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面對國寫測驗的幾點建議

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陳政彥 撰
時代日新月異,檢測國語文寫作能力的方式也隨之進化改革,如寫作獨立出專屬的測試時間以及區分成知性題與情意題,都是值得肯定的改變。筆者在實際批閱考生們答案當中,頗有所感,願將一點心得與未來考生與老師們切磋分享。以下分為三點來談。
一、寫作前,請正確理解題目
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之間的關聯密不可分,沒有廣博深刻的閱讀,自然難以產出令人驚艷的文章,閱讀能力除了在選擇題型的閱讀測驗可以看出之外,國文寫作能力的試題,也同樣希望能篩選出有良好閱讀理解能力的學子。不管是知性或情意題,其第一小題的題目或圖表判讀,通常是測驗學子的理解能力。其次的自由發揮,往往也需要從題目中挑選所需的資訊作為論述依據。批閱國寫作文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考生無法正確理解題目,一股腦兒大發與題目主旨不相關的議論,通篇答非所問,即使寫滿試卷,分數仍然不高。建議學子們在寫作之前先好好看清楚題目,想清楚題目想要你回答的到底是甚麼問題,明確釐清寫作方向與佈局之後再動筆。剛拿到考卷先認真看清楚想清楚題目所花費的五分鐘,絕對比花了三十分鐘想到哪寫到哪來得值得。
二、寫作中,請構思寫作材料
即使正確理解題目了,如果沒有好的內容,這也就是大綱而已,仍算不上好的文章。實際批閱時最常見的就是這一類作文,題目理解正確,但是文章內容平凡無奇乏善可陳,難以在成千上萬的試卷中脫穎而出。為此,我的第一個建議是請大家多多反思自己的生命經驗,現在國寫考試越來越重視自身經歷,強調不應該再寫有固定套路的樣板文章,所以學子們如果能在平時,就練習寫下自己生命中難以忘懷的時刻,以細節去呈現當時的各種感官經驗,搭配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各式議題思考,自然能在國寫測驗中得心應手,避開考試中不知所云的窘境。這點尤其在作答情意題目時看得最清楚,由於沒有思考過自己的真實經歷與議題的關聯性,許多人往往會將引導閱讀的情節虛構變造成自己的真實經歷,文筆優秀者或許能取信於人,但是更常看到的是讓閱卷老師啼笑皆非的第一人稱故事改寫。
第二個建議是請大家廣泛閱讀,充實生活經驗之不足。每年閱卷現場,批閱老師們的回饋之一,就是該年度文章中最常被提到的MVP是誰,古人常見如柳宗元、蘇東坡;當代常談有陳樹菊等等。所引用的名言佳句也不超出常見的範圍。這現象其實不難理解,因為一個高中畢業生的生活經驗必然有限,一般不脫家庭與校園生活。如果不寫自己的經歷,在文章中能夠發揮的寫作材料當然就是名人故事。但是臺灣學生的閱讀量不夠廣闊,除了課文之外往往所剩無幾,要在有限的閱讀材料中挑選符合題目要求的名人逸事,自然產生題材大量集中的結果。實際閱卷時,如果改到試卷舉例能符合題旨地舉出不常見的名人典故時,當真有擊節叫好的喜悅。這樣的試卷往往能拿高分的原因,除了能跳脫千篇一律的窠臼外,也能感受到該生的閱讀量較為豐厚踏實。
三、寫作時,請設定寫作方式
另外一個影響分數常見的因素是時間分配不當與寫作習慣改不過來。過去大家對理想作文的理解就是美文,好像只要文筆優美,背得出名言錦句來點綴,就能算得上會寫作的人,能在大考中獲得高分。雖然文筆優美與否看得出學生程度,但是否寫得優美就是好呢?答案是否定的,國寫測驗之所以二分為知性題與情意題,就是想打破這樣的迷思。最能夠檢驗人是否具有理性清晰的思緒,就是看論說文是否邏輯正確,文字條理清晰。在批閱現場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把知性題當情意題發揮,以優美的修辭搭配故事,文筆可圈可點,但是未必能闡明論點獲得高分。此類試卷也常見寫完一大篇感性的知性題答案之後,導致沒有時間寫情意題,徒留斷簡殘篇,最後兩個題目都沒拿到好成績。建議在寫作時,釐清自己要寫的文章種類,知性題要有清楚的論點,一以貫之的邏輯與能服人的材料;情意題則可以恣縱感性與生命經驗,最後能收束在題目主旨中。如此寫作一定會有更好的成果。
其實,上述心得不單只是通過國寫測驗的建議,其實也點出同學們日後想進一步提升表達能力時,可以努力的大方向。諸如認清聽眾是誰,釐清需要溝通的議題為何,才不至於在會議上講了半天卻雞同鴨講,於事無補。此外透過廣泛的閱讀以及反思自己的生命故事來充實表達內容,也能增添表達時的魅力。說起來,閱讀與思考,寫作與表達,並非僅僅是十八歲時的一次作文測驗,而是我們終其一生都必須不斷作答的永恆命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