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立八斗高中校長/黃致誠 撰
近日來,各界對學測最關心的重點在於試題難易度。這兩年以數學科的難易度引起最多爭議,去年外界批評試題過於簡單,導致大考中心主任辭職;今年則批評難度過高,引發各界對於試題難易度的高度關注。明年(111年)將迎來施行三年後,首度進行新課綱學測,有關學測試題內容與品質,勢必受到很大的矚目,不只影響著大學招生選才,也與高中新課綱重視素養能力的育才有關。
111年學測題目不宜偏難,與學測和指考(111年稱為分科測驗)成績主要運用於不同的招生管道有關。學測成績主要使用在繁星和申請入學,這二種管道的招生錄取與否,學測不是唯一根據。在繁星,學測成績只作為第一階段的篩選門檻,大學招生錄取需依據學生在該校成績百分比排序;申請入學在學測通過第一階段倍率篩選門檻後,大學招生錄取需要進行第二階段的書面資料審查、面試或其他指定項目甄試等,藉此全方位了解學生的身心特質、人格態度、學習能力、多元表現等,彌補了學生在紙筆測驗上無法評量出來的多元差異,因此,學測並非選才的唯一標準。然而考試分發入學並無第二階段多元審查機制,僅就考試成績及選填志願卡做為招生錄取唯一標準,二者有著很大的不同。因此,就大學適性選才而言,學測定位評量基本學力,不宜偏難,方有助於第二階段的書審和面試得以產生必要的選才效果,第二階段甚至更為重要。一旦偏難,造成通過第一階段學測倍率篩選的學生數減少,將使第二階段在招生的意義和價值大打折扣,背離了大學適性選才、高中多元能力育才的初衷。
就高中人才培育的角度而言,學測題目一旦偏難,老師和學生恐怕會陷入更多難題的練習,學習陷入了重複練習的模式,考試壓力大增,強化了補習的需求,完全不符合新課綱素養能力培養的理念。且對於大部分的學生而言,學了半天還是在考試上受到難堪的挫折,對於學生學習沒有益處,學習不僅難以獲得成就感,反而是沉重的打擊。尤其在英文、數學等較會有雙峰現象的學科,高難度的試題更讓學生本就不易燃起的學習動能瞬間熄滅。
學測更重要在於追求鑑別度而不是難度。試題的鑑別度不等於難度,中間偏易的試題仍然可以有鑑別效果,但一旦偏難,或許可以鑑別最前段的學生,但可能就失去了對整體學生的鑑別度,偏離評量的意義和目的。不論就引導高中學生學習動機和成就,或是就大學進行選才篩選,良好鑑別度有助於評量後的分析檢討,能有效地連結教師教學、學習成果的回饋,同時也提供大學選才時所需的全體考生在學科學習上的區辨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111以後的大考,包括學測將會有不同以往的新題型,如把現有的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合為題組的混合題型、自然領域探究與實作試題,以及可能結合混合、合科、探究與實作的試題。因應新增的混合題型,將會把現行作答使用的答案卡和答案卷改採卷卡合一的新式答題卷,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全新題型,對老師和學生是不小的挑戰。大考中心已有公布參考試卷,也針對全國學生試辦新課綱的學測社會科和自然科,雖對大家的熟悉有很大幫助,但畢竟是新型試題,高中端師生在新型試題的命題和練習依然很有限,大家還需要時間適應與理解,因此,111年學測在這些新題型的數量和複雜度上都不宜偏多、過重。尤其對於偏鄉小校而言,面對新課程、新評量,教師人力少、負擔大,學生在新型試題的評量體驗自無法與都會型高中相提並論,因應高中條件與資源落差,學測組卷時應有一定比例的基本題,以兼顧全體學生的學習環境差異。
大考中心長期以來試題研發成果豐碩,多年來的大考素養試題也普遍受到肯定,因應新課綱後的111年學測,更將突破以往框架加入新題型,連結新課綱素養導向教學的企圖令人讚賞。在面對各界對於新制度的擔心和期待,試題難易度應本著多元入學管道對於學測評量的定位,並考量引導高中學生學習表現,以落實大學適性選才、高中適性育才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