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11學年度分科測驗【地理】考科試題特色

一、前言

111 學年度分科測驗地理考科,試題取材上兼顧全球與在地視野,社會環境議題的主題觸及率高,考驗考生跨冊統整能力。題型上圖表題型占全卷比例超過50%,混合題與非選擇題納入作圖題,未來命題方式的多元性值得期待。此外考前令教師與學生好奇的探究與實作在本次試題中初試啼聲,顯示大考試題貼近課綱的企圖心。

二、試題特色

本次分科測驗地理考科試題承續過往大考地理科命題傳統,圖表題依然豐富,約占總題數 53%,超過半數的題目需判讀圖、表作答,彰顯圖表解讀能力的重要性。

試題內容方面,整卷試題以各題觸及課綱主題的題次計算(因部份題目跨領域,故總題次超過 45 題),其中地理技能:3 題;地理系統:16 題;地理視野:11 題;空間資訊科技:5 題;社會環境議題:13 題;探究與實作:3 題。地理系統居各主題之首,其中又以「氣候」項目題次最高(7 題)、地圖與世界體系居次(皆為 3 題),顯示自然與人文地理的原理原則仍是考生需不可偏廢的基礎。

(一)試題取材兼顧全球與在地視野,重社會環境議題

111 年分科測驗地理考科試題取材上,諸多今日世界重要議題入題,如氣候變遷、能源、土地退化、中東北非難民議題、糧食安全等,取材豐富多元,展現地理對全球議題的關懷,與期盼考生具宏觀國際視野之企圖。時事部份,以俄烏戰爭各國對俄羅斯經濟制裁導致國際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為例,引導學生自全球產油國中思考能否有俄羅斯以外石油進口替代國。關注國際議題的同時亦展現對家鄉在地議題的重視,臺灣相關主題仍占有一定題數,如臺灣的地方特色、臺灣發展核能發電的自然環境限制、臺灣發展風力發電之條件、疫情下臺灣社會對快篩試劑高度關注而衍生快篩地圖查詢網站等,整卷試題取材兼顧全球與在地視野。

值得注意的是社會環境議題的觸及次數高,涉及的子項目有氣候變遷、自然災害、水資源、能源、人口、糧食,囊括水資源之外所有的課綱子項目。當中又以自然災害的觸及題次最高(3 題),氣候變遷、能源、糧食議題居次(皆為 2 題)。顯示除了地理學基礎的自然、人文地理原理原則之外,考生尚需具備統整、應用原理原則於議題分析之能力。

(二)探究實作與作圖題鑑別考生探究硬實力

本次分科測驗地理考科整卷難度中等,評量的概念皆為課綱強調之重心,但命題方式少見純記憶性的題目,多見強調統整、實作、批判能力的試題。鑑別度的重點落在評量考生能否活用 108 課綱課程內容所學於解決學術情境、生活情境所遇到的問題。

探究實作題組評量考生探究實作的實力,是過去未曾出現的新型態的命題方式,但很貼近 108 課綱課程設計的現況:學生有較以往 99 課綱更多機會從事探究活動。探究實作的過程中需要提出研究發問、運用正確的資料蒐集方法、分析資料後提出結論。該題組命題方式呼應新課綱探究實作課程設計的精神,考驗考生平時課堂報告,根據資料提出結論的經驗,甚至評量考生能否依據資料型態與理論,客觀地批判結論不合理之處。如果平時閱讀報告、資料未有對資料批判思考的習慣,甚至在探究活動分組報告經常「搭便車」依賴他人的考生,則在析論本題組時可能會耗費較多時間。

題組第 40-42 題題文以「政府資料平台超商登記資料中,全聯與超商置於同一類別是否合理?」為研究發問,研究設計為實地記錄商品數量與問卷調查蒐集顧客至全聯與超商所花費的路程時間,換算成平均距離後以GIS繪製出兩者的商品圈範圍。考生需自研究發問與研究設計中推導出該研究屬於中地理論的應用研究(第 40 題),並根據GIS繪製的商品圈範圍為不規則邊界的特徵判斷是以路網分析所得的成果(第 41 題),再依此結果評析題文情境中結論的不合理之處,試題設計貼近學生實際從事探究實作活動的流程(第 42 題)。第 40 題得分率為 84%,鑑別度 0.37,是一道具有相當鑑別度的易題,在題組中的第一題先建立學生作答的信心。第 41 題得分率為 34%,鑑別度 0.40,是一道難易適中的高鑑別度試題,可進一步區分學生能力。第 42 題為非選擇題,評量考生表達說明能力,為本題組中難度較高的試題。

45 題的作圖題則以俄烏戰爭時事為背景,題文描述俄軍自烏克蘭蘇梅沿 260° 的方位角向基輔前進,考生需於地圖上標示出正確的北方位置。然而答題卷的地圖正上方向並非北方,與常見地圖上方為北方的習慣不同,考生需有靈活方向感,以蘇梅為基準,旋轉地圖,並依 260° 方位角的指示回推正確的北方所在。此題的命題設計取材自時事,整合了方位角與地圖北方標示的評量方式十分新穎。評量的概念難度不高,但考生需靈活應變,具一定挑戰性。

(三)以議題為核心,跨冊統整命題

本次分科測驗地理考科試題跨冊統整命題的比例高,顯示主題式、跨冊統整概念之重要性。題組第 18-20 題以 1930-1940 年美國發生嚴重沙塵暴災害事件為例,考生需自主要受災區範圍圖研判當地氣候、地形特徵後,推論當地最可能造成土地退化的人為活動以及自然景觀帶,試題內容整合第一冊氣候類型與自然景觀帶、第三冊美國區域地理,以及社會環境議題中的土地退化單元,評量考生跨冊統整知識點之實力。第 18 題得分率為 38%,鑑別度 0.27、第 19 題得分率為 62%,鑑別度 0.25、第 20 題得分率為 79%,鑑別度 0.27,皆為難易適中且具有相當鑑別度的優良試題。

三、回饋高中的教與學

111 年分科測驗地理考科納入探究實作題,題組架構著重研究發問為何?研究設計能否解決研究發問?研究結論是否合理?這些在探究實作教學現場實際被提出的問題,在分科測驗的命題中被提出來。對於探究實作考題的準備,或許最好的方法即「做中學」。因實際曾為研究流程痛苦過,才體會研究設計不是紙上談兵的八股規則,而是為了有符合科學精神的學術積累。這也意味著探究實作的教學現場,教師要試著更多地讓學生自己去面對研究問題、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研究流程、收集分析資料、學著依理論原則,對自己的研究客觀地做出結論。

前述的過程,教師的角色並不是全然放手讓學生做研究。我們依然要在學生的研究領域前維持警醒、爬梳相關知識,但要多一些忍耐:忍耐不一開始就給出方法,而是給予相關資源,讓學生逐步建構研究的輪廓,在研究方向可能偏離學術的軌道時適時地引導;忍耐不一開始就給出答案,讓學生去摸索、試誤,經歷「目前的研究方法無法很好地解決研究發問,需要調整過再試一次」的痛苦掙扎,進而體會每個研究都有其渾然天成的樣子,重點向來不是研究者,而是研究主題。研究者只是說故事的人,需依學術嚴謹的方式,把研究主題這個故事客觀地說完。在研究的流程中,教師往幕後多移動一些,讓學生更往幕前一點,去成就一篇篇研究的故事,願我們都成為協助成就這些故事的人。

四、結語

綜觀 111 年分科測驗地理考科試題,處處可見命題設計貼合 108 課綱的企圖心。探究實作入題,以及混合題與非選擇題設計上的創新嘗試,為分科測驗試題設計樹立新的里程碑,未來大考地理科命題的多元性值得期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