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中心研究員/謝政達 管美蓉 劉慧 廖淑雯 撰
107學測社會考科歷史部分依據101課綱命題,地理及公民與社會部分依據99課綱命題。其中,高一部分以微調前後課綱並存的內容為命題範圍,高二部分以99/101課綱高二課程內容為命題範圍。
綜觀考後平面或電子媒體出現的相關新聞標題,如「跨科考題大爆發」、「首見跨歷史、地理、公民試題」、「題型靈活,死背無用」、「需多思考才能作答」、「社會生活化,非洲難民都更救濟入題」及「展現高度社會關懷」等,可見外界對於今年社會考科的評價,多持正面肯定的態度。其中最大的特色無疑是歷史、地理與公民與社會三個學科的跨學科統整命題,共有4組12題;其他歷史、公民與社會以及歷史、地理的統整命題,合計也有4組9題。例如本卷的第70-72題,以歐洲難民議題為試題情境取材,以公民與社會科的面向,探討某國官員面對此議題的立場;以歷史科的面向,評量難民渡海的起點北非,過去曾是哪些範圍更廣的政治實體的一部分;以地理科的面向,期待考生反思引文中來源數量前四名的國家,其國家的經濟情況為何仍較差的根本原因。以真實生活情境作為試題取材,綜合課綱中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的學科知識,系統化地評量學生跨領域的統整思考能力,體現學生所學的知識也能應用在解決生活問題。以下就各學科試題進行分科介紹與說明。
【公民與社會】
今年學測社會考科公民與社會部分共有24題,每個單元(每冊)各有6題,分布平均。試題內容的具體特色,簡要分析如下。
一、首次結合歷史、地理命題
自民國98年公民與社會納入學測社會考科施測以來,至今已是第10年,公民與社會與歷史兩科以及跨社會領域三科的合科試題,今年是首次出現。這些試題中屬於公民與社會課程範圍的有5題,其中第60題與歷史整合,測驗市場經濟相關概念;另外4題則是三科統整,分別是第61題測驗有關族群與平等概念、第65題以畫像測驗文化位階概念、第69題測驗交易成本,以及第70題測驗我族中心主義,以上5題涵蓋了社會學、政治學及經濟學,換言之,公民與社會中的四個單元,應該都可以與史地相關課程進行整合命題,非常具有彈性。跨科命題是素養導向試題的重要面向之一,今年學測社會考科的命題方向,已然呈現此一趨勢。
二、題組試題大幅增加
今年公民與社會24題道試題中,除了5題與史地整合為題組題外,其它試題的題組比例也不低,共有4個題組8題。以第18-19題為例,以某國的政治情況為情境,整合了政治學與經濟學命題,第18題要求考生根據題幹訊息判斷該國的政府體制,第19題則是要求考生判斷因為政治局勢造成的股市供給、需求變動狀況。連同前述跨學科整合的5題,所有的題組試題共有13題,已經超過半數,為學測社會考科納入公民與社會以來首次出現,這類以題組為主的跨課、跨冊命題方向,也符合素養導向的命題精神。
三、素養導向式提問的題數增加
公民與社會科過去的試題,絕大多數都是直接考察考生課程單元中的某些概念,因此其提問大多是何者「(最)正確」、「(最)適當」等,但是本次試題「(最)可能」的提問出現4次,分別是第6題、第14-15題以及第18題;「(最)相似」的提問也出現4次,分別是第4題、第10題以及第12-13題。「最可能」的提問,除了需要具備相關的課程知識之外,還必須進一步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推論」;「最相似」的提問,則是需要考生比對題文與選項之間的關係,除了知識之外,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閱讀與理解能力。無論是推論能力或閱讀理解能力,都是素養導向命題著重的面向,因此本次的試題設計,除了跨學科統整之外,上述8題也具有素養導向評量的特質。
四、試題難易適中、鑑別度提升
今年公民與社會試題24題的平均得分率為58.3%,較去年67.3%下降,難度略有提升;高鑑別度的試題共有9題,比去年增加1題,低鑑別度試題有3題則比去年的7題大幅下降。進一步分析公民與社會四個單元的得分率(參見表1),除了單元一得分率74.8%稍高外,其它三個單元都是介於50%-60%之間,相當接近。整體而言,今年試題的難度略微提升、鑑別度增加,這樣的命題方向對於未來學測選考時須提升試題鑑別度,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歷史】
一、測驗範圍時空分布廣泛
本年度試題為臺灣史6題、中國史9題及世界史9題,符合課綱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各領域冊數為1:1.5:1.5的比例。就時代分期與地域而言,除了中國史的「當代中國與臺海兩岸關係」沒有試題外,在上古、中古、近現代史的時代分期上都有試題:在臺灣史方面,包括平埔族信仰、清朝統治、日本統治、1950、70年代等時期;中國史方面,包括先秦、東漢、三國、唐、宋、明、清、清末等;世界史方面,包括十一世紀的教宗格列哥里七世、十六世紀的大航海時代、十七世紀以來的波蘭、十九世紀的德法戰爭、十九世紀的社會主義、二十世紀的韓戰、舊金山和會、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二十一世紀的難民問題等。本年度試題在時、空分布上均廣泛。
二、測驗內容較重政治軍事
政治軍事有11題,社會經濟有6題,文化思想有7題;政治軍事的比例略高,但以課綱內容來看,仍符合101課綱的精神。
三、題型多樣化
本年度有簡述題8題,史料題8題,情境題4題,表格題1題,圖像題2題,地圖題1題。簡述題的題幹敘述清楚,測驗的是重要實質概念、歷史知識。史料題利用文獻、回憶錄或是學者研究等資料,文字內容多已為白話文(僅一題為是淺白之文言文),學生應可順利判讀。情境題是針對時代特色進行設計,學生只要具備重要的歷史觀念即可作答。圖像題運用照片、油畫等多元媒材,加上表格、地圖,使用資料多樣化,讓試題更顯豐富多元。
四、運用生活或學術情境:
此與上述歷史科題型分類的「情境題」有別,主要是在試題素材中引用生活情境或學術探究情境,讓答題者從中擷取訊息,進行分析推論,或進一步發展解釋、反思評價。例如第59題,運用十九世紀下半歐美出版的《烏有鄉消息》這一小說劇情,答題者可從題幹中土地、工廠公有,資本家消失,判斷此指社會主義理想。而第62題測驗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是二十世紀後期以來全球景仰的政治家,雖已過世數年,仍時時出現於各類媒體,是日常生活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
五、重視整合能力的運用:
在一道題目中讓答題者運用兩個以上的知識或能力,例如閱讀理解、邏輯推論、圖表判讀、批判思考、歷史解釋辨析、資料證據應用等。以第33題為例,答題時需要理解孔子話語背景(夏、商相關資料的缺乏),再結合對現代學術發展的既有知識(考古與甲骨文提供上古時代的新資料)。第34題除了測驗歐洲鐵路興築、法國與奧國政治發展的知識,還讓考生發揮表格判讀能力:考生可從表格中出現北德同盟、巴伐利亞王國等政治實體,推想此時為1871年德國統一之前。
六、跨領域跨學科的題組:
此類題目考察學生是否能夠融會貫通,善用不同領域或學科所學;本卷中今年首度出現的三科統整題組,歷史與地理二科兩兩統整的題組,均屬這種方向的素養試題。合科題選用主題包括:西拉雅族的阿立祖信仰(第52-53題)、宋室南渡及其得以躲避追擊的歷史及地理因素(第54-55題)、移民臺灣的漢人之祖籍優佔區及王爺信仰的分布(第56-58題)、十九世紀社會主義的概念(第59-60題)、南非的種族問題(第61-63題)、大航海時代下大西洋航線取代地中海航線的情形(第64-66題)、唐宋時期的南海貿易(第67-69題)及非洲難民問題(第70-72題)等八大題組,讓答題者從時、空座標及經濟、社會的角度來理解這些主題。
七、試題難易適中且具鑑別度
本卷歷史試題的平均得分率為61.04%,較之106年的60.29%,相去不到1%,難易度十分相近。儘管本年度合科題組多達8組21題,且首度出現跨三科的題組,比106年的4組8題,均為跨二科的題組,似乎更為複雜,但歷史科的得分率並未降低,可以推論考生在作答合科題組中與歷史相關的試題時,仍能維持相當的得分率,不致造成作答的恐慌。另一方面,從鑑別來看,本年度歷史試題的平均鑑別度較往年提高,高達0.38,較之106年的0.32來得高。
在合科題組題中有得分率在50%以上且鑑別度達0.50以上的試題,如52題考察西拉雅族的阿立祖信仰;59題考察十九世紀對社會主義理想的憧憬;62題考察對南非種族主義發展情形的認識;以及71題考察北非曾是歷史上哪些帝國的領地等,皆是質量俱佳的試題。
【地理】
107學測社會考科地理部分試題特色,強調以真實的生活情境入題,真實呈現人與自然環境互動下的地理現象、區域特色,以評量考生能否具有判讀照片、分析數據以及跨科、跨領域的綜合思維能力,進而體現學生是否具有解決真實生活問題的素養與實踐力。以下從試題基本特色、試題內容著重面向進行分析與說明。
一、打破分科界線,評量學生的合科思惟
今年的試題是近5年來首次打破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三科的學科界線,嘗試評量考生跨科整合的綜合思維能力。例如本卷的第70-72題,以歐洲難民議題為試題情境取材,引發學生以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的角度關心該議題的不同面,其中第72題以地理科的面向,期待考生反思引文中來源數量前四名的國家,其國家的經濟情況為何仍較差的根本原因。
二、評量課綱重要概念,試題內容分布平均
本年度地理試題的學科內容分布,以區域地理分布較高,大致上通論地理占33%,區域地理占67%。試題內容依主題分,通論地理部分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比例相當,且今年出現往年較少出現的地理實察部分;區域地理部分大致分布平均,除東北亞及俄羅斯未出現之外,顯見今年命題小組在試題內容分配上的用心。
三、情境生活化,評量學生系統化的地理概念
以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或事件為試題情境,評量考生能否以課堂所學的概念系統性地分析、解釋。例如:第37題臺灣高科技產業國際分工布局的原因、第43題中國沙塵暴特性等。
四、試題文本類型多元,評量學生擷取、分析的多元能力
本年度地理試題有12個單一試題、2個題組題,3組史地合科的題組、4組史地公合科的題組,共計24題。文本類型多元,共採用2張畫作、2張概念示意圖、2張統計表、3張地圖、6張照片、6張統計圖。其中以照片判讀以及分析統計圖為主。今年首次在合科試題中出現兩幅畫作的素材,增加試題的豐富性與多元性;透過圖表的閱讀與分析,可知建立與形成綜合思維是地理科所需具備的核心素養,也是現代公民生活中必須具備的地理素養。
五、展現臺灣區域特色,貼近鄉土情懷
以臺灣地名常見的「廍」(第42題)、石板屋(第36題)、臺南鹽田(第39題)、西拉雅族公廨改建的「太上龍頭忠義廟」的照片(第52-53題)以及客家宗祠的水彩畫(第58題),多元的方式呈現臺灣各區獨特的區域特色。除了評量考生能結合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擷取題幹文字或照片中的訊息,鑑別學科素養之外,亦希望引發學生關心自己所在的生活環境,尊重並欣賞臺灣豐富的鄉土情景。
小結
本份試題符合99課綱的命題精神,試題取材包含臺灣各地的區域特色,以貼近鄉土情懷。以真實生活化的問題為導向,評量學生系統化的地理概念以及圖表的分析能力,以理解真實地理現象是如何科學化地呈現其空間分布與區域特色。最後以主題設問,以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三科合科試題,打破分科界線,評量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綜合上述,今年試題含有評量考生能否具有空間思惟觀點,綜合分析生活上的問題,系統化地呈現人地關係互動下的區域特色,引領學生關心鄉土,是一份具備社會科素養與體現社會科精神的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