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13學年度分科測驗【化學】考科試題特色

一、前言

113學年度分科測驗化學考科,在配分與題數分布上,與去年幾乎相同。試卷共分成兩部分:第壹部分為選擇題,共19題,每題4分,占76分;第貳部分為混合題或非選擇題,包含1題填充題、1組混合題與2組非選擇題,含選擇題2題,非選擇題6題,共計24分,整卷合計為100分。今年試題的文字量略少於去年,題型則與過往相似,增加說明類型的新試題。以下就化學考科的試題特色進行分析說明。

二、試題特色

(一)實作情境,邏輯推理

素養學習是目前課程規劃最重要的指標,希望學生學到的知識不是為了升學測驗,更重要的是可以應用在實際的情境,因此考題的設計融入真實情境。如第4-5題組測定水中溶氧量是採用環境檢驗時的標準做法;第16題用銅粉與氯化鐵水溶液反應後的現象進行觀察及檢驗,測驗考生利用所學的相關知識進行適切的推測;第20-21題組以熱重量分析法研究草酸鈣石的熱分解反應,考生必須使用提供的資訊對於實驗現象進行合理的說明。

(二)注重基礎,靈活應用

一份具鑑別度的試題必須能夠測驗出不同學習成效的學生,因此試題難易度必須涵蓋低層次的基礎題到高層次的應用題。簡單的基礎題如第3題評量實驗操作的細節、第10題測驗有機物的鍵結原理;中等難度的進階題如第11題探討酶活性中心的配位化學、第18題用反應速率評估臭氧層破壞的機制、第26-27題組藥物研發與官能基的關係;靈活的應用題如第8題融合溶解度與同離子效應概念,對於沉澱與否、沉澱物質的判斷。

(三)判讀圖表,簡化計算

許多數據是以圖表型式呈現,因此圖表的解讀能力相對重要。例如:第1題將游離能大小的變化以柱狀圖呈現,第14題以實驗流程圖測驗物質的各項性質,第15題以化學結構式檢驗對官能基的認知,第17題以氣體總壓力變化圖呈現、測驗考生如何從圖表中轉換出有用的資訊並對反應速率的級數做出判斷,第20-21題組考驗從熱重量分析圖譜分析出反應的各步驟過程。

5713題屬於計算類型考題,計算類型考題往年都是考生的一大負擔,為了降低考生作答的負擔,在需要計算的題目中給予簡要的數字,不僅可簡化學生的計算過程,更可作為解題的方向,以第13題為例,題目中給予「,這不僅簡化了計算,更暗示考生要使用平衡常數來解題。當考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若能使用到這些數字,這表示解題方向正確,有效縮短作答的時間。

根據考後的統計分析,第13題的得分率為55%,鑑別度是0.57,屬於中偏易與高鑑別度的試題。簡要數字的給予,在滿足試題的命題用意的同時,也可以降低考生的負擔,是近年來試題的一大特色。

(四)重視環境,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造成全球性的災害,因此永續發展成為本世紀最重要的議題之一。例如:第20-21題組「鈣迴路」以高溫石灰捕獲二氧化碳後循環再利用,第22-24題組鹼催化製造生質柴油。這類試題緊貼綠色化學的四個原則─減量、減毒、減廢、節能,這正符合能源與永續發展。希冀讓大眾對「化學」與「人工」、「不天然」劃上等號的負面刻板印象改觀,化學能為人類帶來便利,能夠協助世界解決問題。

三、回饋高中的教與學

綜觀本次化學考科試題,試題取材有基本的酸鹼滴定實驗、延伸的氧化還原滴定實驗─水質溶氧量檢測,還有融合多種概念的探究實作試題─銅與氯化鐵水溶液的反應。這些試題涵蓋比色法FeSCN2、氧化還原、平衡反應的移動、溶解度等概念,可以幫助教學現場更重視實驗操作及觀察。實驗可以順利完成,通常不僅是因為將實驗步驟依樣畫葫蘆,而是要注意到每一個小細節。

探究實作課程重視將知識運用到實務的體現,然而反應的變化常常是無法預測的,因此需要關注每一個產生的現象,探究其因與果,並思索如何加以驗證,這才是學習化學的正確流程。因此,本次試卷企望高中化學教學現場重視實驗課程,並提醒考生在實驗時要處處留意細節,同時要將教室與實驗室內的學習要融合一起,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驗時的操作要相互應用。

四、結語

本次試題測驗多面向的新試題比例較高。然而,不管考題如何變化,所考的內容都是從基本概念出發。因此,教師在教學現場需要聚焦在課本上的知識,再適當地融入生活情境或科學新知,就可以幫助學生學習並融會貫通,將所學的化學知識運用在生活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