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09年試辦考試試題特色—社會考科

大考中心研究員/陳俊佑 撰

壹、測驗範圍

109年試辦考試的社會考科施測對象為使用108新課綱的高一學生,故命題範圍集中於高一必修。但是考量不同學校開設課程情況不同,部分試題仍可能超出某些學生修習課程,因此,本次測驗成績僅供參考。

試卷架構

測驗時間、全卷總分以及試卷架構都依據已公布的111學年度學測社會考科考試說明,其中測驗時間為110分鐘,總分為144分,和現行學測相同。題型方面依考試說明的規範,包含單一選擇題、非選擇題,及兩者兼有的混合題型;非選擇題占分為40分,約占總分的27.8%,符合考試說明「全卷非選擇題型占分比例以20-30%為原則」的規範。占分比例以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三科均衡為原則,故各科占分均為總分144分的三分之一,即48分。

本份試卷第壹部分有37題單選題,每題2分,共計74分,其中包含2組公民題組、1組地理題組及2組歷地合科題組;第貳部分共6組混合題組、2題非選擇題,其內包含了單選題15題、非選擇題11題(含2分者2題、4分者9題),總計占70分,詳見下表1。至於作答部分,試辦考試試卷需要作圖的題數有4題,希望藉此提供更多評量主動表述與實作能力的試題給學生練習。

 1. 109年試辦考試社會考科試卷架構

題數與題型

題號

科目

說明

占分

第壹部分

37題選擇題
(含5題組)

1-11

公民與社會

單選題37

每題2

74

12-25

歷史

26-31

地理

32-34

合科題組(史地)

35-37

合科題組(史地)

第貳部分

6混合題組、
2
非選擇題

38-40

混合題組(地理)

單選題15

非選擇題11

(含2分者2題、
4
分者9題)

選擇題

每題2

30

非選擇題

40

41-45

合科混合題組(公地)

46-50

合科混合題組(公地)

51-53

合科混合題組(史地)

54-56

合科混合題組(史地)

57-61

合科混合題組(史地公)

62

非選擇題(公民)

63

非選擇題(公民)

試題特色

    109年試辦考試社會考科的特色,呼應了12年國教課綱中社會領域欲培育未來公民所需具備之素養的理念,依據素養導向命題的三大重點方向:情境化、整合運用能力、跨領域或跨學科,輔以混合題組與卷卡合一等新形式,呈現試題面貌,以下將舉例說明。

一、情境入題

從今年社會考科合科題組觀察,命題取材包括有歷史科與地理科一起探討的屏東平原環境及其上的清代族群關係(題組第54-56題),地理科與公民與社會科共同關注的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的時事議題(題組第46-50題),以及史地公三科共同針對日治臺灣戶籍資料的學術探究情境(題組第57-61題)等。

上述情境在在都是跨學科關注的主題,命題小組由「議題」為設計理念出發,在同一題組中嘗試評量兩科或三科的學科概念,以強調學科知識與情境結合,繼而在生活中能夠實踐力行的素養導向特色。

二、整合運用能力

本次試辦考試的試題中,具有相當比例的文字資料判讀題或圖表題,如立委選舉不分區立委得票率統計表(題組第10-11題)、廟宇重修的碑記圖照(第17題)、描繪荒島地形特色的藝術畫作(題組第29-31題)等。透過文字陳述結合圖表呈現,考生需經由文字與表格的理解,整合運用閱讀非連續文本的能力,從中爬梳各題所需訊息,再結合先備知識作答,藉以考察考生解決真實生活問題時,所需具備的知識整合能力。

三、跨領域、跨學科

整合不同範圍、主題知識的合科題組設計,主要測驗的是考生掌握社會領域不同主題知識的關聯,以及考生應用學科知識分析圖表、史實資料以及社會情境的跨學科能力。105學年度學測社會考科開始有跨學科(歷史科與地理科)題組出現,107學年度學測出現三科合科題組,合科題組的數量整體也呈現增加的趨勢。本中心由108年起陸續公布的考試說明、參考試卷,以至109年試辦考試試卷,內容皆包含了相當比重的合科題組試題。

57題考生需從題組所附的圖12中擷取資訊,得到從事「旱作」農業的戶主的居住地點,再藉由地理科先備知識進一步分析當地環境特性與旱作農業的可能關聯。作答第58題時,考生需從題組擷取社會學者的評論,並以公民與社會科先備知識,判斷資料中「嚴密監視」的意義即進行社會控制,以維持社會秩序或統治的穩定。作答第59題時,考生需判讀題組所附的圖11,歸納出資料所能得出的訊息,進而思考其足以提供探討何種學術問題。作答第60題時,考生需循題文所提示的圖12及表3,結合公民與社會科的先備知識,判斷各選項的論述是否正確。作答第61題時,考生需循作答區表格所提供的示例,嘗試理解題文資料後,從中擷取出可資探究的課題,並說明判斷的理由。綜觀本題組各子題的測驗目的,都是希望考生本於先備的學科知識與學科技能,理解文本並擷取出所需證據進行整理或評估,進而以社會領域的觀點,定義資料所能對應的探究主題。本題組亦曾於分區座談會與線上教師問卷中,獲得老師肯定其要求學術探究技能的掌握能力,相當符合素養導向精神。

題組第46-50題以病毒疫情時事做為生活情境入題,考生需先從題文全貌掌握對疫情的描述,思考其對全球化下國家治理帶來什麼影響(公民與社會科);再針對圍繞主題的個別段落敘述加以探究:如從線上口罩地圖的設計概念,思索能類比運用的相似情境(地理科);從行政法原理原則思考我國政府徵用口罩政策(公民與社會科);從題文中美國媒體的分析觀點,反思其所歸屬的全球議題為何,並需從題文中擷取訊息作為支持證據(公民與社會科);從違反檢疫規定外出的情境,探討個人成本線與社會成本線關係的概念(公民與社會科)。討論以真實情境主題的議題,通常不是單一領域或學科知識就能解決,往往是一個有趣、有意義、跨學科的多面向問題。

46題考生需從題文提及WHOICAO等政府間國際組織,以及我國受中國打壓無法參與等情形,判斷出參與全球防疫工作與國際組織會員身分有所關連的觀察結論。作答第47題時,考生需結合先備知識,理解題文中的「藥局口罩網路即時地圖」屬於地理資訊應用,並推論出其需具有「即時」的特性,進而從選項中找出相類似的應用情境。作答第48題時,考生需結合公民與社會科中所學「行政法原理原則」的先備知識,藉以分析各選項評論的正確與否。作答第49題時,考生需擷取題文中美國媒體的分析,並結合公民與社會科先備知識理解、判斷各個選項,進而推論該分析所凸顯的全球議題。作答第50題時,考生需依據題文敘述,從公民與社會科「社會成本線」先備知識的角度,分析「違反檢疫規定逕自外出」的後果,並需以坐標軸圖表呈現。本題組情境結合時事議題,在線上問卷中廣受學生好評,認為能增進學習興趣,反映社會學科與現今社會的密不可分;老師亦有認為本合科題組緊扣學科核心。綜觀本題組各子題的測驗目的,注重素養導向中擷取訊息、廣泛理解、發展解釋的能力,希望考生本於相關的先備學科知識,理解文本後擷取出相對應的段落,進而詮釋、評論,甚至繪製圖表。

詳見109年試辦考試 社會考科試卷

答題卷特色

本次試辦考試試題包含混合選擇題與非選擇題的題組題,允許較為結構化的設問,藉由同一題組內不同評量層次的試題,深化考生對問題(或主題)的理解,亦使非選擇題的命題更為彈性,強化對於考生表達說明能力之評量。

在此理念下,本次試辦考試所搭配的新式答題卷,格式與先前公布之參考試卷相同,整張答題卷為A3雙面。第一面左上方為考生應試條碼與簽名區,左下方為第壹部分的答題區,供考生針對純選擇題的作答畫記,其設計接近原本的「答案卡」。第一面右半邊及第二面全頁則為配合第貳部分混合題組或非選擇題所設計的作答區,選擇題的畫記設計同第壹部分,非選擇題的作答區設計則依題目要求而有不同面貌。

如若要求文字作答,則在作答區中畫有方格或底線供考生作答,如答題卷第一面的第40題、第二面的第49題及第53題等。若要求繪圖作答,則要請考生以2B鉛筆,依題目的要求完成作答內容,答題卷上的作答區中即呈現所需的底圖。如答題卷第一面的第39題提供DTM網格圖(地理科)、第二面的第50題提供坐標圖(公民科)、或第二面的第52題提供地圖(地理科)等。

題組第38-40題為地理單科混合題組,以東亞某地區數值地形模型(DTM)網格資料作為試題情境,第38題評量考生對於地理資訊系統中資料儲存格式網格資料定義的認識【以選擇題的形式評量擷取資訊的層次】;第39題結合其定義(即呈現網格資料儲存格式的底圖)請考生繪出稜線以網格資料格式儲存時的型態,考生需認知稜線是指山的最高點所連接的線,再從圖6DTM網格資料中判讀高度,找出最高點的網格並依示例所示,將網格塗黑標出【以非選擇題的形式評量考生分析推論的層次】;第40題以生活中常見山區下雨的情境,請考生估算該地區在西風吹拂下的雨區範圍,並說明其估算過程或理由,考生需理解題幹敘述,得出主要的答題線索需先判斷網格資料,找出1500公尺以上的網格,再根據高度判斷出迎風面,寫下計算過程與合理說明【以非選擇題的形式評量考生廣泛理解、發展解釋的層次】。本題組各子題的測驗目的,希望以生活中的真實資料評量考生能否本於先備的學科知識與學科技能,分析資料以解決問題。本題組亦於線上問卷中獲學生認為題型新穎、能實際運用地理概念,且作答方式有趣。

題組第51-53題為歷史與地理的合科混合題組,以臺灣民主國的成立作為試題情境。第52題從地理視角的出發,要求考生自題文中歷史人物的觀點,思考題文史料中所描述的方位,其相對位置是如何界定的,再從作答區所附的地圖中畫出;評量考生能否透過史料的閱讀,連結歷史脈絡,找出史料描述臺灣地理位置的視角,並嘗試於實際地圖中指出方向。第53題要求考生從法理的角度,思考臺灣民主國所歸屬的歷史分期。考生需先從作答區提供的歷史分期選項作勾選,再寫下自己的判斷理由,藉以測驗考生根據資料與史實背景,統整思考歷史分期的意義。本題組各子題的測驗目的,希望考生結合先備知識與閱讀,進入學術探究情境,重回古人的觀點理解歷史事件,並以證據精神給予歷史事件評價。本題組於線上問卷中獲學生認為能補充課堂上的史料知識,並針對課堂知識所延伸的課題探究推論,亦感受到新式素養題型無需死記瑣細知識,但需具備判斷分析能力,亦獲老師肯定能誘發思考,而非制式的記憶背誦。

詳見109年試辦考試 社會考科答題卷

結語

學測社會考科近年來持續將學科知識融入於生活情境與學術探究情境,並朝向跨學科整合的命題,強調知識在生活中實踐的特質,其素養導向的精神與本次以108課綱為本的109年試辦考試是相通的。而本次試辦考試的社會考科試卷,其格式比照將於111學年度實施的學測,導入了混合題型與卷卡合一新式答題卷等變革,期盼透過不同類型、情境的考題設計,檢驗考生在先備知識的基礎上,能否進一步思考理解、整合運用學科知識,並強調「主動表達」的重要性。

由本次試辦考試社會考科看來,雖然測驗範圍多數僅聚焦於所設定的高一必修課程,但主要目的是提供新式混合題型及卷卡合一答題卷予高中教學現場參考,讓學子們在111學年度學測來臨前能有多一點的練習機會,而本中心亦可由高中端試後的回饋,持續精進命題以及試務上的準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