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12年學科能力測驗試題特色-【國寫】

一、前言

112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共有兩大題,第一大題評量「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第二大題評量「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每題各占25分。

在試題取材方面,知性題出自數學科普《數字的陷阱》,作者運用柯南‧道爾筆下的經典偵探人物——福爾摩斯、華生二次創作,描述數學相關事件。文中藉由購買三明治的討論,展現兩人不同的生活態度:福爾摩斯思考縝密、精於計算;華生享受生活、易感隨興,考生須分析兩人生活態度的差異,並說明自己傾向哪一種。

情意題出自蔣勳《給青年藝術家的信》,作者回憶童年時翻牆逃課,蜷窩在龍眼樹上,蜜熟的氣味包裹薰繞,嗅覺、夢境以及童年交織成既香且甜的記憶。本題用蔣勳的文字為引,以「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為題,請考生回顧生命經驗,寫一篇長文。

 

整體而言,112 年知性題觀照人世,情意題體會自然,照顧不同的生活面相,也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引領考生書寫自身的價值觀與生命經驗。

二、試題特色

本年度國寫試題的特色,試從三方面來說明:

(一)試題素材平易近人,減緩應試壓力

112 年學測國寫的閱讀素材,可說是近年內最平易可親者。以知性題為例,109 年的「經驗機器」取材科幻,寄寓何為幸福人生的思辨;111 年「樂齡出遊」關注社會議題,點出高齡社會迫在眉睫的事實。而 112 年的試題以偵探經典人物為主角,以購買三明治為事件,透過對話呈現「怎麼買最划算」的爭論,日常瑣屑,柴米油鹽,都是生而為人必須面對的生活現實,相信考生很快就能進入故事情境。

再看情意題,110 年「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本題新冰箱的命題方向雖然平易,然引文柯裕棻「我們的感情是冰箱,打開來看,明亮可喜,關起門後是嗡嗡的黑暗」等敘述,運用將感情比喻為冰箱的文學技法,日常器物轉擬為感情體悟,帶入深沉的人生況味;111 年薛憶婷的新詩「我們的筆尖游走在山脈和海洋/翻譯每片花瓣的嬌嫩和露水的清新」運用文學技巧成文,並非易讀的散文;而 112 年的情意題,蔣勳文章提及香甜濃郁的龍眼氣味,無憂無慮的童年,題材歡快,情境愉悅,用字與描述內容易於閱讀、共感。

合觀近三年的試題,112 年國寫引文易讀性高,理解門檻低,大部分的考生應能迅速理解文章的內容,減緩應考壓力,呈現親切平易的風格。

(二)知性題:從客觀事件中分析生活態度

人們通常有購物、比價的經驗,福爾摩斯跟華生的時代在實體商店中比價,現今已從實體商店比價到虛擬商店。比價看似錙銖小事,但是否比價、如何比價、比到什麼程度,枝微末節中可看出不同的處世哲學。臺北市高中國文科教師團隊國寫分析報告的圖說提點考生,可從數個面相點出二人的差異,如:個性有異、價值觀有異、習慣有異……等。

由本文可知,福爾摩斯從實際效益著眼,講究理性分析,思考貼近現實層面;華生生活態度則較為隨興,看待事物帶感情成分,是否真能發揮實際效益並非其首要考量。

——鄭慧敏、盧宜安、黃月銀〈112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寫作能力試題分析報告〉

不論考生喜歡福爾摩斯或是華生,都可將兩人的生活態度,與自己的人生經驗互相對照、反思,形成自己的觀點。《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雖已是千年前的陳語舊典,其中揭示觀察言行以體察人性的說法,仍可為今日國寫考題的命題方向作注腳。

(三)情意題:從自然花草樹木中感知體會

「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一題牽涉嗅覺,林怡文(2012,科學人)談嗅覺:

氣味是挑動情緒卻又不著痕跡的高手,還記得小時候在母親懷裡的氣味嗎?我們不一定能形容那是什麼氣味,卻一定能享受伴隨氣味而來的愉悅感。因為嗅覺的神經訊號最後會傳送至大腦的情緒中心——杏仁核(amygdala),且嗅覺是五感中唯一不經過視丘,而直接將刺激傳到大腦中與記憶緊密連結的感覺傳遞,所以人類對氣味的感覺容易受到情感和環境的左右。

氣味引動情緒,挑起記憶,本年寫作以「花草樹木」限定取材範疇,若居於都市,陽台盆栽、校園草木皆可為取材對象;若居於鄉村,生活環境中更不乏自然植物的氣味。花草樹木的氣味,若曾用心體會,則取材不難,書寫氣味也不一定要別出心裁,氣味及其所召喚的記憶、感受,才是本題寫作的重點。

三、回饋高中的教與學

寫作能力須長期培養,而高中生課業繁重,若能利用課堂學習時間,觀摩課文的內容與寫作方式,轉化為自己的能力,應為閱讀、寫作齊頭並進的學習良方。下文嘗試以本年度寫作試題為主軸,由教材共同選文中擇取可能合用的寫作技法以回應試題,期能拋磚引玉,提供教學現場參考。

(一)由李斯〈諫逐客書〉學習說服的藝術

本年度知性題要求考生分析福爾摩斯、華生的生活態度,以及說明自己傾向哪一種。從題目來看,不論考生選擇福爾摩斯或是華生,都有選擇某一種立場的意味,而說明立場之後,亦須告知選擇的原因,甚至分析利弊,進而讓讀者產生認同感。此類選擇立場、說服讀者的文章,可從李斯〈諫逐客書〉來汲取寫作技巧。

李斯〈諫逐客書〉是一篇意圖說服秦王政改變政策的作品,各版本教材均提及寫作背景:秦王政即位時,韓國派出水利工程師鄭國遊說秦王在秦地大興水利,意圖耗損秦國國力,東窗事發後,秦國宗室大臣建議驅逐外國人才,於是秦王政下令驅逐客卿,而李斯屬於被逐的一員。就寫作背景來看,讀者可以將當時秦國的政策立場簡化為兩種:第一種是廣納各國人才為己用;另一種是驅逐外來人才,只任用秦國人。而李斯選擇的立場,是說服秦王廣納各國人才,收回逐客成命。由寫作情境來看,李斯選定立場,跟今年考題考生偏向福爾摩斯或華生,二者有類似之處。因此,李斯的立論方式就有可借鑑之處。

就今年試題來說,李斯「用事例證明觀點」以及「分析利弊」的議論技巧應可給考生靈感。試題第一部分要求考生分析福爾摩斯、華生的生活態度為何,考生須寫出自己的看法,並說明分析過程,這就是「觀點」與「事例」的運用。假如考生認為福爾摩斯是理性思考,而華生是感性思考,考生除了說明觀點,亦須說明判斷的依據,例如:福爾摩斯精於計算每一種材料的價格(事例),所以偏於理性思考(觀點),以上為簡單的「事例」與「觀點」的組成結構。回觀〈諫逐客書〉,文中敘述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四君的用人措施,這是例證,而此四君能成就霸業,「皆以客之功」(都靠外國人才),這是觀點,說穿了本文也運用「事例」以及「觀點」的論述結構,唯李斯才大識廣,論述的深度、廣度人所難及,故文章氣勢恢宏耳。若考生期許自己的論述能力更上層樓,則不妨觀摩李斯行文以及運用例證的能力。

再看分析利弊,〈諫逐客書〉談廣納各國人才的好處,談驅逐人才的壞處,這是分析利弊,目的是說服秦王接受自己的觀點。就今年試題來說,考生可談某一種人生態度的好處,或寫另一種人生態度的壞處,進而推升自己立場,這也是分析利弊。共同選文〈諫逐客書〉雖不好讀,但其中的論述手法,至今鋒芒不減。

(二)由歸有光〈項脊軒志〉學習以細節帶出情感

考生寫第二大題「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回憶內容包羅萬象,頗不容易三言兩語囊括考生寫作內容之共相。然觀察今年的第二題的寫作內容,頗有考生寫睹物思人者,或書寫人事已非的感嘆,這類書寫內容與〈項脊軒志〉頗為接近,可參考〈項脊軒志〉的抒情筆法。

記敘抒情,細節刻畫是引人入勝的要素之一。〈項脊軒志〉以祖傳房屋項脊軒為軸線,記敘項脊軒格局改建、人事更迭的回憶,場景多為日常瑣事,例如母親噓寒問暖:「兒寒乎?欲食乎?」祖母對孫輩的期盼:「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或如夫妻共處:「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項脊軒志〉全文沒有〈諫逐客書〉縱橫時事、取例古今的氣勢,而擅長取材於日常對話、人物相處,春蠶吐絲般絮絮堆疊出背後的情感,文章中的對話、細節、場景描述,帶給讀者臨場感、真實感,是抒情文章能動人的原因。以〈項脊軒志〉寫妻為例,「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寫夫妻日常相處,「吾妻死,室壞不修」暗寓觸景傷情之痛,「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以景寫情,這些細節,都是一筆一筆加深情感蘊含量的原因。

緣此,建議學生第二大題描寫人/事/物/景/氣味,需依據文章主題適度呈現相關細節,方能烘托出情感氛圍。而記敘細節的筆法,〈項脊軒志〉或記對話,或寫心情,或客觀描述事實,或寫景物,一篇〈項脊軒志〉包含多變的敘述方式,考生或可從中學習歸有光變換敘述方式的技巧,運用在抒情文中。

四、結語

112 年國寫選文取材平易近人,可說是本年度試題的亮點。寫作活動與生活密切相關,日常購物比價,生活態度取捨,花草樹木的香氛,過往或甜或苦的回憶……生命中點點滴滴,豐沛了我們理性思考與情意感知。外界認為本年考題「易寫難工」,所謂「易寫」,即指命題方向平易,至於作品是否上乘,則看表達方法。建議考生在書寫自己想法、經驗之時,不妨借鑑行家手段,平時參考課文中作家如何結構、組織作品,以提昇自己的表達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