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08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社會考科【歷史】試題特色

國立竹東高級中學歷史科老師/蔡智惠 撰
大考中心研究員/管美蓉 撰

一、前言

今年108學測社會科最明顯特色是合科題的大量增加,共計有13個題組,35題,題數占比將近一半(社會科學測共72題),希望能夠訓練學生平日所學的各範疇學科知識、技能等,綜合運用以解決問題,可見合科命題已成為必然趨勢,某種程度上也是呼應即將推行的108課綱素養導向的精神。同時,跨科題(同一題目,需要運用多科的知識及能力)的比例也漸增,唯這類試題仍較常出現在單科試題的部分。畢竟各學科之所以獨立存在原本就有其必要性,不同學科使用不同學科方法理解世界,因此要將各學科的核心概念融合在一道試題中並非易事。
合科題組的設計,是希望提醒學生在學習各種學科的過程中,除了要將類似的知識及情境連結在一起,還要訓練跨科、跨領域的能力,能夠實際應用在解決日常生活上的種種問題。除合科題組外,情境使用也更常出現於試題中,不管是學術情境或生活情境,包含各類史料文獻、長短文、表格、圖片、雜誌新聞、詩詞對聯等均有入題。取材多元廣泛,舉凡生活法律常識、宣導短劇內容、小說背景、減肥新聞、白居易〈琵琶行〉、乾隆詩句、北非旅遊札記、廟宇對聯等等,「生活化」的特色相當鮮明。

二、閱讀理解+先備知識

就歷史科試題的部分,今年108學測社會考科歷史試題,仍是以閱讀理解為主要基底,試題皆需透過「閱讀」,經過思考後才能「理解」,才有辦法更進一步「分析」或「統整解釋」,進而「省思評鑑」。閱讀理解的能力在歷史科的領域中極為重要,各種類型的史料文獻、長短文、詩詞、圖表等,皆需要閱讀理解的能力,經由分析、推論,找出合理的論述。以下以第20題為例,說明閱讀能力與學生先備知識結合的示例。
作答此題要先閱讀長文,並理解此日本官員說此段話背後的意涵:他先敘述列強在中國「強大聲勢、龐大陣營」,接著引導出「中國昔強今弱,已為列強刀俎,日本今後應當如何自處才是?」題幹出自史料文獻《遊清五錄》,文字稍長,除了需要閱讀長文外,還測驗考生是否能利用時序的觀念,加上所學的背景知識,綜合分析後進行推論─這個日本官員撰寫此書的目的為何?
本題答對率為54%,鑑別度為0.39,稱得上是一道難易適中且具鑑別度的試題,從考生問卷可知,一位答對的考生表示,本題「題型新穎,與練習時一段敘述再答不一樣,多是時人以口述的方式,但因口述之內容有些會不在課本及參考書上,造成不確定感。」另一位答對的考生表示,「我認為(本題)沒有超出範圍,即使無法理解題幹,也能透過刪去法將錯誤選項去除,只要了解當時日本的處境(課本提及的部分)就足以作答。我認為(本題)偏易,因為可以透過閱讀題幹找到答案,透過刪去法去除,錯誤選項也很明確不困難,觀念也不會太瑣細。」
綜合兩位考生的反映,可以推知作答本題需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也需結合在課堂所學知識,即對當時日本的處境之認識,便不難正確作答。第一位考生強調了史料文獻的「內容有些會不在課本及參考書上,造成不確定感。」這部分恰好就是本題設計的核心構想─讓學生閱讀不熟悉的素材後,通過理解文意,能與課堂所學知識連結,再找出最合適的選項。
OECD將閱讀理解分為擷取訊息、統整解釋、省思評鑑三個主要的層次,將它運用在長文閱讀中,要知道關鍵訊息為何、整篇文章的重要論點、最後省思作者寫作的目的及其背後的意涵。必須先看懂文章主旨,從中找出證據,進而推論作者真正的意圖。歷史這門學科強調以時間為主軸,研究各種人、事、物在時空交錯下所發生的一切,因此時序的概念相當重要。

三、合科試題與教學

除了上述試題外,本文亦嘗試以本卷合科試題第70-72題為例,藉以發想未來課堂教案的可能設計。
這個題組表達的模式很明顯地即為一般的生活樣貌,以某人到非洲所見所聞為題幹,描寫北非的交通建設(公路)、地理景觀(麥田、葡萄園、橄欖園、歐式建築),以及當地的生活形態特色(中東式的濃咖啡、有軌電車、男性顧客及工作人員)等,這些都是一般人在生活中可能獲得的經驗:到國外旅遊時,欣賞當地景色風光、觀察當地人文風貌,體驗不同感受,進而產生個人想法,此類的生活情境十分接近一般人的生活經驗。
這個非洲旅遊札記的題組包含地理、歷史、公民與社會各一道試題,學生需利用題幹中的描述,找出可用的資訊,不僅強調閱讀理解的能力,還要能分析、統整與推論:
第70題為地理題。學生需利用題幹中所描述的植物類型,判斷這應是處於何種氣候區的特色,再選擇與該氣候對應的景觀帶,測驗考生閱讀理解、分析、推論與應用的能力,也符合新課綱中地理科的學習表現:地1b-V-1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釋相關的地表現象。學習表現是108課綱中十分重視的學習重點,希望學生在學習部分內容後,能夠發揮「學習遷移」的效果,遇到類似的情境,能夠轉化運用,進而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加深、加廣地學習,不再只專注在知識層次而已,而是更強調「持久的理解、有意識的思考、能夠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第71題為歷史題,藉由不同種類的文化類型,讓學生思考造成與北非本土文化不同的關鍵原因為何?推論以往歷史對現今文化造成改變的重要背景源流。從「歐式建築、露天咖啡館、有軌電車」及某人的感想「簡直和歐洲毫無分別」,推論造成北非文化與歐洲類似的原因為何?學生必須從地理位置、時代發展脈絡中,連結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及十八、十九世紀帝國主義對當地殖民、侵略的影響,對應108課綱中歷史科的學習表現為:歷1b-V-1連結歷史知識與現今生活,並運用歷史知識分析社會現象或變遷;學習內容對應Mb-V-2歐洲與非、美兩洲的交流。重要的背景知識也是發展素養的重要基礎,許多人誤解新課綱不重視知識層次,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舉凡重要的原理原則、思考脈絡、理解應用等,無一不需知識當基礎來實踐。新課綱更強調的是教學的內容知識要更有統整的架構,而非瑣碎的片斷記憶,希望能夠利用「互動與關聯、差異與多元、變遷與因果、選擇與責任」四個大概念為軸心,串連各科、各領域的知識架構,讓學生的學習更有系統、更有脈絡。
第72題為公民與社會題,從某人在咖啡館所見的多為男性為引子,希望學生能推論這種現象背後所隱含的意涵為何?重閱讀理解與分析推論的能力,對應新課綱中的公1b-V-1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此外,對性別角色的探討,也符合新課綱中議題融入的性別權力關係與互動-性U12反思各種互動中的性別權力關係。108課綱中的另一個重點是希望能確實做到「議題融入」的教學,其中特別強調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教育等議題,希望能培養學生對重大議的省思與敏感度。
解決問題需要多重能力,包括基礎知識、各種技能,縱觀此題組,隱約可推知「重思考、分析與統整、推論」、「多面向思考」、「貼近生活經驗」等,已成為學測的重要方向。對於處在第一線教學現場的教師們來說,如何調整教學方向與方式也是一項重大的挑戰,相信這也是學測做如此重大改變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能藉由此來引領跨科、跨領域的教學,讓學生們不再侷限於單科思考,而能多面向、多角度的思考及應用。
筆者在資源及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概略試作一份教學大綱,企圖連結目前史地公三科的學習內容與108課綱中的學習表現,強調各科「共備」的精神而非知識內容的「拼湊」,當然還有許多不完美之處,但望能抛磚引玉,讓更多教師們能夠產生與他科對話與連結的一點點可能性。
———————————————————————
單元名稱:北非的美麗與哀愁
大概念:差異與多元
核心素養:社U-C3珍視自我文化的價值,尊重並肯認多元文化
學習表現:歷2b-V-2理解並尊重不同文化、宗教、族群歷史發展的獨特性與主體性
地2b-V-2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公2b-V-2尊重或肯認社會中的不同差異
學習內容:歷第三冊 一、文明的興起與交會(三)歐亞文明的發展與交會
               歷第四冊 四、世界霸的爭爭與衝突(一)帝國主義國家的競逐
               地第四冊 第二章非洲
               公第一冊 第七章文化與位階、第八章多元文化與全球化
學習脈絡:

*另需設計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學生困難分析、檢核點等
*表現任務:學完此單元後,可利用表現任務來評估學生是否已產生「學習遷移」。例如可以「北非的宗教信仰」或「臺灣通行的語言」等類似議題,請學生完成教師設計的學習單或提問單。
———————————————————————

四、結語

108課綱的精神期望能培養學生在生活上的各種能力,包含知識、技能與態度,並能做跨科、跨領域連結、整合與應用,或許合科題、跨科題的增加,也是某種程度上期望與108課綱接軌。建議現場第一線教學的教師們可嘗試整合各科教學或協同教學,課程目標也以訓練學生的素養能力為主。除此之外,各科教師們也可嘗試在期中考的試題中以題組模式進行合科命題,訓練學生思考、分析與統整等各種能力。改變教學之路或許艱困,但並非窒礙難行,讓我們在第一線教學的教師們一起攜手向前,讓學習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