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12學年度分科測驗【地理】考科非選擇題評分原則說明

壹、前言

112學年度分科測驗地理考科的非選擇題共有 9 題,包含第 323337394244454647 題。其中第 32373944 題每題為 2 分;第 33424647 題每題為 3 分;第 45 題為 4 分,總計 24 分。

地理科閱卷委員進行評閱時,會訂出評分標準,依考生的作答情形,每題均列有給分答案與不給分答案(0 分)兩類。文字表達上的評分原則是:關鍵詞寫注音、錯別字不給分,關鍵詞如用俗體字、簡體字,以臺灣常用簡體字(俗體字)為限。

112 學年度分科測驗地理考科非選擇題各題的滿分參考答案、評分原則說明與考生作答情形如下:

貳、各題滿分參考答案及評分原則

32

一、滿分參考答案2分)

區域(請擇一勾選)

山脈

R非洲

吉力馬札羅

□中南美洲

區域(請擇一勾選)

山脈

□非洲

安地斯山脈

R中南美洲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旨在評量考生是否具有中南美洲或非洲「垂直自然景觀帶」分布所在山脈名稱的先備知識。根據 108 課綱「地理視野—南方區域的發展與挑戰(個案,以中南美洲、漠南非洲為例-二選一)—地 ch-V-2 自然環境背景」,可知考生在學習此課綱條目的課程時,可能僅學過「中南美洲」或「漠南非洲」的自然環境特色,因此考生作答本題時,須勾選一個區域並正確寫出對應的山脈名稱,即為 2 分給分答案。例如:區域勾選「非洲」並回答「吉力馬札羅山」,或區域勾選「中南美洲」並回答「安地斯山脈」,皆為2分參考答案。本題評分標準如下:

等級1 (完全給分)

勾選一個區域,並正確寫出對應的山脈名稱

1-1

區域(請擇一勾選)

山脈

R非洲

吉力馬札羅

□中南美洲

1-2

區域(請擇一勾選)

山脈

□非洲

安地斯山脈

R中南美洲

等級0 (不給分)

0-1 勾選二個區域。

0-2 勾選一個區域,未正確寫出相對應的山脈名稱。

0-3 未勾選區域,僅寫出山脈名稱。

三、考生作答情形

本題多數考生皆能依據題意勾選一個區域並填寫對應的山脈名稱,例如:區域勾選「非洲」並填寫「肯亞山」,為 2 分給分答案。本題常見考生錯答的情形如下:考生勾選一個區域,但未填寫山脈名稱,不給分;考生區域勾選「非洲」,填寫「阿帕拉契山脈」,此山脈位置在北美洲,故為不給分答案;考生區域勾選「中南美洲」,填寫「安地列斯山脈」或「安格斯山」或「洛磯山脈」,前兩者為錯誤的山脈名稱,後者的山脈位置在北美洲,故皆為不給分答案。

33

一、滿分參考答案(3分)

區域

歐洲

北美洲

中南美洲

非洲、西亞

東亞、東南亞、

南亞及大洋洲

代號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旨在評量考生能否結合對於世界各區域人口數與經濟發展程度的先備知識,擷取圖 7 的上網人口數、不上網人口數、各區的總人口數,並以上網人口數比例多寡分析各區的經濟發展程度,以代號對應至正確的區域。根據圖 7 的上網人口數、不上網人口數、各區的總人口數,可推知各區總人口數最多的「甲」區應對應至「東亞、東南亞、南亞及大洋洲」。此外,在考量各區的經濟發展程度之下,乙丙丁區中總人口數最多且不上網人口數最多的「丙」區應對應至「非洲、西亞」,而乙區的總人口數較丁區稍微多一點且不上網人數較丁區稍微少一點,所以「乙」區應對應至發展程度高的「歐洲」,而「丁」區應對應至發展程度較低的「中南美洲」。依題意,本題須正確對應區域及代號,歐洲填寫「乙」;中南美洲填寫「丁」;非洲、西亞填寫「丙」;東亞、東南亞、南亞及大洋洲填寫「甲」,四區皆須完全正確對應區域及代號才給分。本題評分標準如下:

等級1 (完全給分)

正確對應區域及代號,歐洲填寫「乙」;中南美洲填寫「丁」;非洲、西亞填寫「丙」;東亞、東南亞、南亞及大洋洲填寫「甲」。

等級0 (不給分)

未正確對應區域及代號。

三、考生作答情形

本題多數考生皆能正確對應區域及代號,「歐洲」填寫「乙」、「中南美洲」填寫「丁」、「非洲、西亞」填寫「丙」、「東亞、東南亞、南亞及大洋洲」填寫「甲」,為 3 分參考答案。部分考生將「歐洲」區域填寫為「丁」,或將「中南美洲」區域填寫為「乙」,皆為不給分答案。

37

一、滿分參考答案(2分)

2000 年後,許多部落透過耆老口述、文獻記載、遺址踏查等,自主調查部落曾經生活的空間並繪製地圖,以主張其傳統領域範圍。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旨在評量考生能否從情境擷取出最能呈現對抗性地圖概念的文字。對抗性地圖是一種有別於官方或主流地圖的地圖,透過地圖的繪製過程及產出,作為一種資源詮釋的手段。同時,地圖繪製者也利用地圖產生的意義,對「資源擁有者」宣示其握有資源的權力,常常是一種由下而上的力量。通常,對抗性地圖的繪製目的是希望能對抗或強調被資源擁有者或主流意見所忽略的空間正義。由於題幹要求考生擷取「兩個句點之間的完整字詞」的一句話,因此本題以「2000 年後,許多部落透過耆老口述、文獻記載、遺址踏查等,自主調查部落曾經生活的空間並繪製地圖,以主張其傳統領域範圍。」為 2 分參考答案。本題評分標準如下:

等級1 (完全給分)

正確擷取題文「2000 年後,許多部落透過耆老口述、文獻記載、遺址踏查等,自主調查部落曾經生活的空間並繪製地圖,以主張其傳統領域範圍。」

等級0 (不給分)

0-1 擷取其他段落題文。

0-2 未完整擷取兩個句點之間的題文。

三、考生作答情形

本題考生多能正確擷取題文,部分考生僅擷取「2000 年後,許多部落透過耆老口述、文獻記載、遺址踏查等,自主調查部落曾經生活的空間並繪製地圖」,缺少「以主張其傳統領域範圍」,除了不符合題幹「兩個句點之間的完整字詞」的規定,同時也無法完整表達「對抗性地圖」的概念,故為不給分答案。

39

一、滿分參考答案(2分)

比例尺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旨在評量考生能擷取圖 9 資訊並應用比例尺的概念。根據題幹「該圖缺乏某種地圖要素,以至於無法估算其移動速度」,而速度計算需要有「距離」與「時間」兩要素,圖 9 已顯示狒狒各出沒地點的時間,但距離需從圖上距離轉換成實際距離,需有「比例尺」此地圖要素才能轉換計算,故本題以「比例尺」為 2 分參考答案。本題評分標準如下:

等級1 (完全給分)

正確作答地圖要素「比例尺」。

等級0 (不給分)

未正確作答地圖要素「比例尺」。

三、考生作答情形

本題多數考生能依題幹要求回答出「比例尺」,為 2 分參考答案。部分考生回答「縮尺」或「scale」,亦為 2 分給分答案。此外,考量「比例尺」一詞是基本且重要的地理概念,視其為關鍵字,因此部分考生回答「比『列』尺」、「比『利』尺」,視為關鍵詞寫錯別字,皆為不給分答案。

42

一、滿分參考答案(3分)

資源利用類別

永續發展作法

R水資源利用

土地利用方式

森林資源運用

梯田的引水渠道周邊多種植生長快速且根系較深的白楊木,協助水道邊坡的穩定並且涵養水源。

資源利用類別

永續發展作法

水資源利用

R土地利用方式

森林資源運用

聚落多位於大渡河上游的山麓沖積扇,以梯田農業為主。

資源利用類別

永續發展作法

水資源利用

土地利用方式

R森林資源運用

白楊木採取間隔砍伐方式,以維持一定數量的林木,並滿足居民柴火與建材的需求。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以中國四川省丹巴縣的嘉絨藏族為情境,旨在評量考生能否整理出探究的結論,瞭解資源利用與永續發展間的平衡。根據題幹,考生作答時勾選「一」個「資源利用類別」,並正確擷取對應的「永續發展作法」題文,為 3 分參考答案。例如:考生勾選「水資源利用」,並擷取「梯田的引水渠道周邊多種植生長快速且根系較深的白楊木,協助水道邊坡的穩定並且涵養水源。」為永續發展作法,為3分參考答案;考生勾選「土地利用方式」,並擷取「聚落多位於大渡河上游的山麓沖積扇,以梯田農業為主。」為永續發展作法,亦為 3 分參考答案;考生勾選「森林資源運用」,並擷取「白楊木採取間隔砍伐方式,以維持一定數量的林木,並滿足居民柴火與建材的需求。」為永續發展作法,亦為 3 分參考答案。本題評分標準如下:

等級1 (完全給分)

勾選一個「資源利用類別」,並正確擷取對應的「永續發展作法」題文。

1-1

資源利用類別

永續發展作法

R水資源利用

土地利用方式

森林資源運用

梯田的引水渠道周邊多種植生長快速且根系較深的白楊木,協助水道邊坡的穩定並且涵養水源。

1-2

資源利用類別

永續發展作法

水資源利用

R土地利用方式

森林資源運用

聚落多位於大渡河上游的山麓沖積扇,以梯田農業為主。

1-3

資源利用類別

永續發展作法

水資源利用

土地利用方式

R森林資源運用

白楊木採取間隔砍伐方式,以維持一定數量的林木,並滿足居民柴火與建材的需求。

等級0 (不給分)

0-1 勾選二個「資源利用類別」。

0-2 勾選一個「資源利用類別」,未正確擷取對應的「永續發展作法」題文。

0-3 勾選一個「資源利用類別」,未完整擷取對應的「永續發展作法」題文。

0-4 未勾選「資源利用類別」,僅擷取題文。

三、考生作答情形

本題多數考生皆能依題意正確作答,常見的考生錯答類型:考生勾選一個「資源利用類別」,未正確擷取對應的「永續發展作法」題文,例如:勾選「水資源利用」,但以「白楊木採取間隔砍伐方式,以維持一定數量的林木,並滿足居民柴火與建材的需求。」為永續發展作法,為不給分答案。

44

一、滿分參考答案(2分)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以屏東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的書店群為試題情境,旨在評量考生能否從已習得的地理技能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衛星影像圖判釋與坐標對位方法,正確找出目標物位置。考生根據表 1 中各獨立書店的 XY 坐標,可發現乙書店的 X 坐標與「永勝 5 號」獨立書店相同、乙書店的 Y 坐標與「繫。本屋」書店相同,因此考生在「永勝 5 號」書店 X 坐標與「繫。本屋」書店 Y 坐標交會處的屋頂上,標示出與圖 10 相同的書店符號(圖示如滿分參考答案),即為 2 分參考答案。由於本題考生的作答內容多元,視答題內容分為完全給分、部分給分與不給分,本題評分標準如下:

等級2 (完全給分)

使用與圖 10 相同的書店符號將乙書店標示於「永勝 5 號」X 坐標與「繫。本屋」Y 坐標的交會處。

等級1 (部分給分)

乙書店標示位置正確,但使用與圖 10 不同的書店符號。

等級0 (不給分)

0-1 使用與圖 10 相同的書店符號標示,但乙書店標示位置錯誤。

0-2 使用與圖 10 不同的書店符號標示,且乙書店標示位置錯誤。

三、考生作答情形

本題多數考生能依題意使用與圖 10 相同的書店符號,將乙書店標示「永勝 5 號」X 坐標與「繫。本屋」Y 坐標的交會處,

例如:

上述兩張圖皆在「正確位置」標示出「+」字符號,其中「+」字符號不論大小、粗細皆視為與圖 10 相同的書店符號,故皆為 2 分給分答案;部分考生作答時將乙書店標示位置正確,但使用與圖 10 不同的書店符號,

例如:

,為 1 分給分答案;

少數考生使用與圖 10 相同的書店符號標示,但乙書店標示位置錯誤,

例如:

,為不給分答案。

45

一、滿分參考答案(4分)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以屏東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書店群為情境,旨在評量考生能否從整個探究過程後找研究結論,從中地理論的商閾、商品圈概念呈現研究成果。根據題文:「開店的成本差不多,但會有很多非本地的閱讀愛好者慕名前來消費」,考生須使用實線正確繪製與乙書店遷入前商閾範圍相同且位置相同的圓,以及使用虛線正確繪製以中地為圓心且範圍超過乙書店遷入前商品圈的圓(圖示如滿分參考答案),商閾與商品圈的概念示意圖各為 2 分。由於本題考生的作答內容多元,視答題內容分為完全給分、部分給分與不給分,本題評分標準如下:

等級2 (完全給分)

使用實線正確繪製與乙書店遷入前商閾範圍相同且位置相同的圓,以及使用虛線正確繪製以中地為圓心且範圍超過乙書店遷入前商品圈的圓。

等級1 (部分給分)

1-1 僅正確繪製「商閾」。

1-2 僅正確繪製「商品圈」。

等級0 (不給分)

未正確繪製「商閾」及「商品圈」。

三、考生作答情形

本題多數考生能使用實線正確繪製與乙書店遷入前商閾範圍相同且位置相同的圓,以及使用虛線正確繪製以中地為圓心且範圍超過乙書店遷入前商品圈的圓,

例如:

,為 4 分給分答案;

 

部分考生僅正確繪製「商閾」範圍,

例如:

,為 2 分給分答案;

由此示意圖可推知遷入後的商閾範圍與遷入前大約相同,但遷入後的商品圈範圍明顯小於遷入前範圍,故為 2 分給分答案;

部分考生僅正確繪製「商品圈」範圍,

例如:

 

由此示意圖可推知遷入後的商品圈範圍明顯超過遷入前範圍,但遷入後的商閾範圍明顯小於遷入前範圍,故為 2 分給分答案;

部分考生未正確繪製「商閾」及「商品圈」,

例如:

 

由此示意圖可推知遷入後的「商閾」範圍明顯超過遷入前範圍,且遷入後的「商品圈」範圍明顯小於遷入前範圍,不符合題意,顯示考生商閾與商品圈的概念混淆,為不給分答案。

46

一、滿分參考答案(3分)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以臺灣西部海岸蚵仔養殖活動與地理環境關係為情境,評量考生能否應用潮間帶的先備知識,擷取表 2 潮位資料繪製出該地區的潮間帶範圍。潮間帶是指高、低潮位線間的陸地,依題意,考生須依示例於圖中將平均低潮位(即 -0.5m)等高線至平均高潮位(+1.5m)等高線之間描繪出潮間帶範圍(圖示如滿分參考答案)。由於本題考生的作答內容多元,視答題內容分為完全給分、部分給分與不給分,本題評分標準如下:

等級2 (完全給分)

依示例於圖中 -0.5m 等高線至 +1.5m 等高線之間描繪潮間帶範圍。

等級1 (部分給分)

1-1 僅正確描繪潮間帶範圍,未依示例方式填滿。

1-2 僅用正確示例方式描繪蚵架分布區 -0.5m 等高線至 +1.5m 等高線之間的潮間帶範圍。

等級0 (不給分)

0-1 潮間帶範圍描繪錯誤。

0-2 未完整描繪潮間帶範圍且未依示例方式填滿。

三、考生作答情形

部分考生能依示例於圖中將平均低潮位(即 -0.5m)等高線至平均高潮位(+1.5m)等高線之間描繪出潮間帶範圍,

例如:

 

該圖同時也描繪了平均低潮位(即 -0.5m)等高線與平均高潮位(+1.5m)等高線,亦為 3 分給分答案;

 

部分考生僅能正確描繪潮間帶範圍,未依示例方式填滿,

例如:

,為 2 分給分答案;

 

或也有部分考生僅用正確示例方式描繪蚵架分布區 -0.5m 等高線至 +1.5m 等高線之間的潮間帶範圍,

例如:

,亦為 2 分給分答案;

 

部分考生潮間帶範圍描繪錯誤,

例如:

前者未依示例在 -0.5m 等高線至 +1.5m 等高線之間填滿,後者將潮間帶範圍繪製在「-0.5m 等高線」至「+1.0m 等高線」之間的蚵架範圍,故皆為不給分答案;

部分考生未完整描繪潮間帶範圍且未依示例方式填滿,

例如:

,為不給分答案。

47

一、滿分參考答案(3分)

變化趨勢

原因

□增加

R減少

□位移

因河流沉積物減少,海岸侵蝕造成潮間帶範圍減少。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以臺灣西部海岸蚵仔養殖活動與地理環境關係為情境,評量考生能否比較該地區不同時期的等高線地圖,說出潮間帶的變化趨勢及說明造成此趨勢的原因。考生參考表 2 的潮位資料,觀察圖 11 2015 年與 2021 年的等高線地圖,可知該地區在 2021 年時平均低潮位(-0.5m 等高線)往陸地方向前進,且該地區 +1.0m 等高線以上的地形沒有變化,據此可知該地的潮間帶變化趨勢應為「縮小」;再者,考生根據題幹「臺灣西部海岸受到河流帶來的沉積物堆積,擁有廣大的潮間帶」,並綜合圖 11 觀察後的結論,可推知形成潮間帶縮小的最可能原因為:因河流沉積物減少,海岸侵蝕造成潮間帶範圍減少。由於本題考生的作答內容多元,視答題內容分為完全給分、部分給分與不給分,本題評分標準如下:

等級2 (完全給分)

正確勾選變化趨勢「減少」且正確說明原因為「因河流沉積物減少,海岸侵蝕造成潮間帶範圍減少」的文字敘述。

等級1 (部分給分)

1-1 僅正確勾選變化趨勢「減少」。

1-2 未正確勾選變化趨勢「減少」,僅正確說明原因為「因河流沉積物減少,海岸侵蝕造成潮間帶範圍減少」的文字敘述。

等級0 (不給分)

未正確勾選變化趨勢「減少」且未正確說明原因為「因河流沉積物減少,海岸侵蝕造成潮間帶範圍減少」的文字敘述。

三、考生作答情形

部分考生能依題意,正確勾選變化趨勢「減少」且正確說明原因為「因河流沉積物減少,海岸侵蝕造成潮間帶範圍減少」的文字敘述,例如: 勾選『減少』,原因為『西部海岸上游帶來沉積物減少,導致海岸堆積作用減少,海岸侵蝕增加』 勾選『減少』,原因為『因海岸被侵蝕使得陸地面積減少,潮間帶範圍也減少。』 皆為 3 分給分答案。

部分考生未正確勾選變化趨勢「減少」,僅正確說明原因為「因河流沉積物減少,海岸侵蝕造成潮間帶範圍減少」的文字敘述,例如:「勾選『位移』,原因為『沿岸侵蝕,海岸線後退』」,為 2 分給分答案。

部分考生僅正確勾選變化趨勢「減少」,例如:「勾選『減少』,原因為『台灣西部海岸受地層下陷影響,沿海等高線下降』」,由於說明原因中未提到「海岸侵蝕」的文字敘述,且從圖 11 中「+1.0m」以上的等高線分布沒有改變,可推知該地區陸地地形沒有變化,故為 1 分給分答案。

部分考生未正確勾選變化趨勢「減少」且未正確說明原因為「因河流沉積物減少,海岸侵蝕造成潮間帶範圍減少」的文字敘述,例如: 「勾選『增加』,原因為『海岸受到河流帶來的沉積物堆積』。」 「勾選『位移』,原因為『全球暖化使海平面上升造成了海岸線後移的情形』」。 兩者皆為變化趨勢勾選錯誤,前者的「原因」抄寫題幹文字且未寫到受海岸侵蝕作用力的文字描述,後者僅描述海岸線的變化,未寫出形成此現象是受「海岸侵蝕」作用力影響的相關文字,故皆為不給分答案。

參、結語

112 分科測驗地理考科非選擇題題型多元,整體而言今年考生作答踴躍,鮮少有空白、未作答的情形。地理考科評分原則中「關鍵詞寫錯別字即不給分」,考生須特別注意「專有名詞」正確字詞的書寫及運用。此外,考生須清楚理解題目設問與要求,例如:「擇一區域勾選」、「兩個句點之間的完整字詞」、「依照示例的方式」,以免因作答方式不符題目要求而無法得分。藉由各題評分原則以及考生作答情形的說明,希望有助於之後考生準備分科測驗地理考科的非選擇題題型,也期待能讓高中教學現場在培養學生對於資訊擷取、因果關係分析以及文字轉譯為圖象等主動表達能力上,提供一種參考方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