會提醒學生多注意。
另外,眾人聞之色變的長文閱讀題(長文目前傾向以不超過1500字為限),由課內延伸至課外的同類型、同主題的文本,大量的文字、長時間的閱讀,可能會使目前習於多媒體接受資訊的學生十分苦惱。而選擇題除「基本檢索」之外,亦重視「發展解釋與統整」,選項未必為「一是三非」,而是要找出一個最適切的答案。在國語文寫作測驗則偏向由「發展解釋與統整」至「省思與評鑑」。這些方向提醒了我:學生應考除原有的基本功之外,更重要的是閱讀、批判及思考表達能力的養成,意即有耐心讀完長文;讀完之後,有能力解釋及統整概念;最後能有自己的看法,並以有條理的文字表達出來。
因此,面對文本,我到底可以帶領、引導學生做些什麼,學生才能真正的學習?教出學生的閱讀、理解、思考、批判⋯⋯等能力。幾經思索,決心在教學方式努力突破以往之窼臼,重新尋找更適合帶領學生進入文學領域的途徑。
尋找不同的課堂風景
由於班級內的個別差異愈形擴大,以講述法為主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課堂學習,因此更著力於以問答、討論、發表等方式,引導學生梳理文本,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前幾年開始嘗試讓學生先在課堂逐段瀏覽文本,由學生自行提問,指出文本中的難點,自主掌握學習重點,說出文意基本理解。
在104年,曾將過去嘗試的〈過秦論〉結合生命教育的做法,寫成教案,並請學生填寫回饋單,上課的流程及學生回饋資料如表1,可見學生對自行對文本翻譯及找難點的基礎方法頗能接受,而討論及延伸思考的部分,亦更能活化學習氛圍,提高學習興趣。
運用閱讀策略引導學生閱讀
今年暑假參加國文學科中心研習之後,更在本學年試著在引導學生梳理文本前,先要求他們自行斷句,接著進行「換句話說」,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說明句意,教師了解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後,才進行帶領學生詮釋解析文本、推論思考作者的言外之意及內涵、指導學生摘要段落大意,建立文本段落架構,賞析評鑑文本及建立個人觀點,整個過程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閱讀、思考、表達能力,期待學生能有效閱讀,並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一直都是在課堂上努力的目標。
結語
「給學生帶得走的能力。」絕對不是口號,而是必須追求實踐的目標。不論考試內容及形態如何改變,教師因應世代差異的學習型態及思考模式的不同,改變課堂的學習模式,已然勢在必行。運用閱讀策略、同儕合作學習以思考討論、統整表達,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讓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學習的可能,就是我心目中最美的課堂風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