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09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 社會考科【公民與社會】試題特色

臺中市立西苑高級中學公民與社會科教師/黃于芯 、大考中心研究員/蔡侑達 撰

一、前言

109學測社會考科公民與社會試題呼應近年朝向素養導向命題的趨勢,強調貼近日常生活和社會現象,並大量運用題組形式,使命題更為靈活。命題採大概念理解與統整,而非細瑣性記憶與計算,鼓勵學生運用公民與社會學科知識解答生活或學術情境的問題,並強調閱讀理解、分析推論及圖表的判讀詮釋等。考後數據顯示,今年社會考科公民與社會試題以中間偏易,中、高鑑別度試題為大宗(約占63%);與往年相較,極端的難、易題均減少,整體難度與去年接近,高鑑別度試題則有增加。

綜合各報導與評論,外界普遍認為今年考題難度適中,沒有偏頗艱澀的題目;與生活、重要議題結合,跨科考題多。由於題組數量增加,考生須耐心閱讀題文。部分評論認為今年試題偏重經濟單元,事實上各冊題數分布平均,並無特別偏重,可能是因為多題屬於經濟單元的題目出現在試卷後半跨科題組部分,故產生此印象。

今年學測社會考科公民試題共24題,其中包括7題單題,17題以題組方式命題。第417題於公布參考答案後,收到外界反映試題疑義,本中心爰於今年12月經過前後多次諮詢領域專家、高中教師及召開「疑義試題討論會議」,考量第4題題目設計未慮及其他法條,以及第17題題文與選項敘述不夠周延,決定該2題所有到考生均給分。本中心已審慎檢討,並將強化未來命題、審題機制。

二、試題特色

(一)題目融入議題,選材多元貼近生活

公民與社會科的試題選材與往昔類似,選取與學生日常生活(例如:組織環保社團、遊戲軟體、學生權利救濟、網購書籍等)和社會現象(例如:同志議題、登山活動、抗爭行動等)較為相關的素材,以測驗考生應用學科知識解析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的能力。題材則呼應未來新課綱強調之議題融入,此次融入人權教育和性別平等教育(題組第1415題)以及環境教育(題組第6769題),試題取材包括現代電腦科學先驅者艾倫˙圖林的特赦以及屏東農民為維護生態環境而新創耕種紅豆的方式等,引導學生應用所學關注並能解釋人權、性別平等以及環境等相關議題。

(二)跨主題、跨冊別、跨學科的題組數近三年最高

題組命題為今年社會考科試題的主要特色之一,考驗學生靈活思考與概念連結的能力。今年公民與社會部分包括單科、合科計有12個題組17題試題,其中跨冊與跨主題占54%,相較於107學測的9題組13道試題多出許多。下表比較近3年學測社會科公民與社會部分單科及合科題組的分布情形:

今年學測試題設計包括跨範圍知識的整合,例如同冊不同範圍的整合及跨冊的整合,引導學生認識公民與社會各單元不同主題知識的關聯。而歷公、地公以及三科合科也都各有23個題組,以測驗學生能否應用學科知識分析圖表資料和社會情境(類情境、古代情境、擬真情境)的跨學科能力。圖表資料的判讀方面,不管是呈現於題幹(題組第89題)或選項(第7題)上的不同圖表,其主要目的都是在測驗學生應用學科知識以解析常見資料的技能,不需特別計算,但需要弄懂概念結構,再類推應用與分析(如第9題)。

三、回饋高中的教與學

底下以今年學測社會考科題組第1213題為例,說明對未來教學的可能啟發。

詳見試題(題組第1213題)

公民與社會科試題最容易與「日常生活」或「社會現象」連結,因所談所論就是現代公民平常會觸及的議題。第12題從媒體識讀的角度探討媒體可能透過報導內容來形塑並影響閱聽人的認知,故在閱讀題幹敘述「大規模抗議行動,已癱瘓該國經濟,行動引發的混亂,更造成龐大社會成本,令人憂心不已」時,學生要判讀出何者是事實現況的描述?何者是媒體本身想傳遞給閱聽人的訊息?能夠分析出文字的背後意涵才能選出正確答案。第13題則要學生判讀出影響該國政治情勢的因素,從題幹敘述「此規定引發大量民眾走上街頭,要求政府撤回此侵害人權法案」與「規劃不同抗爭行動以呼籲民眾捍衛人權、推翻該法案」,可以得知政府法案已背離人心,其統治正當性已產生危機。由選項觀察,學生解題時需要具備的基本知識概念是「文官」、「正當性」、「傳統型權烕」以及「依法行政」,接著再回顧題文的敘述,分析比對、提取相關訊息後才能選出正確選項。

此題組涵蓋了社會單元與政治單元二大範疇,「政府政策法令」引發的「社會現象」,透過「媒體報導」來點出「媒體的議題設定」。以此為例,建議教師在教學時,不論如何置換情境,皆可引導學生運用學科知識,透過「提問式教學」,從「政府」、「現象」和「媒體」三個面向來發展學習活動,針對不同面向提出一系列探究問題,開拓學生看待事情的角度,深化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不人云亦云,可以產生自己的見解與良好的判斷能力。

四、結語

109學測社會考科公民與社會試題雖出現少數試題不夠周延情形,整體而言難易度適中,鑑別度較往年提升,並體現貼近生活、重視整合應用的素養導向命題精神,因此整體而言仍屬值得肯定的一次命題。由於逐年引入題組式命題,未來教學現場及考生須注重閱讀理解、推論分析,以及跨主題/跨領域之整合能力;將焦點放在概念理解與統整,而非細瑣性記憶與計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