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兩岸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的交流

研究發展處 朱惠文/撰
自1996年至今,海峽兩岸考試中心的交流互訪已進入第21年,每年分別在兩岸舉辦正式的「考試學術研討會」,會議交流重點包含大學招生與入學考試制度改革、考試的試務設計與試題研發、教育測量與評價等相關議題,多年互訪已累積相當豐碩的成果,並有利於彼此實務經驗的交流。2017年「兩岸大學入學考試研討會」於12月4日在臺北舉行,由大陸教育部考試中心韓寧處長帶隊共一行10人前來參加。多天的交流,本中心除安排研討會以外,並另外舉行招生和考試相關的分組座談會,以及參訪數所大學就招生事務分享經驗。近年,兩岸恰逢大學招生及考試的種種變革,有關深化考試、革新試務的考招議題正是雙方目前最為關切的。
近年由於教育環境的改變,學生學習環境伴隨著科技躍進,預計明年實施的12國教新課綱,以核心素養為主軸,強調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所以未來入學考試也需逐漸朝向培養基本能力素養,而非片段的記憶性知識,並評量跨領域跨學科的整合運用能力。大陸方面,從2014年起進行新一輪課程改革,同年並推出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各省市即在此原則下陸續提出各項考招措施,因此,對於如何促進考試的公平與公正,如何精進素養導向試題設計,應是兩岸考試中心努力的目標與積極進行的任務。2017年的研討會,討論議題即包括:英語考試之實施與評估,以及大學入學之考試改革。本中心的報告共有二篇,分別是:趙珮晴研究員主講「高中英語聽力測驗的試後等化程序」,以及林家民研究員主講「臺灣的大學入學考試因應新課綱之調整」;大陸教育部考試中心則由喬輝副處長主講「外語考試改革與研究進展」,以及徐奉先研究員主講「面向2020的中國高考」。這次討論可以感受到無論是課綱、招生與考試的調整,兩岸在這波改革中,就是希望給學生更多選擇,大學在選才上能夠走向多面向綜合性評量,不只看考試成績,不過,兩岸在做法與策略上畢竟會有些不同。
分組座談則分為「命題與評價」和「招生與試務」兩組。「命題與評價」方面,主要為語言測驗新題型的研發、學生歷程檔案如何量化、命題如何達到評量學科素養能力、試卷如何達到非選卷卡合一的設計,以及閱卷的執行等議題進行規劃面與實務面的討論;「招生與試務」方面,則就多元入學方案的公平公正性、對科技手段作弊(手機等)的防控措施、英語聽力設備的選用與施測經驗、高中對學生生涯教育輔導的做法、考試風險控管(如地震、大規模跳電之防範舉措),以及卷卡合一的作業模式及流程設計等執行面的相關經驗進行分享。兩組座談皆極為熱絡,經驗分享具體且充分交流。
入學考試畢竟影響高中教學,不管如何討論應然面,大概也難以改變實然狀況;且不只考試影響教學,其實教學也會制約考試,因為評量的就是學生的學習成就。兩岸招生與考試此次改革主要精神都是適性揚才,選才上都強調學生多元表現,要看重入學考試以外的學習成果或發展潛能,並增加學生進入大學的選擇性。另一方面,當課程更為強調素養與能力,身為考試工作者,不敢將激發學習熱情視為己任,但努力希望讓學生在準備考試的學習是有意義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