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中心地理科研究員/廖淑雯 撰
一、藉由實際情境評量地圖判讀及分析的能力
除了維持往年重視的數據分析、照片判讀能力之外,本次指考特別在非選擇題第三大題以實際的地景方位辨認為試題取材,同時也利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Google地圖,將其與經建版地形圖對照,評量考生能否以此情境進行分析,判斷該地地物景觀的變遷。此外本題的命題用意是為了向齊柏林先生致敬,希望能引領學生關心、熱愛臺灣這片土地,正符合12年國教課綱中素養導向評量設計的理念,陶冶學生的人文情懷以及社會科學知識的應用,以作為21世紀公民重要的素養。
二、兼顧基本概念與進階議題探究的生活素養
試題內容除須鑑別學生基本的地理知識外,多取材生活相關的議題探究,希冀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地理眼」的角度觀察現象所呈現出的空間差異性,並能以議題的方式探究現象的答案。例如臺灣產業外籍勞工的分布特性(第15題)、臺灣哪些縣份因地勢低,可能淹水面積比例(第21題)、全球不同能源分布(題組第31題)、歐洲難民問題(題組第33-34題)。就試題內容分布而言,統計通論地理與應用地理所占比例較高,區域地理所占題數較少,但實際上有多題內容為跨冊概念,放入區域地理統計亦可。通論地理為重要的基礎與系統觀念,因此歷年來比例都較多,亦為各校地理課教學重點;應用地理題數所占比例僅次於通論地理,對於高三社會組考生來說深具鼓勵作用。
三、以地理眼角度呈現綜合分析與批判的能力
綜觀今年試題所呈現的取材特色、內容分布及題型特色,除了試題內容皆符合99課綱外,在試題取材上尤重生活中地理資訊擷取、判讀、分析的能力,以議題的方式探究一地的空間景觀變遷的現象與原因。此種能力的培養無論是實際生活、學術研究,期盼考生擁有「地理眼」的基本知識與能力,進而作為批判性思考的最佳工具,相當符合目前大學取才所重視的素養能力。整體而言,今年試題靈活,品質相當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