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10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生物】考科試題特色

一、前言

110 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生物考科(簡稱 110 指考生物)取材廣泛多元,舉凡植物青枯病、耳石脫落症、新冠肺炎快篩、PCR 檢驗及疫苗、胎兒遺傳疾病、遺傳因子實驗數據分析、恆定性的維持、山海圳國家綠道、生殖醫學、血型及 DNA 親子鑑定等皆融入試題。另有跨章節內容的試題,例如第 3 題的氣孔開關機制、第 12 題的血壓調節與第 33 題的美洲鬣蜥等,使學生能瞭解生活中常見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試卷中亦有取材自實驗圖表的探究類型試題,啟發學生進行邏輯性思考,並評量學生從圖表數據中擷取資訊及歸納分析之能力。

二、試題特色

()強調探究過程與邏輯推理

本次生物考題包括單選 20 題、多選 15 題、閱讀題三篇、實驗題 5 題及非選四大題。多樣的題型搭配多元素材,測驗學生的基本學科能力、學科知識應用能力、閱讀理解、邏輯推理、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與推論能力,非選擇題亦包含解釋原因之試題,目的在檢驗學生的文字表達及概念理解能力。

文字、符號和圖像或表格等是傳達科學概念的重要媒介,今年指考試卷包含15個圖形、1個表格及8個數據的柱狀圖,學生必須具備文字理解能力,並利用科學推理能力或運用統計分析方法,結合高中課程概念與題目線索,方能順利作答。

()結合科學時事與知識應用

今年指考生物試題多融入常聽聞或常見的科學相關議題,如第 28 題藉由抗生素對結核桿菌的測試實驗,結合抗生素濫用引發的抗藥性議題,並評量學生的推論能力;第 19-20 題組藉由簡單圖示與短文說明,結合抗原抗體概念與快篩試劑原理,評量學生免疫學知識及圖表判讀能力;而三篇閱讀題素材更都來自不同領域科學期刊的研究,結合科學新知與課堂所學,評量學生對文字、圖表的理解能力及科學資料的推論能力。

非選擇題亦結合科學時事與所學概念,如第二大題為新冠肺炎相關的時事題,題目簡述 PCR 檢測原理及判斷病毒帶原量之 Ct 值的定義,學生須對文本廣泛理解後,再由題目所提供的圖形數據推論而回答問題,既可以考察生物學的延伸知識,又能評量學生閱讀推論與表達說明能力。

()取材探討活動與課堂實驗

生物考科不僅有知識層面的理解,還包含評量學生探究與實作之科學素養。今年的試題涵蓋了不同面向的探討活動內容,如細胞與組織的觀察、細胞的滲透壓、光反應的氧化還原反應、過氧化氫酶酵素反應、光合色素層析實驗、腎臟構造的觀察、血球抗原抗體實驗、生態調查等,而評量重點亦由不同面向切入,有的屬於觀察結果、有的需要結合生理意義、有的需要簡單分析推論等,旨在希望學生能從發現問題開始,進而將所學活學活用,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標。

()搭配學科概念與生活情境

試題取材生活上的資訊或探討的議題,例如第 7 題「耳石脫落症」的發生原因;第 8 題的心導管研發科學史;第 18 題生殖醫學造福不孕症夫妻;第 47 題血型與親子鑑定;非選擇題第三題的長期壓力對與生理影響等。引用情境入題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主動察覺各種自然科學相關資訊,並能結合已知的學科知識,自然而然地將所學應用在生活周遭當中。

三、回饋高中的教與學

以目前的考試層次來看,已不再是純背誦、遍覽所有題目就可以取得高分,教學真正的目標是培養綜合能力,落實在學習本質,並呈現於總結性評量上。以下將分別以閱讀二、第 45 題、第 26 題及非選擇題二為例,說明如何回饋於高中教學與學生學習,包含實驗操作、數據分析、批判思辨、科學素養之建立等層面。

()著重閱讀能力—以閱讀二為例

早期的閱讀形式試題較著重字面意義,且常可從文章中直接找到作答線索,而現今的閱讀題層次提高,常必須對文本進行廣泛理解後,再搭配先備知識才能精確回答問題。以閱讀二為例,文章描述新冠肺炎疫苗的設計原理,並讓學生由文章的敘述中,理解各突變株的差異,學生必須重新組織內容,並建構為自己的思想體系。教師可利用多元選修課程,帶領學生對科學文章練習系統性的閱讀,在過程中不僅可以吸收新知,還可以藉此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脈絡,深化對文章的理解。

()配合探究與實作教學—以第45題為例

自然科的學習不該僅有知識層面的理解,亦應加強培養學生探究與實作之科學素養。為配合高中教學並落實高中教學正常化,指考生物自 106 學年度起規劃實驗題的占分為 10 分。以第 45 題為例,題目提供一張顯微鏡下的細胞觀察圖,學生須由細胞形狀、外觀及特性,判斷此細胞的所存在的生物體部位、屬於哪種組織分類及可能處在何種環境中?而並非單純評量記憶的層次,更需要本於學科知識作進一步推論。學生可從課程內有詳細步驟的基礎實驗開始練習,搭配實驗原理,從實作中學習,再進步到自然科探究與實作階段。以達到自行發現問題、設計實驗操作,以及數據處理及分析等實驗能力之培養。

()提昇圖表分析與推理能力—以第 26 題為例

除了學科基本概念外,大學選才還注重學生是否能使用科學方法與技能,整合運用所學知識來處理真實世界或學術探究的問題,例如從圖表、數據中擷取適當的資訊並進行合理的解釋與推論。以第 26 題為例,題目提供一張染色體核型圖,學生須結合先備知識與圖中的訊息,再進行推論方能作答。教師可於自然科探究與實作課程中,利用專題討論與實作所得的資料與數據,帶領學生進行數據處理、歸納分析或批判思辨等訓練,以建構相關科學概念之能力。

()培養表達說明能力—以非選擇題二為例

近年指考生物的非選擇題不僅是簡答形式的設問,而是需要學生針對問題做出切中要點有邏輯的回答。以非選擇題第二大題為例,題目引用生活時事的素材,敘述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應用在病毒量的檢測,並要學生說明病人在治療前後 Ct 值的變化及原因,學生須要有邏輯的正確陳述方能獲得分數。在課堂上可以設計類似的問題,讓學生回答。通常學生的答案有兩方面的通病,其一是布洛卡式的失語症(Broca's aphasia)–只會用關鍵字無法運用完整的句子,另一則是威尼基式的失語症(Wernicke's aphasia)–句子流暢卻無邏輯,教師可以利用對話式教學的「猜問法」或「修補法」,將學生的回答修補後作為示範,長期訓練下來,必有所成。

四、結語

110 年指考生物科五標成績分別為頂標 82 分、前標 75 分、均標 60 分、後標 42 分及底標 32 分,難易度相當適中。今年試題的頂標與底標相差 50 分,比近 5 年平均高出 2.6 分;而前標與後標相差 33 分,比近 5年 平均高出 2.8 分,不論是高分組與低分組或是中段學生之間都有明顯區分。今年指考生物試題面向涵蓋多元主題單元,兼顧評量的廣度,不僅符合課程綱要,更讓高中可以落實正常化教學。就試題認知向度而言,重要概念試題在知識的整合上更甚以往,試題選項不再只是強記細節,而是注重跨章節的融會貫通。試卷中亦有設計評量高層次能力的試題,重視基礎知識與生活情境的整合運用,強調培養學生探究與實作之科學素養,例如問題解決、擷取適當資訊、符號的溝通表達、數據的整理分析等學生面對未來挑戰之重要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