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09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 【國文(選擇題)】試題特色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等學校國文科教師/徐千惠 、大考中心研究員/潘莉瑩 撰

一、前言

109學測國文(選擇題)就試題取材而言,既有符合學科本質的專業素材,亦有能增廣見聞、豐富涵養,或提升文學美感的多元題材,可謂廣度、深度,全部兼顧。另就試題內容來看,題幹的鋪敘與選項的設計不僅僅著眼於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更希望能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並理解文本觀點,整體而言是朝著「重在引導,不在難倒」的方向前進。以下簡述本卷命題特色與考生表現,並適度徵引試題,說明評量用意及其對教學的影響。

二、試題特色

(一)各題型兼備,而以閱讀理解題型為重

109學測國文(選擇題)全卷42題,涵蓋字音、字形、字義、詞語成語、重組、修辭、語法、閱讀理解、文學知識、文化知識、應用文等各題型,而以閱讀理解題型為大宗,共計有9個題組(共21題)與6題單題閱讀題,總題數約占全卷64%。本卷雖以閱讀理解題型為重,但就閱讀材料字數來看(不包含說明文字、題幹設問以及選項)約有6,269字,略低於108學測的6,560字。

(二)取材古今各類文本,兼採圖表、跨領域文本,廣泛多元

今年學測國文(選擇題)試題取材緊扣101課綱的課程目標,從語文基礎知識發展至篇章閱讀理解,測驗考生是否能整合、運用國文科的學科能力,處理真實情境或學術探究的問題。其取材文類涵蓋古典散文、古典詩歌、古典小說、文化經典、現代散文、現代小說、跨領域文本、專業著作等文本,廣泛而多元。

再者,本年度試題也提供了多元化的閱讀素材形式,除了一般文章型態之外,有圖表式的(如PISA國際閱讀評量的「非連續性文本,non-continuous text」),如第1618題,也有不同文章的組合(如PISA國際閱讀評量的「多重文本,multiple text」),如第1618題、第2628題、第3132題。其中,題組第1618題組合三則資料,巧妙融合文言與白話、古典與現代、文章與圖表、國語文領域與跨領域概念(當代醫學、營養學)等多重元素,最為特殊:

詳見試題  (題組第1618題)

1618題從陸游煮粥與養生的方式,結合現代營養學對於食物GI值高低的說明,請考生判斷陸游若想控制血糖,在食物的配置上可以如何調整。第1小題檢測考生是否能整理出陸游煮粥筆記的重點(第16題),第2小題檢視考生能否整合甲、乙、丙資料,組織出陸游食粥與健康的關係(第17題),第3小題融入營養學常識,測試考生是否能加以應用,判斷出陸游若欲控制血糖可採取的飲食調整方式(第18題)。本道題組的設計,由淺到深,逐步遞進,自本學科到跨領域,層次分明。

再者,本題組的主角為陸游。在高中教材裡,考生對於這位南宋時期的愛國詩人並不陌生,不過大抵停留在陸游有志難伸,終究齎志以歿,或是哀嘆與唐婉夫妻情分短暫的抑鬱印象中。但是在本題組,考生看到高壽的陸游分享他平日生活中的粥品美食「小確幸」,而藉著譚健鍬的引文,推測他周旋於牙周病、糖尿病之間的飲食習慣,「粥在腹中,暖而宜睡,天下第一樂也」,考生看到了跟課本中表情不一樣的陸游,這些都是更廣闊的延伸,更立體的呈現,也讓考生對這些人物有更深的認識。

(三)多重文本互讀參照,活化思考

除了題組第1618題展現了三則文本互讀參照的特質外,題組第2628題、第3132題也採取二至三則文本互讀參照的形式,測驗考生比較、分析、整合應用、活化思考的能力。若說題組1618是以生活情境入題(時下流行的低GI飲食),那麼題組第2628題就是融入「學術情境」的代表試題:

詳見試題(題組第2628題)

2628題聚焦於學術情境的觀點與示例,以三則引文多重並列,先透過當代學者對詩歌中有關歷史題材的「詠史」、「懷古」兩類作品提出專業論述,提示作家藉史「抒情言志」的模式(第26題),繼而引導考生在專業論述的基礎上,理解王安石的詠史詞作與張養浩的懷古曲作所寓的寄託(第27題),測試考生深度詮釋的文學鑑賞能力(第28題),也引導考生未來閱讀詠史、懷古題材的作品時,可以有更深入的鑑賞力。

(四)堅守國文本色,廣度深度兼顧

本卷題材除了包羅古今多元文本、面向廣泛外,也有許多較「傾向」國文學科常見或熟悉的人物、題材,例如題組第1618題的陸游、題組第2628題的詩歌鑑賞、題組第2930題的文字學知識、題組第3334題「鬼」與「歸」的不同詮釋、第37題蔣渭水仿作蘇軾〈赤壁賦〉的作品、第38題白居易的文壇聲譽等。此類試題,或將課文人物延伸立體化,或讓文字認識、文學體悟與文化涵養深刻化,充分展現國文學科的深度與本色。

以第37題為例:

詳見試題(第37題)

蘇軾〈赤壁賦〉為高中必學篇目,第37題的考題做了創新的嘗試與連結。藉由蔣渭水因理念與當權者扞格而被捕入獄時,有感於自己的處境而仿造蘇軾〈赤壁賦〉寫下〈入獄賦〉,可見文學的抒情言志功能,不曾受時空的限制。「且夫天地之間,人各有權。茍非法文所許,雖一毫而莫侵」,蔣渭水以〈赤壁賦〉的句式傳達自己堅持的理念,國文教材藉現代歷史人物創作的篇章延伸出或同或異的思維,兼及廣度深度,令人耳目一新。

(五)試題整體難度中偏易,猶具良好鑑別效果

今年全體考生在學測國文(選擇題)得分率(P的平均為66%10863%),整體難度為中偏易。就鑑別度(D來看,42道選擇題中,以中、高鑑別度試題(D0.20)居多,共有39題(10839題),可知本卷難度雖較108年略降,但仍具有良好的鑑別效果。

若僅就本卷9個題組(共21題)來看,得分率的平均為70%,而鑑別度的平均為0.36,可知題組雖涵蓋跨領域、學術論文、古典文學、現代文學等多元文本,或是文本篇幅較長、閱讀量較大,並不會因此造成考生答題困難,或是因試題偏易而影響鑑別度。

以題組第1618題來看,雖然文本結合文言文與白話文、國語文領域與跨領域概念,但三小題得分率分別是65%79%72%,均為中偏易試題;鑑別度則分別是0.340.330.29,均屬於中鑑別度試題。此外,同樣選用學術論文、古典詞曲等多重文本的題組第2628題,其三小題得分率分別是89%68%34%,分別屬於低難度、中偏易、高難度試題;雖難度有別,但三小題的鑑別度則分別是0.280.420.31,均屬於中、高鑑別度試題,能區別考生程度。

本卷9個題組中,無論是難度最低的題組第1415題(得分率77%88%,平均得分率83%),或是難度最高的題組第2930題(得分率83%33%,平均得分率58%),其鑑別度均維持在中鑑別度的水準(0.250.32)。

另就單一試題來看,難度最高的是辨別有無錯別字的第2題(得分率33%),然其鑑別度0.34,屬於中鑑別度試題;難度最低的則是討論助人動機段落的第8題(得分率93%),其鑑別度0.16,屬於低鑑別度試題。雖然第8題難度偏低,鑑別全體考生效果不顯著,但在整卷中,本須有不同難度的試題;設計上,易題也可給予考生作答信心。

再就單一試題的鑑別效能來看,考「反問」修辭、取材自各版本高中國文教材共同選文的多選題第39題,鑑別度高達0.54,是整卷鑑別度表現最佳的試題,而得分率64%,屬中難度試題。鑑別度最低的是考白話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單選題第7題,鑑別度0.15,亦為全卷中的易題。

整體而言,109學測國文(選擇題)難度雖較去年略降,但並未減損其區別考生程度的效能。

三、回饋高中的教與學

今年學測國文(選擇題)不僅藉由豐富多元的試題取材,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其題型設計或是選項安排,也能有層次地引導考生理解文本、應用所學,或是更深入地思考問題,並從中獲得啟發。對於高中國文教師而言,透過今年的國文科考題,也能觸動教學與平時命題上的思考,進而活化教學策略。

若以題組第1618題來看,就包括提示了如何使教材人物形象更生動、立體的方法,當學生對於人物形象有更鮮明的認識時,或許可引發更多學習興趣;而跨域取材則展示了如何將考題融入生活情境,讓考生獲取分數以外的附加價值,如增加新知、得到人生觀的啟發或引發價值觀的思辨等。此外,本題組應用三則文本的命題模式,也提示了教學者未來命題時,如何讓材料環環相扣以呈顯並列的意義,促使學生在答題時領略語文學科更符合邏輯、具推論歷程的特質;這道題組是值得參考的示範。

其他像是題組第2628題,則能提示教師如何藉由試題引導學生融入學術情境。教師若想「引導」學生理解學術情境的內涵與特質,可先聚焦在某個論述,再提供相關的示例讓學生比較、對照,透過多文本的參照,逐一確認學生是否能加以整合,達到深度閱讀的目標。

至於第37題則提供了教學延伸或試題的取材參考。教師可藉由擬古之作與原作對比異同,既有形式上的對照,也有內涵上的對應,同時也是「文學是苦悶的象徵」的一個示例。尤其創作者是現代歷史中為學生所熟知的人物,並非以文學創作為專職,卻在處境艱困的時候,想到蘇軾的〈赤壁賦〉,將仿擬其作當成抒發情緒的管道,王羲之〈蘭亭集序〉的「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的感懷,亦可用這個材料作為驗證。

四、結語

今年學測國文(選擇題)無論是命題取材、題型設計或選項安排,均可見重引導而非難倒的用心,也能鼓勵到願意認真踏實地熟稔教材、多方閱讀的考生。而跨科或結合生活常識的試題亦呼應了語文科的特色,不會為了跨域而模糊語文科目的測驗重點。整體而言,今年的試題都希望對考生在國語文領域的學習上有更清楚的引導,並能拓展更開闊的視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