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06年指考初步分析──國文考科

大考中心國文科研究員/曾佩芬 撰
106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國文考科依據101課綱命題,含有選擇題、非選擇題兩大部分,各占55分與45分。全卷試題涵蓋四大測驗目標:語文理解與應用能力、文學知識與鑑賞能力、文化知識與體悟能力及語文表達與應用能力。在試題配置上,本卷較往年更明顯著重於閱讀能力的評核,並以較具文學性及學術性的素材,評量考生是否具備國文學科的專業能力。
初步審視今年指考國文試題,可以看出以下三項特色:
一、取材貼近考生課程學習
為評量考生高中國文課程學習成效,本卷與各版教材直接相關的試題為:選擇題第6、13、15、19、20題及非選擇題第一題,占本卷的30%。除此之外,選擇題第1題選項(C)所評量的「裨補闕漏」出自〈出師表〉;第16-17題組與〈桃花源記〉密切相關;第21題取自《紅樓夢》相關研究,能補充考生在〈劉老老〉所學。課內取材多屬A類選文,只有第13題與第20題共4個選項出自B類選文(〈正氣歌并序〉、〈下棋〉、〈戰士,乾杯!〉、〈飛魚季〉),符合本中心所公布的教材選文命題取材比例原則。
在文白比例方面,不計作文題,本卷的文言文包含選擇題的27分、非選擇題第一題的9分,合計為36分,占全卷的49.32%;語體文包含選擇題的28分、非選擇題第一題的9分,合計為37分,占全卷的50.68%。文白比例相當,符合課綱所規範高中國文教材的文白比例。
二、試題以評量素養為導向
12年國教新課綱強調課程以素養為導向,亦希望試題能讓考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所學的知識與能力。雖然新課綱的領綱尚未正式公布,但今年的指考試題已提前反映未來將以評量素養為導向的特色。其實學測與指考國文考科的試題一向充滿情境,因為文學作品無一不是來自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故而除非採取純論述性的文本,否則試題取材一定結合歷史、文化情境,甚至是現代生活語境。舉例而言,本卷評量字形辨識與成語運用的選擇題第1題與第18題,便以日常生活語境設計選項;評量閱讀能力的選擇題第4題與第5題,便分別以肯亞盜獵情況或文人王闓運向學的經歷作為素材;評量修辭、語法能力的第2題與第3題,則引用現代作家的生活經驗與宋朝司馬光為諫院題名的感想入題。
本卷之中,明顯的創新題型,當數選擇題第9題。該題將學者有關《論語》、《孟子》中人稱稱謂「吾」、「爾」、「子」與使用情境的論文統計數據製成表格,評量考生判讀表中訊息的能力,意欲彰顯領綱草案中總綱核心素養項目的「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至於非選擇題第一題結合課內選文李斯〈諫逐客書〉,評量考生對「國際人才流動」的看法,一方面可彰顯古典學習具有現代意義(可協助思考本土與國際、保護主義、外來人才、競爭力等議題),一方面也彰顯領綱草案中總綱核心素養項目的「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而作文題「在人際互動中找到自己」,則與「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等核心素養項目有關。
三、重視閱讀理解與思考能力
本卷的全卷文字量雖較去年減少約5、600字,然而考生必能發現作答選擇題所需花費的時間較去年為多。主要原因,在於今年試題以閱讀理解題為大宗,其中幾乎沒有不需思考即可作答的試題。整體看來,試題並不特別困難,但是考生作答時,因為需要反復思考,故而作答較為費時。例如選擇題第7題、第9題、第12-13題組、第14-15題組、第21題、第23題,皆屬此例。試題素材的主觀難度最高者,應為第24題,因為該題甲、乙兩段文字皆屬曲文,而其所傳達的概念,難以透過一次閱讀而全盤掌握。考生需要再三推敲,才可能順利判斷選項的對錯。因此推測本題難度居全卷選擇題之冠。
指考國文的非選擇題將走入歷史,明(107) 年開始,指考國文將全卷為選擇題,以較多的題量,集中評量考生的語文、文學、文化相關能力,另外也將增加跨領域或較長篇幅的閱讀素材,強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