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歷史可能重演,考題會不會重現?

歷史可能重演,考題會不會重現?

做參考書的題目時,會不會有似曾相識的熟悉感呢,如果有,恭喜你,你的大腦正一點一滴形成有關這個概念的記憶迴路了。根據《大腦喜歡這樣學》一書,測驗本身就是強大的學習過程,它會改變並加強你所知的事情,並且大幅提升你記住的能力,這種「測驗效應」(testing effect)似乎是因為測驗能強化並鞏固腦中的相關神經模式。[1]

也許你會納悶,怎麼有許多看起來很像的題目?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換個角度想,或許一些看起來很像的題目,它其實是呈現了某個核心概念,但在試題樣貌上不盡相同。核心概念是學習學科的基石,基石打得愈深愈廣,植根於其上所衍生的相關知識,就能紮實而順理成章的導出,如此形成的學科知識就更加鞏固。那麼,如何能讓這些核心概念既深且廣又穩固呢?一個小訣,不妨從歷年大考試題裡考古看看,建議你下次再遇到,可以好好端詳它,看你能不能分辨出像千面女郎一般的考古題到底有哪幾面?

既然提到考古題,先來了解什麼是考古題?一般來說,考古題經常是泛指考過、出現過的試題中有些共同性,可能是:(一)考相同概念的試題;(二)題幹使用相似材料的試題;(三)試題設問與選項相似度極高的試題。這些情形中,以第(三)試題設問與選項相似度極高的試題定義為「雷同試題」,大考本就會迴避,所以,當本文提及考古題時,並不包含這類「雷同試題」。

言歸正傳,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核心概念,它們既然是學習的重點,自然也可能會成為大考的重點。許多師長擔心, 108 課綱部定必修學分數減少,大考將怎麼考呢?以學測為例,自然領域的部定必修共 12 學分,社會領域共 18 學分,均較舊課綱減少 1/4 學分,這意謂著知識點會減少,那麼,考點會不會愈來愈集中?考題會不會愈出愈相似?換句話說,未來的命題團隊,可能一方面要絞盡腦汁地在素材選用、情境設計、考點構思以及單元分布、難易度控制等面向力求完善,一方面還須面對 108 課綱學習內容減少的情況,著實是不小的挑戰。

不過,考點集中或考題愈來愈相似的疑慮,若從大考過去考題來看,其實可以透過命題設計,讓相同的核心概念呈現相當不同的試題風貌。例如使用不同類型的文本、考察不同的測驗目標、考察衍伸的概念等,即使是常見的核心概念,也能透過命題的巧思,提供多元的角度視野,拓展核心概念的深度與廣度。以下分別說明之。

(一)使用不同類型的文本

95 課綱學測自然考科參考試卷第 31 題(例1-1)及 109 試辦考試(適用於 108 課綱)自然考科第 3 題(例1-2)為例,這兩題都是考察太陽在不同季節位置會有所改變的知識。例1-1是以臺灣為例;例1-2則取材自印象派畫家莫內的名畫,藉由畫中太陽的位置,結合地理方位、太陽照射角度、運行軌跡等先備知識,判斷畫中的時間最可能是一年之中哪個月份?相同的核心概念,例1-2藉由取材不同類型的文本,增加對圖表判讀及推論分析能力的考察,同時,運用地科知識來分析畫作情景,正充分體現活學活用的精神。

1-195課綱學測自然考科參考試卷第31

31.在同一年度,從春分到夏至這一段時間中,對居住於台灣的觀察者而言,每日的日照長短及日出位置如何變化?                                                       
 (A)日照漸長,日出位置漸偏南                             (B)日照漸長,日出位置漸偏北
 (C)日照漸短,日出位置漸偏南                             (D)日照漸短,日出位置漸偏北

1-2109試辦考試學測自然考科第3

3. 艾特塔懸崖位於法國北方的海邊。印象派畫家莫內在 1883 年畫了一幅《日落時艾特塔懸崖》的油畫如圖1所示,畫中的圓點是太陽。假設從作畫位置看艾特塔懸崖,一年當中夕陽落入海平面的位置,全部落在圖中的白色線段內,且相較於畫作所展現的時間,一個月後落日的位置更往北偏,則此畫所展現的時間最可能接近哪一個月份?  

                                                                                                     
(A)二月                                         (B)五月                                               (C)七月                                         (D)九月                                         (E)十二月

(二)考察不同的測驗目標

社會階層化是公民與社會科的核心概念之一,以 107 指考公民與社會考科第 19 題(例2-1)及 108 課綱分科測驗公民與社會考科參考試卷第 3 題(例2-2)為例,二者是使用相同的表格資訊考察社會階層化對個體的影響。例2-1是考察的重點是依據表中數據提出解讀;例2-2則改採探究為出發點的視角,以切合 108 課綱重視探究活動的立意。我們可以看到其間轉化命題設問的角度,作法是將例2-1的選項(A)變成題幹的一部分,改問「如何得出此項推論」;選項也從什麼是階層化(個人健康狀態的好壞可能與其所屬所得階層有關),轉換成對於階層化如何影響社會處境不利群體的關注(家戶所得較低者,較可能因體重問題而引發各種疾病)。由此可知,同樣的素材,經過轉換,可以評量不同的理解層次,更深入探討公民學科概念的意義。在此特別說明,例2-2為參考試卷試題,旨在作為測驗目標及題型示例,故以完全相同的表格數據為例,以利呈現此概念如何轉化為 108 課綱的學習重點;正式的大考並不會使用完全相同的表格數據或圖像。

2-1107指考公民與社會考科第19

19.1 是某國三個所得階層的相關調查結果。學者對此提出不同見解:

甲學者主張表中數據顯示,經濟資源不平等帶來生活品質與生活型態之社會階層化現象。此學者所指稱的階層化現象,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個人健康狀態的好壞可能與其所屬所得階層有關
(B)較高所得階層因較為健康故其保健支出相對較少
(C)各所得階層的經濟資源有所落差,其消費慾望的多寡也不同
(D)較高所得階層的消費能力相對較強,較易形成營養過剩現象

2-2108課綱分科測驗公民與社會考科參考試卷第3

3. 1 是某國三個所得階層的相關調查結果。小韋看完表格後,主張由表格可看出「原來個人健康狀態並非只與天生體質有關,而應該與所屬的所得階層有關」。小韋的推論最可能基於對表格的那一項解讀?

(A)家戶所得較高者,因經濟資本高故更重視裝扮與外貌
(B)家戶所得較高者,其保健支出占其收入比例也就越高
(C)家戶所得較低者,較可能因為過勞使其平均餘命較低
(D)家戶所得較低者,較可能因體重問題而引發各種疾病

(三)考察衍伸的概念

冷戰是歷史考科常見的主題,例如 106 年指考歷史考科第 27 題(例3-1),巧妙融入時事情境,測驗學生能否理解戈巴契夫的改革在蘇聯與其他地區的不同評價。以冷戰為命題主題,試題也可聚焦在重要的政治人物,如戈巴契夫。同樣是戈巴契夫的政治經濟改革,在提供更多文本資料後,還可進一步讓學生思考蘇聯解體的原因,如 108 課綱分科測驗歷史考科參考試卷第 34-36 題組(例3-2),透過 111 學年度起新式混合題型的設計,引導學生根據文本閱讀分析戈巴契夫的改革動機及當時蘇聯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並進一步探究他的改革如何引發蘇聯解體。

3-1106指考歷史考科第27

27.諾貝爾基金會公布某年度和平獎得主時,稱讚他促進國際間以協商取代衝突,使許多歐洲國家重獲自由,降低國際間競相整軍經武、劍拔弩張的勢態。消息傳到獲獎人本國時,該國政治人物卻表示:「可喜可賀,但可惜不是得經濟獎。」這位得獎者最可能是誰?該國政治人物的意見起因為何?
(A)戈巴契夫;蘇聯的改革開放政策無法使民生經濟好轉
(B)阿拉法特;巴勒斯坦在以色列的限制下經濟難以發展
(C)曼德拉;南非因種族隔離政策被孤立於國際貿易圈外
(D)歐巴馬;美國因金融海嘯導致經濟衰退,失業率攀高

3-2108課綱分科測驗歷史考科參考試卷第34-36

東歐共產世界瓦解、蘇聯解體是上世紀末發生的大事,這件大事的關鍵人物為 1985 1991 年擔任蘇聯領導人的戈巴契夫。以下是三則有關他的資料:

資料甲、1987 年戈巴契夫公開表示:「我要……再次指出我們所有的改革都是社會主義形式的。我們想要從社會主義內部而不是外部尋求種種問題的解答。」

資料乙、1992 年戈巴契夫回顧過去時表示:「我當時知道有個重大的改造工作在我眼前。……這個國家因為投入耗損巨大的武器競賽而精力用盡。經濟機制貧弱無力,生產額劇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滑落,貪腐處處可見。我們……進行改革,這與先前的改革嘗試雷同。」

資料丙、一位西方史家評述如下:「戈巴契夫既不是民主主義者,也不是經濟自由主義者。他的希望是使蘇聯體系再度恢復生氣,而非破壞蘇聯體系。……他認為讓人民擁有比較完整的資訊和可以選擇的選舉,便足以滿足人民需求……然而,他的第一項改革就動搖了原有的政治與經濟掌控力,並且引發了遠不是這位總統所希望的大雪崩式的實驗與改造。」

34.根據上述資料,戈巴契夫認為蘇聯面臨的最大問題是:
(A)國家意識型態出錯 (B)經濟面臨崩潰危機 (C)武器裝備落後不振 (D)民主自由遭受打壓

35.根據上述資料,戈巴契夫改革時,他的主要動機是:
(A)維護社會主義   (B)主張民主主義   (C)強調自由經濟   (D)對抗帝國主義

36.學者認為戈巴契夫的兩項舉動引發蘇聯瓦解,請根據資料丙解釋這些舉動為何造成蘇聯的瓦解?(8分)

限於篇幅,本文僅以上述三個面向,分享相同的核心概念或知識內涵的不同設問方式,未來有機會,我們可以提供更多示例來說明。固然 108 課綱的自然及社會領域部定必修學分數減少,但呼應 108 課綱強調活學活用的理念,同樣的概念或知識,可以透過生活及學術探究情境的設計、多元素材的應用、評量不同的測驗目標、乃至混合題型的運用等,讓概念或知識成為基本心法,靈活地應用在問題的解決之中。因此,如果學生在學習核心概念時,能掌握該核心概念的精髓,也許可以藉由面對不同試題變化多端的設問角度,進而對該核心概念或知識有更深刻的體會,並衍伸而得更豐富多元的認識。


[1] 芭芭拉.歐克菲,《大腦喜歡這樣學》(臺北:木馬文化,黃家瑜譯,2017年),頁15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