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08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社會考科【地理】試題特色

臺中二中地理科教師 / 任錫剛 撰
大考中心研究員 / 廖淑雯 撰

一、前言

108學測社會考科地理部分,考後台北市高中地理科教師團隊提出:「跨冊、跨科成為命題常態、今年素養導向的題型明顯增加、今年題目難度較去年提高,試題難以透過單一概念解題,除須具備跨冊能力方能解答外(共有6題),跨科試題數量大幅增加。前兩年跨科試題較易透過單科概念解題,今年須完整具備歷史及公民與社會的概念以做為地理試題的答題依據。」同時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也發表新聞稿:「優點:跨科整合題比例高,圖照題多;需理解的題目多;部份題目選項誘答性高。缺點:時事題僅有一題融入,比例偏低。試題整體難易適中。跨科比重已逾四成…」。另外,在全國教師會新聞稿也提到:「單科素養不足以應付今年考題,挑戰學生的閱讀、理解、整合及活用能力。跨科整合考題比例極高,學科界線模糊。」由上述可以知道,今年試題的評量範圍除了以99課綱為命題依據,也期望能達到99課綱地理科的課程目標「從地理學觀點了解全球性與地方性的重要議題,並從永續經營的理念探討人與地的關係,以增進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提昇科學素養進而培育21 世紀的世界公民」。而欲轉化此目標在試題上,命題小組在試題情境的設定、題幹文字鋪陳、各類圖表的使用(等高線地圖、DEM數值模形示意圖、平均月均溫與月雨量變化圖、武裝革命地圖、廟宇照片)上,皆呼應12年國教所強調的素養導向命題方式:「情境化」、「整合運用能力」、「跨領域及跨學科」的三大面向。因此以下就外界最關心的素養試題命題方式及成績表現,說明今年的試題特色:

、試題取材

在試題取材上,首先具有引導及培養學生能包容異己,平等待物,如第26題的尊重原住民族群文化,第28題了解美洲多元文化的組成。再者,結合生活經驗及新聞時事,培養學生能「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如第29題中美貿易爭端開啟。此外,也因為試題情境多取材自「生活情境」,素材多為「生活化」議題,使得議題的呈現通常具有「跨單元、跨領域」的特性。透過跨單元及跨冊的整合式試題,訓練學生處理、歸納,進一步能解析地理資訊。
以下將今年社會科第33-35題題組為例,更深入說明今年素養導向命題方式所欲傳達的理念:
試題理念說明
(一)龜山島—「真實情境」的試題取材
第33-35題題組以「龜山島」作為試題真實情境,即符合素養導向的「以生活情境」入題的命題特性。本題組除了評量考生對於臺灣季風、離島地形成因、視域分析等重要基本的先備知識,更以該島的等高線地形圖以及該島西岸2月與9月的海岸線位置圖為素材,了解考生對於等高線地圖整合運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重視考生對於「地圖」的觀察分析能力
第33題旨在評量考生能觀察圖6隨季節所呈現的海岸線變化,該現象與臺灣季風的關聯性。本題的通過率為33%、鑑別度為0.32,屬於中偏難、中等鑑別度的試題。
就選項分析來看,有50%高分組、18%低分組考生選答正確選項(D),以全國的學生問卷[1]的解題步驟:「首先判斷出這是龜山島,再把(B)、(C)刪掉。根據圖表給的2月和9月的季風判斷。圖6尾端的部分,會隨水流的不同有不同的方向。(S-33-8)」,顯示考生能先進入龜山島的情境,結合先備知識(季風)分析海岸線隨季節變化的原因,顯示本題符合素養導向的命題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誘答選項(A)有42%高分組、45%低分組考生選答,從學生的解題概念與步驟:「直接看,海岸與洋流應有關聯 (S-33-12)」、「1.潮汐無季節特性,不選(C)→2.颱風不會造成海岸線偏移,不選(B)→3.季風會影響海水流動??(例如中國沿岸流)→洋流比較直接,選(A)(然後我就錯了)(S-33-13)」,顯示多數考生都能觀察出圖中海岸線隨季節變化(判讀地圖的能力),但有許多考生誤認為「洋流」才是影響海岸線隨季節變化的最主要營力,誤選誘答選項(A)。由前述學生的解題過程,可以顯示今年命題小組在命製素養試題時,相當重視「先備知識」的存在。
(三)素養題仍在強調「先備知識」的重要性
第34題旨在評量考生能由圖6的經緯度資訊及圖中島嶼形狀,判定圖6為龜山島,並結合臺灣地理的先備知識,推知其為火山島。本題的通過率為38%、鑑別度為0.50。與第33題相較,皆屬於中偏難試題,通過率相近,但本題屬於高鑑別度的試題。就選項分析來看,有65%高分組、15%低分組考生選答正確選項(C),以全國的學生問卷的解題步驟:「裙礁在23゜N以下,所以(A)刪除,玄武岩在澎湖,此圖不是澎湖,所以(D)不是,以座標判斷島嶼位於火山島分布海域,故選(C) 。(S-34-1)」、「東方狀如龜頭、西方狀如龜尾,由此可知為龜山島,由於其是火山島,故選(C)。(S-34-3)」,推測正答考生可依據「經緯度」或「島嶼形狀」等先備知識據以判讀出圖6是龜山島,再結合龜山島屬於火山島的先備知識,推論該島應出現的地形景觀而選出正答。由本題亦能看出,若一道試題能同時結合課程重要概念及判讀地圖等整合運用能力時,多能成為一道高鑑別度的試題。
(四)強調「基本概念」於生活情境的運用
第35題旨在評量考生能結合「視域分析」的概念,進行等高線地圖判讀以找出觀景台的最佳設立地點。本題的通過率為58%、鑑別度為0.47,屬於中偏易、高鑑別度的試題。就選項分析來看,有81%高分組、34%低分組考生選答正確選項(C)。學生在問卷表示此題的解題步驟為:「第一道曙光,東邊會最先看到。東邊優先,依照順序為乙、丙,甲、丁撇除。但因為乙所在的位置會被擋住,故選丙(S-35-8)」、「日出→東。等高線:在高的地方且前方無遮蔽物(S-35-14)」,顯示正答考生多能掌握應用視域分析的概念正確判讀等高線地形圖。此外,有教師在問卷上認為本題:「符合生活經驗的地圖應用(T35)」、「結合工具與生活化,符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之素養(T47)」、「提升學生綜合統整與分析能力!(T85)」,顯示有部分老師認同本題符合素養命題導向試題的精神。
此外,在今年的全國教師問卷中,本題組是最被地理科高中教師認為未來值得持續開發的題型,理由大致分為:「有助學生認識自己生活的臺灣,而非只是當成課本知識內容,可促使學生關心生活環境(T22)」、「1.可鑑別考生地圖判讀能力。2.可鑑別地貌變化,結合重要地理概念。3. 可與大部分考生生活經驗結合。(T31)」、「整合地圖判讀及區域特徵的了解,應屬高鑑別度題目。(T36)」、「地圖判讀結合氣候與生活中的變化,其實能突顯地理與生活的關聯(T123)」,由前述可知教師亦期待未來的試題能朝素養導向的方向研發。

三、成績表現

今年社會考科地理部分試題在試題難度上,平均得分率為53.64%,較去年57.27%下降,顯示試題難度較去年難;在鑑別度方面,高鑑別度試題共有7題,較去年10題下降,但中鑑別度試題題數為11題,維持不變,顯示整體鑑別度較為下降。

四、結語

綜合上述,今年的地理科部分試題仍以99課綱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與學科知識為主要的命題依據,但不以學科知識為評量內容的唯一範疇,強調其與試題情境結合的特性,期能評量考生能運用生活中的地理科素養。整體來說,今年地理方面的試題生動靈活,且從多元角度切入,並融合了生活、時事、議題,充分展現了本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全方位面向。但美中不足的是,今年地理科的整體試題難度上,難度較難,鑑別度略微下降,實為可惜,未來會持續進行分析與研究。
[1] 今年在108學測考後,地理科研究小組對全國359所高中發送每校1份教師問卷,3份學生問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