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12年學科能力測驗非選擇題評分原則說明-【國綜】

壹、前言

112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簡稱「112 學測國綜」)有兩組混合題:第一題選用以「古典」為主題的二則現代文本,第二題延續「古典」此一主題,取材自描述迪士尼動畫《獅子王》連結經典莎劇《哈姆雷特》的跨領域文本,一方面傳達古典穿越世代、歷久不衰的永恆價值,另一方面則透過選擇題、非選擇題的設計,測驗考生擷取訊息,並連結其他文本或圖表,綜整解釋文意,以及適度表達說明的能力。

本次混合題之非選擇題為第 33 題、第 35 題與第 37 題,共三題。評閱非選擇題前,依循閱卷程序,經過評分標準訂定會議、樣卷確認會議、試閱會議,逐步確認各題參考答案與評分原則,以及各題標準卷、試閱卷與測試卷,並透過實際評閱數份試閱卷,比較給分差異,凝聚閱卷共識,始得進入正試閱卷程序。(詳情請參閱《大考中心非選擇題說明》宣導影片)。

以下將逐題說明 112 學測國綜非選擇題參考答案、評分標準與考生作答情形。

貳、各題評分原則

33

一、參考答

(1)

在流傳過程中,須經過不同歷史階段的過濾與篩選。在創作當時,展現新手法。

或:在流傳過程中,須禁得起解釋、開發、創造。在創作當時,開創新視野。

(2)

《論語》提供的建言,至今仍可為人生解惑。

或:《論語》至今仍可為人生解惑。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33(1)

評分原則

給分

能寫出參考答案大意,且敘述完整

4

答案敘述部分錯誤或不完整

2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

 

33(2)

評分原則

給分

能正確寫出參考答案之文句

2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

本題要求考生閱讀甲、乙二文關於「古典」的敘述,回答 2 個問題:第(1)小題必須回答成為古典的作品在流傳過程中所具備的條件,以及在創作的當時可能具備的特徵;第(2)小題則要求考生自乙文擷取最適合的例子,以印證甲文「人性是千古不變」的說法。

首先,針對古典在流傳過程中具備的條件,甲文提及「古典之成為古典,並不是因為年齡蒼老,而是因為它經過不同歷史階段的過濾與篩選,禁得起解釋、開發、創造。」可知成為古典的條件是禁得起時間篩選、解釋、開發與創造。其次,針對古典在創作當時具備的特徵,乙文提及「這些在當時展現新手法或開創新視野的作品,後人愈是追隨,愈能顯出其永恆的地位。」故可知在創作當時,具備「展現新手法或開創新視野」的特徵。第(1)小題限 40 字以內,因此考生只要能摘要前述文句大意或答以類似概念,即可得4分。若答案敘述部分錯誤或不完整者得 2 分;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者,則無法得分。

(2)小題可在 20 字的字數限制下,適度摘引或改寫乙文「《論語》提供的建言,到今日仍可為人生的困境解惑」,作為印證甲文「人性是千古不變」的支持論據。換言之,考生可答以「《論語》提供的建言,至今仍可為人生解惑。」或「《論語》至今仍可為人生解惑。」即能得到 2 分。如若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者,得 0 分。

三、考生作答情形

(1)小題包含 2 個問題,考生多能依照問題順序分別回答成為古典的條件以及特徵,不過仍有不少考生僅就成為古典的條件回答,而忽略了第 2 個問題,因此只能得到 2 分。另有少部分考生僅寫出諸如解釋、開發、創造、或是有新意等語詞,而未能寫出完整文句,導致意思表達不明確,則無法得到任何分數。

再者,大部分考生都能從乙文找出關鍵例證,正確回答第(2)小題。唯有少數考生回答過於簡略,如只寫《論語》,而未加以說明;或是回答甲文或乙文的其他作品,例如《詩經》、《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甚或寫錯關鍵字詞,如《論語》的「論」字、「建言」的「建」字,就無法得到分數。

35

一、參考答

(1)

各就所抽中的人物,賦詩一首歌詠。或:吟詠所抽中的人物。

或:各就所抽中的人物,賦詩一首來懷古。

(2)

①生命有限。或:死亡不可抗拒。或:人終有一死。

②隨任自然。或:曠達。或:釋懷。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35(1)

評分原則

給分

能寫出參考答案之大意

2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

 

35(2)

評分原則

給分

能寫出參考答案大意,且敘述完整

4

答案敘述部分錯誤或不完整

2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

本題延伸援引明代許潮《赤壁遊》雜劇片段,具體展現後代文人如何自古典作品(蘇軾〈赤壁賦〉)獲得創作養分,繼而開發新作品。既呼應「古典禁得起閱讀與再閱讀,創造與再創造」的特質,又能扣合考生熟悉的高中國文教材選文,收延伸學習、融會貫通之效。

本題共分 2 個子題:第(1)小題請考生回答舟中四人(蘇軾、黃庭堅、佛印、漁父)抽籤後的賦詩規則。由文中「各拈取一鬮,吟詩一首,以見弔古斷案」,可知係四人各就所抽中的籤(曹孟德、孫仲謀、劉玄德、周公瑾等四位三國人物),吟詩一首。本題限20字以內,並要求不可抄錄原文,因此考生須以自己的文字,寫出所理解的賦詩規則。考生若能正確寫出「各就所抽中的人物,賦詩一首歌詠」,或「各就所抽中的人物,賦詩一首來懷古」等內容者得 2 分;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者得 0 分。

(2)小題結合考生對〈赤壁賦〉的認識,請考生依據文意,推敲人物心聲,回答①世人對個體生命的「共同焦慮」,以及②面對此一共同焦慮,所持有的態度。就第①子題來看,依據許潮《赤壁遊》引文,眾人合唱內容為:「嘆興亡,江山如故,何處覓曹郎?」除表達物是人非的喟嘆外,另可就對〈赤壁賦〉的理解,知道此處所嘆的「曹郎」,正是「而今安在哉」的曹操,而所表達的生命共同焦慮是「人的生命有限,無法長存人世」的慨嘆。因此,考生必須在限定字數 10 字以內,回答「生命有限」、「死亡不可抗拒」、「人終有一死」等類似概念,方能得到 2 分;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者,則無法得分。

第②子題要求考生說明許潮藉蘇軾之口,道出「聊付與滄浪」的人生態度是什麼?就引文所述,該態度應為隨任自然、曠達、釋懷之類的態度。考生如能寫出符合參考答案大意者得 2 分,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者得 0 分。

三、考生作答情形

本題測驗考生精準理解明代許潮《赤壁遊》雜劇片段(文言文)的能力,而第(2)小題更結合蘇軾〈赤壁賦〉,同時考驗考生對高中國文課文的熟稔程度。如果考生無法確實理解引文內容,或是不熟悉〈赤壁賦〉中洞蕭客對生命有限的哀嘆,以及蘇軾對「變」與「不變」的體悟與生命態度,多半會覺得本題頗具難度。

作答第(1)小題必須掌握引文所述情境,才能知道何謂賦詩規則:舟中四人(蘇軾、黃庭堅、佛印、漁父)遊賞赤壁時,提議將四位三國人物(曹孟德、孫仲謀、劉玄德、周公瑾)做成四支籤,之後舟中四人各抽一籤,看各自抽到哪一位三國人物,就以那位人物為題,作一首詩吟詠,表達懷古感念之意。因此,所謂的賦詩規則,即是:各就所抽中的人物,賦詩一首歌詠。

就答題結果來看,僅有部分考生能清楚寫出賦詩規則,而多數考生或不清楚賦詩的「詩作內容」所指為何,如理解成吟誦三國人物所寫的詩,或是詩作要同時描述四位英雄;或混淆抽籤的順序,如以為是四人以曹孫劉周作四詩後,才各自抽一首吟詠;或未就賦詩的「規則」作答,如僅寫各自抽籤後吟詩一首,全然未提賦詩規則;或答案過於簡略,如吟詠三國人物、吟詠曹操、孫權、劉備、周瑜、按照題目吟詩等,均未能切合試題所問,無法得到分數。

(2)小題第①子題則有不少考生忽略題幹已特別註明:「除表達物是人非的喟嘆」,卻還是答以「景物依舊,物是人非」,因而無法得分。此外,也有不少考生未能清楚掌握題幹所謂「對個體生命『共同的焦慮』」,亦即引文「何處覓曹郎」對應課文〈赤壁賦〉中洞蕭客對曹操「而今安在哉」、生命有限的感慨,因而寫下懷才不遇、焦慮國家興亡、當代缺少英雄豪傑等偏離題旨的答案。

(2)小題第②子題必須回答面對共同焦慮所應抱持的態度,並且題幹也特別提示:「許潮藉東坡之口道出:『聊付與滄浪』」,考生應可從課堂上對蘇軾生命態度的認識,以及「聊付與滄浪」即「聊付自然」的文意理解,推得隨順自然、曠達自適等形容生命態度超然、灑脫的答案。不過就答題結果來看,仍有不少考生寫出諸如及時行樂、隨波逐流、得過且過、聽天由命等與曠達的生命態度頗見差距的答案,因而無法得分。

37

一、參考答

(1)

反映人性現實。或:哈姆雷特反映的人性現實能獲得普遍回響。

(2)

高層主管對新故事有熟悉感,提供行銷的參考座標。

或:能和經典故事連結,找到向觀眾行銷的著力點。

二、評分原則與說明

37(1)

評分原則

給分

能正確寫出參考答案之文句

2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

 

37(2)

評分原則

給分

能寫出參考答案大意,且敘述完整

4

答案敘述部分錯誤或不完整

2

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

0

本題要求考生閱讀改寫自亞當‧格蘭特著、黃翫譯《作個原創者》的引文後,參考「創意技能金字塔」,回答 2 個問題。第(1)小題必須就《獅子王》編劇自認將構想連結《哈姆雷特》,為「識別好點子」階段的主要理由,提出簡要說明。依據引文:「經過修改,才讓老獅王木法沙、小獅王辛巴、大反派叔父刀疤,接近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的主要角色叔父殺死了身為國王的父親,兒子為父親復仇。同時,發覺來自莎劇『To be or not to be』的困惑,反映了人性現實,相信能獲得普遍回響。」可知能夠獲得普遍回響的關鍵,即是「反映了人性現實」,而此正是本題答案的核心概念。考生如能在限定字數 20 字以內,正確寫出參考答案之文句者得 2 分,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者得 0 分。

(2)小題則以《獅子王》構想進入「爭取支持」階段為情境,請考生回答《哈姆雷特》能對高層主管產生說服作用的二個理由。根據引文:「當編劇提出《獅子王》類似《哈姆雷特》時,這個熟悉感有助於高層主管把新奇的大草原腳本和經典故事連結起來。絕對的原創性有時並不讓人放心,畢竟高層主管需要參考座標,找到向觀眾行銷的著力點。」可知二個理由即是「高層主管對新故事有熟悉感,提供行銷的參考座標。」本題答案的核心概念亦即「增加熟悉感」和「利於行銷」。考生只要在限定的 40 字以內,能掌握核心概念,寫出參考答案大意,且敘述完整者得 4 分;答案敘述部分錯誤或不完整者得 2 分;未作答或答案完全錯誤者得 0 分。

三、考生作答情形

或許是因為考生必須通讀文本,確實掌握行文脈絡,才能辨析出二個子題要求的「理由」,而無法從關鍵字詞直接擷取答案(引文中並沒有「因為」、「理由」等明確字眼),故而有不少考生無法得到本題所有分數。

像是第(1)小題就會有考生寫出:在小鹿斑比和哈姆雷特中選擇了後者、連結《哈姆雷特》後認為可得普遍回響得片商支持等,完全沒寫出理由的答案。或者寫出:《哈姆雷特》為經典作品,使高層能認可劇本品質;《哈姆雷特》是經典作品,大家不陌生;絕對的原創性有時並不讓人放心等,與「反映人性現實」此一核心概念相距甚遠的答案,都無法得到分數。

至於第(2)小題則常見考生僅寫出「增加熟悉感」和「利於行銷」其中一項答案,因而只能得到 2 分。此外,也有部分考生把「反映人性現實」,寫成說服高層主管的理由之一,同樣無法得分。甚而有些考生抄寫或發明明顯偏離題意的文字,例如:原創性及人性現實主題的成功確定性;《哈姆雷特》具有一定的人氣;發展點子和闡述點子等,亦無法得分。

參、結語

112 學測國綜有多組試題從不同角度凸顯古典的價值,而二組混合題均呼應此一命題理念,希望透過所引素材和試題,引導考生思考古典的價值,體會古典並不是當隨時間而逝的故紙堆,而可以是當代創作的靈感,也可以是行銷的著力點。畢竟人性千古不變,而古典作品反映了人性現實,是跨越世代的共有智慧。

112 學測國綜混合題之三道非選擇題,以「古典」為核心,要求考生分就古典的條件、特徵、代表作品,擷取訊息;或具體引用後世承繼經典再創新的作品,透過試題設問,要求考生理解文意,並連結課堂所學,分析解釋人物的心聲及其應對的態度;或進而以當代知名動畫為例,測驗考生掌握文意脈絡,找出支持論據的能力。換言之,三題非選擇題在同一主題下,透過閱讀古今文本,各自展現了不同面向的評量層次。

國綜非選擇題期待考生能確實理解文本意涵與試題提問方向,並能以精準而適切的文字答題。是以,閱卷時同樣秉持「精準」、「明確」之原則進行評閱。若答案偏離文本或題意,或是文字表達欠精確,均無法順利得分。因此,考生可於平時閱讀文本時練習「眼到、心到、手也到」閱讀時嘗試以自問自答的方式,用自己的話寫下對文本的理解。相信假以時日,應當能夠提升自己精確理解文意、適度表達說明的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