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談談自然科學領域的探究與實作

大考中心地球科學科研究員 / 翁群評 撰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_自然科學領域(草案)」於105年2月公布,我們可見其基本理念是,各學習階段應重視並貫徹「探究與實作」的精神與方法,提供學生統整的學習經驗,並強調跨領域/科目間的整合,以綜合理解運用自然科學。為強化此目標,特於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增列4學分必修的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各界對於此4學分的規劃,眼睛皆為之一亮。因為探究與實作雖然是自然科學學習與研究的重要歷程,但將其獨立為必修課程,倒是自然課綱史上頭一遭!
課程的實施有賴教學與評量的相輔相成。在探究與實作的教學上,課綱提出了綜合理解運用的七項跨科概念(物質與能量、構造與功能、系統與尺度、改變與穩定、交互作用、科學與生活、資源與永續性),106年1月公布的自然科學領域課程手冊內即提供不少教學單元案例。據了解,針對各個學習階段的教學研習活動早已啟動,希望讓第一線的老師們能提早因應並做好準備。
在探究與實作的評量上,則和教學一樣都強調多元與適性,如課程手冊即提及宜用多元評量,才能同時評量學生學習的歷程與成果,更提及可採用實作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和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方式進行。不過,許多人一提到評量就會直接聯想到考試,也就是我們在校內常見的小考、段考、模擬考,或是與升學有關的入學考試等紙筆測驗,但紙筆測驗的測驗方式單一,可能降低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因此,在課程的教學上,仍鼓勵老師採多元評量的。
對於教學與學習內容相當富有彈性的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必修4學分課程,於未來入學考試是否納入測驗範圍以及試題如何命製,本中心已經成立試題研發小組積極研議中,並與大學、高中持續溝通與互動。本月份即特別規劃有關探究與實作專題,邀請各方專家提出對於教學、學習與評量方式的不同想法,提供各界參考。在此感謝所有熱情賜稿本專題的教授與老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