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13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非選擇題評分原則說明-【社會】

壹、前言

113 年學科能力測驗社會考科的非選擇題共有 10 題,總計 36 分。包含公民與社會科的第 38464957 題,每題為 3 分;歷史科的第 435064 題,每題為4分;地理科的第 405360 題,每題為4分。

閱卷委員進行非選擇題之評閱前,會參考學生的作答情形,訂出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包括完全給分、部分給分及不給分等原則。

本文謹提供 113 學測社會考科非選擇題各題滿分參考答案、評分原則說明與部分考生作答情形,以供各界參考。

貳、各題評分原則

38 題

一、滿分參考答案

重要政治體制問題

說明判斷理由

立法院未能全面改選

司法權獨大不受監督

行政權受制於立法權

當時仍為緊急狀態。

中央民意代表過半以上不必改選。

缺乏民意代表性。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以 1980 年代晚期的農民運動為例,測驗考生能否綜合分析題文資訊,判斷農民之所以採取當時屬體制外的抗議行動,背後反映的政治體制問題。左欄最相關的是立法院長期未能全面改選,其判斷理由是缺乏民意代表性且與臺灣社會脫節,因而農民訴求無法透過體制內管道發聲。至於「司法權獨大不受監督」或「行政權受制於立法權」,均無法合理解釋農民抗議的原因。

另外,閱卷委員檢視考生作答情形並經全體討論決議,右欄若能正確指出立法院未能改選的背景(例如:「當時仍為緊急狀態」),或正確摘述題文中立法院未改選的事實(例如:「中央民意代表過半以上不必改選」),亦能解釋農民缺乏適當的體制內管道表達民意,故亦採計為合理判斷理由。本題題目有明確規定,若左欄勾選錯誤或未勾選,則本題不予計分。

評分原則如下:

完全給分(3分)

2

2-1 AB均正確,但有其他錯誤或矛盾訊息

2-2 A正確,B模糊或不精準,但無錯誤或矛盾訊息

1

1-1 A正確,B模糊或不精準,且有錯誤或矛盾訊息

1-2 A正確,但B未作答或完全錯誤

部分給分(1~2分)

2分:A勾選正確,且摘述內容符合B1B2任一要件

1分:A勾選正確,但B未作答

不給分(0分)

A勾選錯誤或未勾選(無論是否正確說明B

三、考生作答情形

考生常見的作答錯誤類型如下,供教師和同學參考:

1.未符題文原意:部分考生將中央民意代表(立法委員)寫成「國大代表」、「官員」。依題文敘述及左欄既已勾選「立法院未能全面改選」,可知當時農民抗議的背景係針對立法委員與臺灣社會脫節,無法反映民意。國大代表與立委角色任務並不相同,不可混用;官員(處理行政事務)更與民意代表之性質完全不同。另外,題文僅說各中央民意機構仍有過半以上代表不必改選,部分考生寫成「不曾改選」或「均未改選」等全稱表達,除了不符題文原意,亦違背史實。

2.文意表達模糊:部分考生將中央民意機構過度簡化成「中央、中央民意、民意」,例如「中央未改選」、「民意未改選」等,導致文意模糊而不明確。

3.純屬重述選項:部分考生僅將左欄「立法院未能全面改選」之文字換句話說,未說明立法院未能改選的背景或後果,也未能摘述題文中立法院未改選的事實,形同未說明判斷理由。

4.邏輯思考錯誤:部分考生將立法院未能全面改選的後果視為立法權過大,除了未掌握農民抗議的根本原因(缺乏民意代表性),亦顯示出考生邏輯思考錯誤,因為當時農民正是無法透過立法的代議民主制衡行政部門,才必須採取抗爭。

40 題

一、滿分參考答案

區位優勢條件

判斷理由

店面平均租金

因為 店面平均租金較低,商閾較小,商品圈範圍也可以較小。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旨在測驗考生能否依照題文資訊評估最佳區位條件,並運用中地理論「商閾」與「商品圈」的概念,判斷區位優勢條件並說明理由。本題「區位優勢條件」占分 1 分,「判斷理由」占分 3 分。

考生需根據表 5 資訊與題幹敘述創業者「判斷甲區較乙區具有區位優勢」,就表 5 中四個區位條件整體條件評估後,推得甲區較乙區具優勢的因素是「店面平均租金」較低,故考生需在答題卷左欄書寫區位優勢條件為「店面平均租金」,為滿分答案。

本題情境中,若以甲區店面平均租金較低為區位考量,則支出可以降低,店面租金較低,則商閾範圍可以較小,在商品圈範圍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圈不用太大即可維持營運。題幹提到「以商閾與商品圈的角度」寫出判斷的理由,故考生需同時說明商閾與商品圈的變化,例如:因為店面平均租金較低,商閾較小,商品圈範圍也可以較小,即可獲得滿分。由於本題的答案開放多元,視實際答題內容完全給分、部分給分或不給分。本題的評分標準如下:

【區位優勢條件】

等級1(完全給分)

正確作答區位優勢條件為「店面(平均)租金」

等級0(不給分)

未正確作答區位優勢條件為「店面(平均)租金」

【判斷理由】

等級2(完全給分)

2-1 正確作答「因為商閾較小,商品圈範圍也可以較小」的文字敘述

2-2 正確作答「因為商閾較小,商品圈大於商閾」的文字敘述

等級1(部分給分)

1-1 僅正確作答「因為商閾較小」的文字敘述

1-2 僅正確作答「因為商閾較小」,而商品圈的文字敘述錯誤

等級0(不給分)

0-1 未正確以商閾和商品圈的角度作答判斷理由

三、考生作答情形

本題「區位優勢條件」與「判斷理由」分別計分,本題考生的作答情況多元,以下僅列出幾種常見的考生作答內容,作為評分原則說明。

在「區位優勢條件」部分,部分考生作答「店面平均租金(元/坪)」、「店面平均租金較低」、「店面租金較低」,皆為 1 分給分答案。部分考生作答「店面」、「租金」,皆未完整表達「店面租金」之意,為不給分答案。

在「判斷理由」部分,考生需依題幹同時以商閾和商品圈的角度來作答,考生正確說明商閾與商品圈之間的關係,即能獲得滿分,例如:因為店租成本少,商閾就小,商品圈只要比商閾大,便可以賺錢,為 3 分給分答案。部分考生僅正確作答「商閾較小」,例如:因為店面平均租金較低,商閾較小利潤較高,為 2 分給分答案。部分考生僅寫出「商閾」和「商品圈」的名詞,但未能依題幹「以商閾與商品圈」的角度正確說明該項區位條件優勢的理由,例如:因為只有此項條件甲地具有優勢,商閾和商品圈皆乙較甲為佳,為不給分答案。

43 題

一、滿分參考答案

資料名稱

不同之處

資料乙

穆斯林 或 伊斯蘭 的統治並未導致印度落後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旨在測驗考生比較三則印度史的相關記載,分析作者的論述立場及其歷史解釋的異同。仔細閱讀三則文獻,不難發現印度歷史大致可區分成印度教時期、伊斯蘭統治時期和英國殖民時期,而資料甲偏向肯定古印度教及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對伊斯蘭統治給予負面的評價;資料乙則持修正態度,舉出伊斯蘭統治期間在商業、文化等方面頗具建設性;資料丙與資料甲同站在批判伊斯蘭統治的角度,認為其造成印度淪入黑暗時代。因此,考生需先掌握三則資料所呈現的作者觀點,寫出「資料乙」異於其他兩則的書寫立場,並明確指出不同點為「伊斯蘭的統治並未導致印度落後」等,對於伊斯蘭統治時期採取正面、肯定的評價。若無法正確寫出「資料名稱」,對「不同之處」的說明也將不予計分。本題評分標準如下:

等級2(完全給分)

正確寫出資料名稱,並能完整說明其不同之處

等級1(部分給分)

1-1 資料名稱正確,但不同之處的說明不完整或錯誤

1-2 未寫出資料名稱,而不同之處的說明正確或不完整

等級0(不給分)

0-1 資料名稱錯誤

0-2 未作答

三、考生作答情形

作答本題需仔細閱讀文本,掌握並比較三則資料的敘述要旨與觀點異同,難度略高。較常見的考生誤答有:

1.無法判斷資料乙不同於其他兩則的論述立場。本題約有四成考生無法正確寫出資料名稱,以致未能得分。

2.未能明確寫出資料乙的觀點。部分考生擷取題文的蒙兀兒帝國發展或英國殖民時期的建立基礎,卻未能點出關鍵的「穆斯林統治並未導致印度落後」,敘述相對不完整。又如要求寫出資料的「不同之處」,少部分考生卻著墨於資料甲、丙的觀點,未明確寫出乙的論點。

3.回答過於簡略。例如僅簡短寫出資料乙正面,資料甲、丙為負面,而未提及穆斯林、伊斯蘭等關鍵詞彙,遂不予給分。

至於資料解讀錯誤的部分,有考生以為「穆斯林」不同於「伊斯蘭」,而答「資料甲」,因其餘兩則都寫「穆斯林」,顯見歷史知識的缺乏;答「資料丙」者,多直覺注意到作者的批判、負面態度,「黑暗時代」成為他們常引述的文句。建議未來作答類似之文本閱讀題,應充分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的論述要旨,分析其中異同,以助於了解特定的歷史現象或歷史解釋。

46 題

一、滿分參考答案

受限制的公民權

該項公民權受新憲限制的事證

1.

宗教自由

禁止基督教的傳播

2.

參政權或選舉投票權

25歲以上納稅達一定額度男性才有選舉投票權

3.

平等權

性別平等

男女平等

限制僅男性有投票權,女性無

4.

結社自由

禁止人民組織政黨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旨在測驗考生整合公民權保障的先備知識及題文資訊,判斷題文所述的明治新憲涉及哪些公民權利的限制,再寫出判斷所根據的事證。考生需掌握有關「憲法保障人權」的先備知識(課綱公Bg-V-1「憲法與基本權利的保障,有什麼關聯?基本權利的限制,有何範圍?國家如何促進基本權利的實現?」之學習內容),了解當代憲法對基本人權保障的類別、內涵等重要關鍵,以及對基本人權可能的限制態樣為何。

依據題文,最能充分佐證「參政權或選舉投票權」受限制的敘述應為「25 歲以上納稅達一定額度男性才有選舉投票權」。「限制僅男性有投票權,女性無」,則能佐證「平等權(或『性別平等』或『男女平等』)」受到限制。題文中「禁止人民組織政黨」的敘述,則與「結社自由」受限制最為相關。

本題題目有明確規定,需填入「最適合」的公民權或事證,且若所填寫公民權與事證連結不合理,則該項不予計分。

評分原則如下:

完全給分(3分)

同時正確回答以下三項:

A:至少寫出A1A2

A1:寫出納稅條件

A2:同時寫出年齡及性別條件(僅寫其一不採計)

B:正確寫出「平等權」或「性別平等」或「男女平等」

C:正確寫出「禁止人民組織政黨」

部分給分(1~2分)

2分:正確完整說明ABC三項中任「二」項

1分:正確完整說明ABC三項中任「一」項

不給分(0分)

0分:ABC皆答錯或皆未作答

三、考生作答情形

考生常見的作答錯誤類型如下,供教師和同學參考:

1.混淆不同的學科概念:考生混淆權利(right)和權力(power),形成重要基本概念的錯誤;亦有考生於B項回答「平等自由」,但平等權與自由權屬於二種不同的權利範疇,將二者混淆使用,顯示對於基本人權保障的觀念有誤。

2.審題及作答邏輯謬誤:考生未能正確審題而回答錯誤,例如表格中的左欄標題為「受限制的公民權」,因此考生應正面表述出公民權利的名稱,但卻有考生回答「性別歧視」、「男女有別」等負面表述,形同說歧視、男女有別為應受保障的公民權,與題意以及應有的公民學科素養明顯不符,同時形成審題及邏輯的謬誤;另有考生於A項回答「限制臺灣人的投票權」,而與明治新憲對日本人公民權有所限制之題意明顯不符。

3.作答文字空泛不精確:部分考生於C項回答「禁止結黨」,但「組黨/組織政黨」為重要的學科概念,與中文語境的「結黨」(如結黨營私、成群結黨)之指涉不同,前者為成立特定類型政治團體之行為,後者泛指多人共同行動或彼此勾結。此種作答態樣凸顯考生未能精準掌握學科重要詞彙,因而失分。另外,亦有考生回答時使用空泛詞彙,例如於B項僅寫公平、正義等,形成過於模糊,無法精準符合題意和提問,因而失分。

49 題

一、滿分參考答案

分析之理由

在山泉水較充足的土地種植水稻的機會成本較低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旨在測驗考生對於廠商生產選擇行為與機會成本概念的理解與應用。考生首先需綜合理解與分析題文,並結合先備知識,判斷彭家在部分土地將甘藷田改種水稻,其行為背後的考量因素及蘊含的機會成本概念。依據題文,彭家選擇「在部分山泉較充足的地方……將甘藷田剷平,築成梯田,引水灌溉種植水稻」,從機會成本、自然環境資源與作物選擇因素角度,要完整解釋此行為及說明理由,首先應正確指出「山泉水充足的土地適合種植水稻」(水源與作物選擇的關係」),因此種水稻機會成本較低(或種植甘藷的機會成本將較高」)。

考生若未正確寫出水源與作物選擇的關係,或未清楚正確比較山泉水充足地種植兩種作物的機會成本高低,或正確寫出答案但有額外錯誤訊息,均酌予扣分。

評分原則如下:

完全給分(3分)

正確完整寫出以下AB兩項,且無額外錯誤訊息:

A.水源與作物選擇的關係(水源充足與否需與作物有正確連結)

B.作物的機會成本高低(水稻機會成本或甘藷機會成本之高低)。

部分給分(1~2分)

2

2-1 正確寫出AB兩項,但有額外錯誤訊息

2-2 正確寫出A,但B不精準,且無額外錯誤訊息

2-3 A未作答、不精準或錯誤,但正確寫出B,且無額外錯誤訊息

1

1-1 正確寫出A,但B未作答或錯誤

1-2 正確寫出A,但B不精準,且有額外錯誤訊息

1-3 A未作答、不精準或錯誤,B正確寫出,但有額外錯誤訊息

1-4 A未作答、不精準或錯誤,B不精準

不給分(0分)

0-1 AB皆錯誤或皆未作答

0-2 A未作答、不精準或錯誤,B不精準,且有額外錯誤訊息

三、考生作答情形

考生常見的作答錯誤類型如下,供教師和同學參考:

1.學科概念理解錯誤:部分考生未依題目指示,緊扣機會成本的概念分析,反而寫出收益、價值較高或賺較多錢等,未明確指出機會成本的高低;或者機會成本高低分析錯誤,例如山泉水充足地種水稻的機會成本高或種甘藷的機會成本低,無法解釋彭家改種水稻的行為。此外,部分考生寫出絕對利益或比較利益來解釋此題情境中單一廠商(彭家)的生產選擇行為,但上述概念係用來分析二方以上的交易與分工,與本題情境並不相同。

2.審題及作答偏誤:部分考生未正確理解題意,混淆機會成本的比較對象,而表達成同一作物於不同種植環境的比較(例如比較水稻種植在山泉充足地與山泉不充足地的機會成本),而未比較種植水稻或甘藷的機會成本高低,無法明確解釋改種水稻的行為。或是將甘藷寫成甘蔗,明顯偏離題意。

3.語意表達空泛模糊:考生使用過於空泛的語句,例如機會成本較好、機會成本較佳、自然環境有利、符合機會成本概念等,語意過於模糊而難以判斷。亦有考生僅寫梯田種植水稻機會成本低,並未寫出水源充足與改種水稻的關係為何,因此過於模糊而失分。另外,亦有不少考生作答時忽略主詞,導致前後語意難以判斷而失分。

50 題

一、滿分參考答案

措施或政策

判斷依據

開山撫番

設立撫墾區 或 番學堂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評量考生藉由題文描述的情境,推斷歷史現象的時空背景與相關政策的實施。解題關鍵在於題文所述:「彭家入墾前三年,政府在該地區設撫墾區、番學堂,並布置隘寮僱請隘勇守衛,但仍時有原、漢衝突」,從撫墾區、番學堂的設置,可判斷其發生於清末臺灣實施新政「開山撫番」的脈絡下。故本題得分要點依序為:確切掌握時間點,若無法明確寫出「開山撫番」的措施名稱,也應與臺灣建省、取消漢番界限等政策相關連;判斷依據則是題文提及之「撫墾區」或「番學堂」。具體評分標準如下:

等級2(完全給分)

準確寫出措施或政策的名稱,並能完整說明判斷依據

等級1(部分給分)

1-1 準確寫出措施或政策的名稱,但判斷依據的說明不完整或錯誤

1-2 未寫出措施或政策的名稱,而判斷依據的說明正確或不完整

等級0(不給分)

0-1 措施或政策名稱及判斷依據書寫錯誤

0-2 未作答

三、考生作答情形

本題「措施或政策」與「判斷依據」採分別給分,前者寫錯也不影響後者得分,故大部分考生多能取得部分的分數。就「開山撫番」政策而言,因屬臺灣史的重要概念,考生多半都能聯想到,唯錯字者不少,如:「撫」作「輔」或「拂」、「番」作「翻」或「潘」,由於是關鍵字錯誤而酌扣 1 分。又或者出現概念上的訛用,如「開山」作「入山」、「撫番」作「理番」,因屬觀念錯誤而不給分。判斷依據部分,多數考生都注意到題文的「撫墾區」或「番學堂」,唯若出現錯別字,將酌予扣分;少數僅作答「隘寮」、「隘勇」,因其設置涵蓋整個清朝,無法凸顯出清末的新政革新而不予計分。整體而言,本題測驗的歷史概念明確,考生多數能掌握重點正確作答,是三道歷史非選擇題中得分率最高的一題。

53 題

一、滿分參考答案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旨在測驗考生能否在地圖中辨識土耳其的位置,並說明若其要阻絕俄羅斯海運的主要做法,以及分析此做法對俄羅斯「對外交通」所帶來的「具體影響」。本題「標示出土耳其位置」占分 1 分,「主要做法」占分 1 分,「對俄羅斯影響」占分 2 分。

考生可由題幹「土耳其領土橫跨歐、亞兩大陸」的敘述或課堂所學先備知識,在答題卷以2B鉛筆打「ˇ」方式標出土耳其的位置。再者考生要從「地理位置面向」思考「若要阻絕俄羅斯海運」,提出制裁方案的主要做法。在答題卷上,主要做法部分已有「土國若將」的提示文字,考生作答時須以土國的角度出發,說明若要制裁俄羅斯,阻絕俄羅斯「海運」的主要做法為「土國若將海峽封鎖」,為 1 分參考答案。最後說明該做法將使俄羅斯對外交通所帶來的具體影響,答題卷上已有「將使俄羅斯船隻無法從」的提示文字限縮考生答題範圍,且題幹中要求「須明確寫出具體受影響的海域名稱」,故考生要「完整作答」受影響的海域,將黑海與地中海兩個海域都寫出來,例如:將使俄國船隻無法從黑海出入地中海,為 2 分參考答案。由於本題的答案開放多元,視實際答題內容完全給分或不給分。本題的評分標準如下:

【標示出土耳其位置】

等級1(完全給分)

使用正確的「ˇ」符號標示於地圖上土耳其國界範圍內

等級0(不給分)

0-1 以其他符號標示

0-2 標示於土耳其國界範圍之外

【主要做法】

等級1(完全給分)

1-1 正確作答「土國若將(歐亞大陸之間的)海峽封鎖」的文字敘述

1-2 正確作答「土國若將(博斯普魯斯、達達尼爾)海峽封鎖」的文字敘述

1-3 正確作答「土國若將歐亞大陸之間的航道封鎖」的文字敘述

等級0(不給分)

0-1 作答錯誤的海峽名稱

0-2 作答「封鎖俄羅斯交通線」

【對俄羅斯影響】

等級1(完全給分)

正確作答「將使俄國船隻無法從黑海出入地中海」的文字敘述

等級0(不給分)

0-1 僅作答「將使俄國船隻無法從黑海出入」的文字敘述

0-2 僅作答「將使俄國船隻無法從地中海出入」的文字敘述

三、考生作答情形

本題「標示土耳其位置」、「主要做法」與「對俄羅斯影響」分別計分,本題考生的作答情況多元,以下僅列出幾種常見的考生作答內容,作為評分原則說明。

在「標示土耳其位置」部分,部分考生將「ˇ」符號標示在土耳其歐洲國土範圍內,例如:

,「ˇ」符號的轉折處落於土耳其領土上,為1分給分答案。
部分考生位置標示以不同符號表示,不符合題幹要求打「ˇ」方式標示,例如:

,為不給分答案。

在「主要做法」部分,部分考生作答土國若將「博斯普魯斯、達達尼爾海峽封鎖」,完整寫出海峽名稱,為 1 分給分答案。部分考生作答土國若將「海峽封閉」,封閉有封鎖之意,為 1 分給分答案。部分考生作答土國若將「黑海、地中海之間的航道封鎖」,其內容符合評分標準 1-3,為 1 分給分答案。部分考生作答土國若將「裏海通往地中海的海峽禁止俄國進入」,裏海為內陸湖泊並非是出入地中海的「海域」,不符合題幹「若要阻絕俄羅斯海運」之意,其內容屬於評分標準 0-1,為不給分答案。部分考生作答土國若將「封鎖交通線」,「封鎖俄羅斯交通線」為題幹已有的文字,考生未從地理位置的面向提出制裁方案的「主要做法」,其內容屬於評分標準 0-2,為不給分答案。

在「對俄羅斯影響」部分,部分考生作答將使俄國船隻無法從「黑海前往地中海」,符合完全給分評分標準,為 2 分給分答案。部分考生作答將使俄國船隻無法從「黑海直達愛琴海」,愛琴海為地中海附屬海域,故「黑海出入愛琴海」符合完全給分評分標準,為 2 分給分答案。部分考生作答「將使俄國船隻無法從黑海通行至他國」,黑海周邊有數個國家,此語意也可解讀成在黑海內的航行,且無法顯現船隻由黑海進出、往來地中海之意,無法符合完全給分的標準,為不給分答案。

57 題

一、滿分參考答案

最適合之解釋

支持此解釋之題文資訊

革命有助於推動不利群體的公民身分保障,落實自由民主理念

執政者因應政治衝突的作為,往往會犧牲邊緣群體的公民權利

公民權的具體權利內涵,會因族群、階級身分不同而有所不同

落實平等理念的公民身分擴張政策,可能來自於現實利益考量

維護島嶼統治權(「避免其他勢力趁虛而入」或「控制族群衝突」)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以加勒比海前殖民地人民取得公民身分的歷史為背景,測驗考生能否整合題文資訊以及公民身分相關知識,判斷該案例公民身分擴張的最適切解釋因素。依據題文,法國大革命初期新政府的公民平等原則,因歐洲人種植園主的反對,而使該地的「有色自由人」與「奴隸」二群體無法適用。然而因為奴隸反抗事件爆發,「法國政府擔心島嶼動盪會被保王派或英國、西班牙乘虛而入」,故宣布「有色自由人」為法國公民;隨後又因為「沒有奴隸支持,無法控制該地族群衝突」,而釋放奴隸並宣布他們為公民。

由此可知,該二群體獲得公民身分的過程,是法國執政者基於維持對該地統治權的現實利益考量,而不是為了落實人權平等的理念。因此,「最適合之解釋」應勾選「落實平等理念的公民身分擴張政策,可能來自於現實利益考量」,右欄則應具體寫出足以支持左欄勾選項目的題文資訊,包括:「維護島嶼統治權」、「避免其他勢力趁虛而入」或「控制族群衝突」。本題題目有明確規定,若左欄勾選錯誤或未勾選,則本題不予計分。

評分原則如下:

完全給分(3分)

同時正確回答以下二項:

A.左欄正確勾選「落實平等理念的公民身分擴張政策,可能來自於現實利益考量」;

B.右欄正確說明「維護島嶼統治權」或其要件之一,例如:「避免其他勢力趁虛而入」或「控制族群衝突」

部分給分(2分)

2

2-1 A勾選正確,B未作答或說明錯誤

2-2 A勾選正確,B說明正確但包含矛盾訊息

不給分(0分)

0-1 A勾選錯誤,無論B說明是否正確

0-2 未作答

三、考生作答情形

考生常見的作答錯誤類型如下,供教師和同學參考:

1. 未具體寫出「現實利益考量」的內涵:部分考生右欄僅寫出「需要有色自由人為革命盟友」或「需要奴隸的支持」,未能掌握題文中統治者「維護島嶼統治權」之核心目的;也有考生僅寫出「法國政府為了自身利益」,形同僅重述選項,未回答問題。

2. 主詞錯誤造成偏離題文和提問:例如有考生寫成「英國政府發現無奴隸支持便無法平定衝突」,雖寫出為了控制衝突之面向,但將題文之法國政府寫成英國政府,造成題文原意的重大偏離。

3. 混淆兩次公民身分擴張的脈絡:依據題文,法國政府宣布「有色自由人」為公民,是因為奴隸反抗事件下擔心其他勢力趁虛而入;奴隸獲得公民身分,則是法國政府為了控制族群衝突。部分考生將兩次公民身分擴張的脈絡混淆,例如寫成「有色自由人」革命反抗,或擔心其他勢力趁虛而入而賦予奴隸公民身分,均屬對於題文的誤讀。

4. 學科概念混淆以致答案錯誤:部分考生將公民身分的擴張寫成賦予「權力」,但題文中並無統治者(法國政府)與其公民分享統治「權力」的相關敘述,反而是為維護統治者自身的統治權力,而賦予該二群體的公民「權利」,故權利、權力之混淆導致答案錯誤。

5. 摘述題文與正確選項互為矛盾:部分考生寫成統治者為了落實人權、自由平等,恰與左欄正確選項構成概念矛盾。

60 題

一、滿分參考答案

學校

設立的都市

概念/考量依據

臺北

聚落系統

市場區域

都市機能

因為該都市 在臺灣聚落系統中是最高等級的都市

所以第一所女子中等學校會先設在該都市。

學校

設立的都市

概念/考量依據

臺北

聚落系統

市場區域

都市機能

因為該都市 是臺灣中地等級最高的都市,擁有涵蓋全臺的市場區域。

所以第一所女子中等學校會先設在該都市。

學校

設立的都市

概念/考量依據

臺北

聚落系統

市場區域

都市機能

因為該都市 是臺灣政治(文教)機能層級最高的行政中心。

所以第一所女子中等學校會先設在該都市。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旨在測驗考生能否結合先備知識,判斷學校可能設立的都市,並以地理概念說明該都市被選擇為該校設立地點的考量依據。本題「學校設立的都市」占分 1 分,「概念/考量依據」占分 3 分。

由題幹當時時代背景推論,臺灣經濟與政治中心日治初期已明顯位於北部,此最高行政機關也設置於臺北(市),因此考生需在答題卷左欄填寫臺北(市)。就聚落系統而言,臺北市已經是臺灣最高等級的都市,因此最早的女子學校可能因都市等級考量而設立於此。就中地理論而言,臺北市是中地等級最高的中地,因此市場區域(服務範圍)最廣,所以第一所女子中學可能設立與此。就都市機能而言,臺北(市)為臺灣最高等級都市,因此最高行政機關也設置於臺北(市),所以政治、文教相關機能也最發達,所以第一所女子中學可能設立與此。在答題卷右欄「概念/考量依據」部分,勾選「概念」和作答「考量依據」要正確對應,且考量依據答題卷上已有提示文句「因為該都市……所以第一所女子中等學校會先設在該都市。」考生需依照提示文句的脈絡說明考量依據,且答案要能表達最高等級的概念,即可獲得滿分。由於本題的答案開放多元,視實際答題內容完全給分、部分給分或不給分。本題的評分標準如下:

【學校設立的都市】

等級1(完全給分)

正確作答學校設立的都市為「臺北」

等級0(不給分)

未正確作答學校設立的都市為「臺北」

【概念/考量依據】

等級2(完全給分)

勾選一個「概念」,且正確說明對應該概念的「考量依據」

2-1 勾選「聚落系統」,且正確說明考量依據為「因為該都市在臺灣聚落系統中是等級最高的都市」之文字敘述

2-2 勾選「市場區域」,且正確說明考量依據為「因為該都市是臺灣中地等級最高的都市,擁有涵蓋全臺的市場區域」之文字敘述

2-3 勾選「都市機能」,且正確說明考量依據為「因為該都市是臺灣政治(文教)機能層級最高的行政中心」之文字敘述

等級1(部分給分)

1-1 勾選「聚落系統」,且說明考量依據為「因為該都市在臺灣聚落系統中是等級較高的都市」之文字敘述

1-2 勾選「市場區域」,且說明考量依據為「因為該都市是臺灣中地等級較高的都市」或「因為該都市是擁有市場區域範圍較大的都市」之文字敘述

1-3 勾選「都市機能」,且說明考量依據為「因為該都市是臺灣政治(文教)機能層級較高的行政中心」之文字敘述

等級0(不給分)

0-1 勾選一個「概念」,未說明「考量依據」

0-2 勾選一個「概念」,未正確說明對應該概念的「考量依據」

0-3 未勾選「概念」,僅說明「考量依據」

0-4 勾選兩個以上「概念」

三、考生作答情形

本題「學校設立的都市」、「概念/考量依據」分別計分,本題考生的作答情況多元,以下僅列出幾種常見的考生作答內容,作為評分原則說明。

在「學校設立的都市」部分,多數考生能正確作答「臺北」或「臺北市」,為 1 分給分答案。部分考生未能掌握題意,作答「臺中」、「臺南」,為不給分答案。

在「概念/考量依據」部分:

1.部分考生概念勾選「都市機能」,考量依據作答因為該都市「為日本在臺的政治統治中心且人口多」,所以第一所女子中等學校會先設在該都市。政治統治中心可解讀為政治機能最高的行政中心之語意,符合 2-3 評分標準,為 3 分給分答案。

2.部分考生概念勾選「聚落系統」,考量依據作答因為該都市「人口較多,發達時間較早」所以第一所女子中等學校會先設在該都市,僅表達人口較多,未表達出最高等級之意,符合 1-1 評分標準,為 2 分給分答案。部分考生概念勾選「市場區域」,考量依據作答因為該都市「市場區域大,可提供教育給較多人」,所以第一所女子中等學校會先設在該都市,僅表達市場區域大,未表達出最高等級之意,符合 1-2 評分標準,為 2 分給分答案。部分考生概念勾選「市場區域」,考量依據作答因為該都市「為臺灣政治中心」,所以第一所女子中等學校會先設在該都市。其作答內容因為該都市「為臺灣政治中心」應配對到「都市機能」,屬於 0-2 評分標準,為不給分答案。

64 題

一、滿分參考答案

 

說明

廢除的制度

奴隸制度

過類似光棍生活的因素

將妻子留在家中照顧老小

海外謀生不易,即使妻子赴美也缺乏工作機會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旨在測驗考生能否運用跨域互動的史學思維,探索十九世紀華工移民美國可能遭遇的社會與制度問題。1865 年南北戰爭後,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但社會上仍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工,故紛紛從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引進替代人力。當時赴美華工因受傳統價值規範的影響,常如題文所言:「赴美時常將妻子留在家中撫養子女、照顧公婆;加上在海外謀生不易,妻子即使來美也不太可能有工作機會。」因此,作答本題需掌握美國低階勞動力出現短缺的原因在於「奴隸制度」的廢除,而赴美後過著類光棍生活的考量為「將妻子留在家中照顧老小」或「海外謀生不易,即使妻子赴美也缺乏工作機會」。本題評分原則如下:

等級2(完全給分)

正確寫出制度名稱,並能完整說明因素

等級1(部分給分)

1-1 正確寫出制度名稱,但對因素的說明不完整或錯誤

1-2 未寫出制度名稱,而因素的說明正確或不完整

等級0(不給分)

0-1 制度名稱及因素的說明錯誤

0-2 未作答

三、考生作答情形

作答本題需結合十九世紀華工移民與美國史的發展歷程,部分考生雖無法正確答出廢除的制度名稱,但關於移工選擇單身生活的原因倒多能把握。以下列舉幾個常見的錯誤:

1.專有名詞錯字,如奴隸寫成奴「力」、用注音符號取代,或將非洲奴隸縮答成「非奴」,都會被酌扣分數。

2.史時空場景錯置,出現妻子「留臺」照顧孩子、公婆,或答妻子「來臺」也不太可能有工作機會。

3.語焉不詳的文句,如寫「海外謀生不易,將妻子、老小留在家中」,未點出妻子在家照顧的角色,或海外欠缺女性工作機會的考量。此外,也有考生答非所問,從男性的視角,認為帶妻小赴美將使生活品質降低、增加家庭經濟負擔等等,而錯失分數。整體來看,相較於第 43 題或第 50 題測驗單一領域的歷史而言,本題涵蓋中國史及美國史的跨域互動,部分考生因此無法精確掌握時空脈絡,遂出現赴臺、留臺的情境錯置。建議未來考生應搭配 108 課綱強調區域整合、文化交流的史觀,盡量從長時期、跨區域的角度來思考歷史的動態發展。

參、結語

藉由本次 113 學測社會考科非選擇題各題評分原則以及考生作答情形的說明,希望有助於考生們準備往後學測的非選擇題題型,把握作答重點,充分發揮個人實力。

建議學生於學習過程中,對於所接觸學科知識,能進一步了解其應用於情境或議題時的背後脈絡或因果關係,培養條理表達與說明的能力,及嘗試資料整理、製表作圖等學科技能的實作。在面對測驗試題時,最重要的是看清設問所要求,例如,是要擷取題文訊息證據抑或以自身先備知識作答;另外也要留意並掌握試題所提示的答題方向,或仔細觀察題文提供的作答示例,以清楚且完整的論述完成答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