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從教育哲學的觀點談人才培育與能力考察

人才培育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石,不論是大學教育、高中職教育、產業趨勢及社會發展,皆以人才培育作為核心目標,以期建立終身學習的社會,培養具國際競爭力的跨領域人才。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強調適性揚才的教育核心價值漸受關注,高中課程強調適性多元,乃至學習跨越教室教學之際,值此關鍵轉型時刻,教學與考試更應以學生為主體,幫助學生適性發展。在這波教育變動的浪潮之下,我們特別訪問本中心的大家長─黎建球主任,從教育哲學的觀點,給予我們人才培育與能力考察的「心」視野。以下是訪談紀錄整理。

基本能力考察應放眼國際

如何考察核心素養並兼顧人才選拔,考試應如何設計?可從基本能力與發展能力兩個層面來談:首先,需透過基本能力測驗,考察國民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而此一基本能力應放眼國際,例如:國語文表達能力,不只能以中文書寫,更重要的是學會其中所透顯出的推論能力;英文也不只是學習會話,而是需學習在文章中所呈現之建構與論述能力。如果學生只能聽懂,但不會講;或即使會講,但講不出一個完整的語句;抑或雖能講出完整的語句,但卻做不出完整的推論,那麼,在國際上要怎麼跟別人競爭呢?

若從國家未來發展方向來看,除國文、英文、數學能力之外,社會和自然的學科知能,亦為國家發展所需的國民基本能力,以此擴充國民之地方概念、國家概念以至於國際概念。學習社會學科是培養對自己國家的信心;學習自然學科則是增加對全世界科學發展的理解;具備這些基本知能,未來在國際間才可能有發展和進步的空間。

其次,需考察發展能力。學生基本能力培養起來後,應可進一步發展成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選修課程之目的是要滿足學生自我成長之需求,稱之為適性選修;而要滿足自我成長之需求,基本能力自當具備。因此,基本與適性兩者需相輔相成,才能達成兩種功能。

基本能力連接可能與必然的多元性

從教育哲學的觀點來看,如何保證在考試中讓孩子的身心靈發展完整?或者說,考試能不能測出身心靈發展是否完整?答案是非常不容易。在非選題論述的題目中,應有測驗出學生成熟心態發展的內涵,檢視其內涵是否完整。所謂成熟,第一是完整度,第二是適應力,第三是對未來抱持健康的態度。具建設性的性格,才有能力構思未來發展的模式;破壞性的性格,則可能會覺得別人都不重要,只有自己最重要。

基本能力為基本要求,並不是多元。學生在達成基本要求後,可以朝多元發展,但並非發展無主見的多元。例如,高中生在畢業之前有很多可能的選擇,當考上大學選定某學系就讀時,就變成一元;若再繼續進修到博士學位,又呈現出多元性,此時的多元性是專業中的多元性。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接收到許多資訊,一旦選定一個職業之後,多元就消失了。

前面的多元性是可能的多元性,未來的發展則變成必然的多元性,因此,可能的多元性與必然的多元性要連接,如何連接,就得倚賴基本能力。當基本能力訓練好的時候,你的多元就能轉向成一元;當這個一元轉變為專業之後,一元裡面它又多元。

完整學習就是全人教育

何謂完整學習?可由兩方面來看,第一,就整個課程而言,例如某個學科,完整學習是學完課程內容;第二,就事件而言的完整學習,例如學習某個歷史事件,不能只學習一個面向,而應學習不同的面向。

從教育的觀點而言,完整學習就是全人教育。在這個概念下,我們要問,歷史學科在整個全人的教育所扮演的角色為何?它應該是充實人文精神以及對人類的認知。又如說明數學的一個公式,若只告訴學生怎麼解題而沒有闡述邏輯的概念,就不算是完整學習。

學到高三下才是完整學習的想法,是以學期來論,而不是以課程來論。舉例來說,物理科所有該教的內容若要完整,可不可以分數個階段來教,有些部分在高中教,有些在大學教;有些列為初級,有的些則放在進階。又如小學、國中、高中到大學都要念歷史,而且均為必修課程,但針對同樣的事件,在不同階段宜以不同的層級去論述,這才是多元性、完整性的教法,例如盧溝橋事變,若小學、國中、高中都只教學生該事變發生於1937年7月7日,就沒有意義。歷史是思考性的教學,不僅為反省的教學,也是事實的描寫,更是一種判斷,如此才能培養出論述能力。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與考試

將學生培育成人是我們唯一的目的,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無論高中、大學乃至考試機構都是為學生服務的工具,都是為了幫助孩子成長,真正的主體是學生。若此一概念沒有建立,那麼自我中心、本位主義就會導致主導性的競爭,這是違反整個教育目標的。

此外,如何提升競爭力?除了創造力之外,需具備的能力包括基本思考能力、發展能力、批判能力、推理能力、論述能力、比較能力等。整體而言,文化的豐厚性、思想的創造性、強大的推理能力、完整的論述能力,這些能力整合起來,可發展出國民基本能力素養。如何考察學生是否具備這些能力,則是我們該思考的方向。

考試機構能不能設計出考察這些能力的試題?首先,這不可能僅透過一個科目來完成,假如有數個科目,我們要思考的是,這些科目能否分攤達成全人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目標?基本上,這些科目是依據課綱,當這些能力整合起來,是可以發展出國民基本能力素養。如此一來,各科都應發展這些能力,這些能力整合起來就是我們要的能力,我們必需有完整論述,才能說服社會。

臺灣的人才成為全球的人才

在教育及考試的過程中,我們需思考有沒有能力重新建構一種社會的價值觀,能和全世界的主流結合。臺灣的孩子要有國際競爭力,如果只具備簡單的推理能力是不夠的,還需內在豐富的人文思想;假如沒有人文思想,就沒有文化,文化則需要時間逐漸累積而成。臺灣需要新思維,從與國際接軌、掌握國際脈動的角度來看,臺灣教育還有一段路要走。

現今社會有些人不想讓孩子受苦,乾脆不生育,形成少子化現象。我們要讓臺灣的人才成為全球人才,如果這條路真的暢通了,就會有希望,那麼,臺灣的孩子自然就會多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