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專題研究-從無到有的過程

108新課綱的推動下,許多同學或許會對科展或專題研究有興趣,但研究與學習相當的不同,因此希望本文能協助有志於專題研究的同學。

一、研究前的準備

一篇完整的專題研究需要一定時間,對於高中的時間規劃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在開始專題前,要先思考研究對自己的意義,以及會為了專題付出多大的努力與時間、想做到什麼程度。

二、發想題目

擁有一個好的題目對於專題研究至關重要,除了明確指出研究方向外,也影響了作品的侷限性和發展性。專題題目可能的來源第一個自然是指導老師或教授,自己發想的話則可自生活、課本延伸、競賽類題目、歷屆作品等下手。

另外,高中生能做到的程度有限,因此題目也應限縮在可掌握的範圍內再進行延伸討論。即便是單純的題目或是看似飽和的研究範疇,也很可能值得研究;簡單的切入點或方法有時也能看出同一題目不同的可能與發展方向。

個人認為高中生之於科學研究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學習研究方法,例如自然科學的實驗設計、操作,數學科的嚴謹推導,以及精準正確的論文書寫、口語表達等,在一般課堂上難以實際演練的能力。

三、研究中應注意的事項

文獻探討是重要但時常被忽略的研究重點,查詢到相關研究時,應當先研究與自己專題的共同和不同點;有參考的數據、研究方法等部分也要大方的肯定前人的研究,並在內文中或參考文獻處提及。同質性太高的題目則需要考慮放棄。

在研究中遇到瓶頸則是不可避免的一環,愈困難的問題往往有愈關鍵的答案,如何突破成為作品能否持續下去的關鍵。尋求突破的方法則包含與研究夥伴、師長討論,取得他人觀點與建議;也能持續地看書、從各管道學習,給自己一段時間沉澱、思考出全新的切入點或發展方向。

最後,研究的好壞並不是絕對的,科展比賽的評審也有自己的偏好,所以更重要的是達到自己所期待的研究水準,不必太在意比賽成果的好壞。對進一步的研究還有興趣也能積極的報名不同專題競賽,或長期進行研究,往真理的方向持續前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