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素養命題中的「生活情境」

國立師範大學物理系/傅祖怡教授 撰
為什麼要素養命題?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以學生核心素養之養成為標的,以「素養導向」為教學實踐的方針,而「評量」一方面在於檢核學生學習成效達成的程度,另一方面則在促進學生素養的發展與形成。因此「素養命題」當然就成為教學與評量中的重要一環了。
什麼是素養命題?
在了解素養命題前似乎應先了解什麼是素養導向或何謂素養?不過這是個大哉問,各家所述略有不同,若以如圖示目前廣為接受的素養導向4原則來看,整合知識能力與情境化應是新課綱命題的指導方針,這也契合如下106年11月大考中心發布的108新課綱與素養導向命題精進方向的要求。
何謂生活情境?
欲測驗學生對平均速度定義與概念的應用,以下列兩題為例:
題A:若在100秒內移動了1公里的距離,則平均速度為何?
題B:某生參加1公里徑賽,以100秒的成績奪冠,其賽程中的平均速度為何?
 
非常相似的兩題!從表面上看來似乎題B很用心地加入了學生賽跑的生活情境,不像題A好像只要學生套套公式,但深入探討題B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可能遠超過題A,為什麼呢?因為:題B提供了一個以假亂真的情境,若是虛應故事,為情境而情境,並不能提升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姑不論目前世界運動會上徑賽並無1公里(1000公尺)的項目,目前世界上也沒有能以每秒10公尺的速度持續跑100秒的人。更實際的是找不到1公里水平直線的賽道,跑了1公里,移動的距離(位移)通常不是1公里。比起套公式答對題A的學生,題B回答10公尺/秒的學生不但在速度量值尺度的概念上發生迷思,對平均速度的定義也混淆了!
情境首重真實,真的會發生,真的能經驗。然而,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並不相同,真實情境該對誰來說呢?學者,教師,命題者,或是來自廣大範圍的學生?開發真實情境並不容易,對學生而言真實的生活情境是非常複雜的,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學科知識往往深嵌於真實情境內,不經過深入閱讀、觀察不易抽取出來,或是所需知識超出課綱的範圍,勉強詮釋容易以偏概全,所以真實情境一定要加以簡化,如何簡化的合情合理實是命題者的挑戰。
以104年指考物理科的第8題為例:
水平筆直的道路上,摩托車因車速過快,煞車不及,撞上了正前方靜止等候紅燈的汽車,碰撞過程中汽車維持靜止不動,警察在地面上量到長16 m的直線煞車痕,且路邊的超速照相機顯示,摩托車開始剎車前的車速為20 m/s。取重力加速度為10 m/s2。假設摩托車在煞車過程中輪胎鎖死而不轉動,且輪胎與路面的動摩擦係數為0.8,忽略其他阻力,則碰撞瞬間摩托車的車速約為多少m/s?
(A) 3   (B) 6   (C) 12   (D) 24   (E) 36
這當然不是每個人期望經歷的真實情境,卻是一般生活中常見的待解問題。題中水平筆直,靜止不動,不轉動,忽略其他阻力,巧妙有效地將問題簡化至學生可解的程度。
一般說來,為了要清楚描述情境使讓即使沒有相關經驗的學生也有身歷其境之感,往往使情境題的題幹敘述較長。正如108新課綱與素養導向命題精進方向中所述:「雖然素養試題不必然是以長題幹與題組的方式命題,不過較高強度的素養試題(高品質的「情境題」)的確會傾向於以較長題幹或題組的方式來命題….」
學生與教師的因應之道
對學生而言,應將有更豐富愉快的學習歷程,因為好的情境試題往往本身就是很棒的學習材料。當然廣泛閱讀以擴充生活經驗並增進閱讀能力,一定有助於此纇試題的得分。
對教師而言,確實在短期內會有命題需求上的挑戰,但長期而言,因為教材與評量貼近實際生活取材,且有跨領域跨學科的整合,預期應能經驗到更愉快的教學生涯。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題取自許志農教授素養評量試題工作坊(2013),我很喜歡的試題:
蘇軾:「短長肥脊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說明了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審美觀。具史記記載楊貴妃身高1.64米、體重138斤;趙飛燕身高1.6米、體重118斤。依目前衛生署所公布的BMI公式計算,楊貴妃肥胖嗎?趙飛燕過輕嗎?(唐朝1斤約為現在的600克,漢朝1斤約為現在的250克)

不但跨國文、歷史領域,應用單位定義及換算,而且也是學生關心的生活化議題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