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11年學科能力測驗非選擇題評分原則說明-【國寫】

壹、前言

111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簡稱「111 學測國寫」)包含兩大測驗目標——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與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今年維持兩大題與測驗目標的對應順序,第一大題取用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不老騎士為愛千里」活動,以及褚士瑩〈丹麥「樂齡卡打車」:讓風重新拂過髮際的小確幸,讓生命與故事永流傳〉等素材,評量考生正確理解引文及說明自身想法的能力;第二大題節錄薛憶婷〈我們的課本〉詩作段落,評量考生書寫自身經驗與體會的能力。兩大題評量重點有所不同,切合本中心所公告的兩項測驗目標。

貳、各題評分原則

第一題

一、各子題評分原則與說明

臺灣的高齡化速度幾乎為世界之冠,本屆考生大學畢業之時,臺灣可能已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達 20%)。因此本題的命題用意,除了檢測考生企劃活動與整合說明能力,也希望讓年輕世代了解長輩的需要,進而關注老年議題。

試題素材分為兩段,第一段介紹 2007 年臺灣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所推出的「不老騎士」計畫,第二段介紹 2012 年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樂齡卡打車」(Cycling Without Age)運動。設題者巧妙並列兩段資料,正好可以讓考生在問題(一)中比較兩項活動內容的關鍵差異,並說明用意的不同,評量考生能否確實理解、掌握試題素材的要點。其次,問題(二)提出假設情境:如果要帶長者在臺灣進行樂齡之旅,一定有許多待注意事項,要求考生以「樂齡出遊」為題,寫一篇短文,說明樂齡出遊的意義,並思考如何照顧到長者在生理與情感上的需求。試題分為兩個子題,評量考生理解資訊及表達個人看法的論述能力。

針對問題(一),考生在仔細閱讀素材後,應可掌握臺灣案例是由長者自行騎車完成環島,丹麥案例是志工協助老人出遊。前者老人藉以拓展視野,挑戰自我;後者老人重新感受生命的美好,也使志工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城市。至於問題(二),只要不明顯違背出遊地點、規劃者角色等要件,對於樂齡出遊的意義、兼顧長者生理與情感需求等,都能有所回應,其實不難完成短文的作答要求。

國寫的評分原則共分三等六級,大題中分列兩小題時,各小題依其占分設有三等六級的評分原則,閱卷委員分別給予兩小題的得分後,由電腦系統計算該大題的得分。本題的問題(一)部分,考生若能確切說明二者活動內容的關鍵差異與用意,敘述完整,表達清晰,可得 A 等,對應分數為 4 3 分,視文字或作答精確程度而微調得分;僅能略述二者差異或用意,文字欠周延,則得 B 等,對應分數為 2 分;僅能略涉題旨,但無法分辨二者差異與用意,對應分數為 1 分;空白卷、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者得 0 分。至於問題(二),評分原則依序為能適切說明「樂齡出遊」的意義,並具體考量長者的生理與情感需求,結構嚴謹,條理分明,文辭精練者,得 A+ 級(19-21 分);能具體說明「樂齡出遊」的意義,並考量長者的生理與情感需求,表述清晰,條理有序,文辭暢達者,得 A 級(15-18 分);能說明「樂齡出遊」的意義,並考量長者生理或情感需求,表達清楚,文辭得宜者,得 B+ 級(12-14 分);能大致說明「樂齡出遊」的意義,思考長者生理或情感需求,表述大致合宜,文辭平順者,得 B 級(8-11 分);稍涉題旨,敘述空泛,文辭拙劣者,得 C+ 級(5-7 分);混淆題旨,敘述雜亂,文句不通,得 C 級(1-4 分)。空白卷、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者得 0 分。

此外,問題(二)出遊地點非臺灣者,至多得 B+14 分)。問題(二)內容、文字均佳,但文未終篇者,至多得 B+14 分)。由於兩小題均設有字數上限,故問題(一)字數多於 5 行者,酌扣 1 分。問題(二)字數多於 21 行者,酌扣 1 分。另視標點符號使用之欠當或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

閱卷委員在評分過程中,會先區分上(A)、中(B)、下(C)三等,進而在該等中,依表現高下判斷屬於原級或+級,再從所認定的級別內選取最適當的分數。此一評分方式,既能透過等級的判定達成共識,又能在等級之下依據個別情形(如用詞優劣、錯別字多寡、標點符號正確與否)選擇較精確的分數。

二、考生作答情形

本題的問題(一)要求考生比較兩件樂齡出遊案例活動內容的關鍵差異,並說明用意的不同。若是細究兩件案例的差異點,或許可以羅列甚多細節,例如推動者、地點、時間、長者行動能力等等,但試題問的是「關鍵差異」,便要求考生有掌握重點的能力,須能直觀提取最核心的差異所在。另外,由於問題(一)之下包含兩個小題,作答內容須能有所區別。從考生的作答內容看來,試題並未刁難考生,許多考生能辨析兩件出遊案例的關鍵差異是前者為長者自行騎車,後者則由志工陪伴,也能區分用意的不同。至於問題(二),多數考生能思考樂齡出遊的意義,也能列舉如何照顧出遊長者生理與情感的需求,在生理方面,如事先做好行程規劃,選擇平坦且少障礙物的景點、提供易咀嚼消化的食物、注重保暖、請專業醫療人員隨行等;在情感方面,則可先探究長者想法與興趣、盡力滿足長者想實現的願望、播放鄉土民歌、發放紀錄手冊以記錄心中感慨、傾聽長者的煩惱和壓力、舉辦分享大會,甚至安排兒童參加活動,讓孩子的天真無邪治癒長者因歲月洗禮而可能布滿瘡痍的心。

本題最高分為 24 分,共有 1 人;最低分為 0 分,共 425 人,其中約有 8 成是空白卷或作答文字不足成句,少數為文不對題或完全抄襲試題。得到等第 A18-25 分)者,占全體考生之 9.86%;得到等第 B10-17 分)者,占全體考生之 78.47%;得到等第 C1-9 分)者,占全體考生之 11.68%

第二題

一、各子題評分原則與說明

本題節引第六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得獎作品——薛憶婷〈我們的課本〉詩中對課文的想像,輔以費曼的體會及各科的舉例,觸發考生從不同的科目思考,是否可能經由課本多方聯想,追求知識的想像與愉悅。試題要求考生以「當我打開課本」為題,寫一篇文章,敘述任一學科課本對個人的意義,以及個人探索課本內容、知識的經驗與體會。

本題亦採三等六級評分,考生若能具體敘述某一學科課本對自己的意義,並書寫自己探索該學科課本內容、知識的經驗與體會,感受深刻,結構嚴謹,表達生動,文辭優美者,得 A+ 級(22-25 分);能具體敘述某一學科課本對自己的意義,並書寫自己探索該學科課本內容、知識的經驗與體會,感受貼切,結構完整,表達妥適,文辭順暢者,得 A 級(18-21 分);能敘述某一學科課本對自己的意義,並書寫自己探索該學科課本內容、知識的經驗與體會,內容穩妥,結構清楚,表達合宜,文辭平順者,得 B+ 級(14-17 分);能大致敘述某一學科課本對自己的意義,並書寫自己探索該學科課本內容、知識的經驗與體會,內容大致適當,稍具結構,文辭尚可者,得 B 級(10-13 分);未能敘述某一學科課本對自己的意義,或書寫自己探索該學科課本內容、知識的經驗與體會,內容不切情理,結構欠佳,文辭浮泛者,得 C+ 級(6-9 分);無法掌握題旨,解讀不當,文辭拙劣者,得 C 級(1-5 分)。空白卷、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者得 0 分。此外尚有特殊評分原則如下:另立題目,但能扣緊題旨,至多得 B+17 分);內容、文字均佳,但文未終篇或一段成文者,至多得 B+17 分)。另視標點符號使用之欠當或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

二、考生作答情形

本題雖然節錄充滿想像力的新詩為素材,但並不評量考生對詩作內容的閱讀理解,而僅是作為示例或引導,協助考生構思發想。題目為「當我打開課本」,要求考生敘述任一學科課本對自己的意義,以及個人探索課本內容、知識的經驗與體會。「任一學科」雖是試題要件,但考量考生若分散敘述多科課本,內容便自難以深入,不易得到高分,故評分原則並未就此嚴格規範。

考生選擇的學科課本五花八門,其中似以國文、歷史、生物課本比例較高,至於選擇地理、物理、數學、地科、音樂、藝術、生活科技,甚至體育、輔導等等課本,也都能寫出佳作。考生的作答內容隨著所選的科目,有各種不同的經驗敘述與體會,例如地理課本像百科全書,能讓人環遊世界;歷史像時光穿越機,讓人回到樸實的過去,能與古人深入座談;物理像文字迷宮,也能讓人驚奇於世界運行規律;生物像知心好友,探索生物奧祕,能讓人充實滿足;國文像人生導師,從中能獲得許多深刻的人生體悟,培養開闊的胸襟。

本題最高分為 23.5 分,共有 5 人;最低分為 0 分,共 1,311 人,其中約有 9 成為空白卷或作答文字不足成句,另有極少數為文不對題或完全抄襲試題等其他情形。得到等第 A18-25 分)者,占全體考生之 13.34%;得到等第 B10-17 分)者,占全體考生之 74.38%;得到等第 C1-9 分)者,占全體考生之 12.29%

本年度國寫佳作已於 3 31 日公開刊登於本中心網站,提供高中教學與學生學習參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