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探索量表線上版與紙筆版真的不一樣

105年高三畢業生 / 郭昶佑 撰
十七、八歲,是做為臺灣高中生最津津樂道卻也不堪回首的年紀。在與同伴之間的輕狂和笑鬧之外,亦要專注在龐大的書海與課業壓力之中,更重要的,是該決定自己未來志向的時刻了。經歷過暑期輔導以及第一次模擬考後,我感到疲倦與挫敗,開始徬徨到底什麼樣的科系適合我的性向及興趣、進入大學科系後的生活是不是和我想像的相仿?能回答這些問題的,其中之一即是大學學系探索量表。

探索量表結果與我想像相去不遠

去年秋涼之際,我填寫著一道道表單上的題目,等候著最終結果的出爐。不久便收到紙本的結果報告,圖表上顯示較適合我的學群是社會與心理學群、教育學群及文史哲學群,學類則是社會、哲學、教育、人類與民族等,與我原先想像的科系與志向相去不遠。
筆墨在書卷上行走的痕跡日益增加,隨著時間的消磨,終將進入考場並解除苦讀的束縛。在選填志願之前,學校輔導室提供志願諮詢,於是我向輔導室尋求協助。在諮詢的過程中,輔導老師提起前些日子做過的學系探索量表,並帶我到電腦前閱覽相關資訊。
進入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的網站,輸入自己的帳號及密碼後,透過之前填寫的題目以及電腦的分析,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分析結果。最主要的是三十種知識領域以及十八學群內各學類的分析,自己的知識分數與大學教授的平均分數作折線圖的比較,波形越相近者越適合教授所屬的科系及學群。亦有運用相關係數分析出的報表,正值越大的科系越適配,負值越大者則不推薦選擇。

比較紙筆版與線上版

相較於紙本的報告書,我較喜歡線上版的報表。紙本的報表只單純顯示學系學群的適配程度,以及三十種知識領域推導出的適配學類;線上版的報表除了提供紙本涵蓋的資訊外,也可查詢喜好程度與各科系之間的關係:有可以與教授所得出的結果做分析比對的折線圖,還有每種科系整合在一起的相關表格,最重要的是,點選科系名稱後,會跳出科系的相關介紹,比對自己心中對於這科系的想像是否與實際上這科系學習內容相符。另外,若是身旁沒有可以立即解釋報表的輔導老師,紙本的報告書便無法發揮效果,而且報告書很容易消逝在一疊又一疊的考卷之中;線上版的報表已有折線圖和表格的註解,且只要身邊有電腦與網路,即可隨時上網參考自己的結果分析。
透過大學學系探索量表,能夠更加確定適合自己的科系,盡量避免選到不想就讀的科系,造成大學生活過得不愉快,甚至落到必須轉系、轉學考或重考的命運。越早知道自己的志向與喜好,越能在考試等場合找到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並能在自己所喜歡的知識領域之中如魚得水、出類拔萃。
(作者目前就讀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一年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