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給你/妳一個愛上混合題型的理由

不知道同學們看到出現在參考試卷和試辦考試題目中的「混合題型」會不會心裡犯嘀咕:「不是已經有手寫題(非選擇題)了嗎,幹嘛另外生出混合題型?」「本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是『井水不犯河水』,現在偏要『混搭』,是流行嗎?」「作答混合題型一下用鉛筆,一下換黑色筆,讓我好緊張!」各位大考之友,這些心裡話,我們收到了,所以,特別想跟你/妳說,我們不是在製造麻煩,而是在排除萬難,想讓試題更符合高中生的學習和評量。

根據多年的觀察,許多同學好像喜歡作答選擇題勝過手寫非選擇題。比起考察主動表達能力的非選擇題,作答只要劃記 ABCDE 的選擇題,多了選項的提示,感覺比較不燒腦;但其實,說個大家都知道的小祕密,選擇題中的選項,很多都是誘答的設計,反而需要仔細分析和判斷,不見得少用腦。打開 108 課綱,強化主動表達能力正是培養核心素養的重點之一,所以囉,如何在大家已知的現行題型下,藉由增加一點點設計,能夠多評量主動表達能力,又不至於增加太多應試負擔,混合題型就應運而生了。

我們知道,要增加考察高中生表達能力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因此,設想了混合題型這種選擇與非選擇題混搭的題組形式,一方面透過選擇題來激活考生對文本的理解與分析;一方面還可以利用非選擇題作答區的設計,發揮引導或示範的作用,讓考生更容易進入解題的脈絡或思路。簡單地說,混合題型就是希望以組合式的設計,讓考生能更好更快的掌握答題方向,以展現自己的所思所想。

也許你/妳又會問,就算有了混合題型,原本選擇題答案卡和非選擇題答案卷都分開用這麼久了,幹嘛一定要「分久必合」呢?而且「卷卡合一」之後的答題卷,作答時要換筆,實在不習慣。這裡請容我們解釋一下。當我們採用混合題型,目的之一是希望透過選擇題的鋪墊,以及在非選題作答區的設計,提供適度的引導或示例等,讓同學以比較結構化的方式作答而不致茫無頭緒。如果卷卡分開,那麼同一題組,就須寫在不同的作答區,會增加作答的干擾。

另一方面,每個混合題組,它的非選作答區是依作答需要設計,作答區可能有地圖、影像、標記字數的表格、底線乃至空白,這些多樣化的作答區都是依照試題所需而設計的,沒有定式。由此可知,每次考試,都得針對題目重新設計答題卷作答區。

再說說用筆吧,為了讓機器掃描後的影像清晰可辨識,包括同學們修改作答內容後也不影響掃描和辨識,還是要請你/妳依照以下的用筆和擦拭原則:選擇題及作圖題,請使用 2B 鉛筆,只能用橡皮擦擦拭;其他非選擇題,請使用黑色墨水的筆,可以用修正液(帶)。

老實說,為了這個混搭,我們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首先就是要把製作答題卷納入闈場內的工作流程,先不說必須增加的入闈天數及人數,請想像一下,在原本印製試題本就很緊迫的時間內,以後要配合印製、查驗每次考試每一考科都不同的答題卷,緊張程度加倍。完成印製、查驗之後,就是依據試場分配表打包裝箱,以前只有試題本,之後還包括答題卷,那可是大工程啊!

解釋這麼多,不如直接看示例。以下是甫於 9 月初考過的 110 年試辦考試社會考科第 52-53 題組:

這個題組以 1917 年倫敦日常生活景象的兩張照片為題文,請考生判斷照片人物所處的時局。兩道子題,先藉由第 52 題這道選擇題,引導學生進入二十世紀女權運動的歷史脈絡,思索女性從家庭角色轉移至職場,當她們擁有一定的知識、經濟能力後,會提出怎樣的訴求來爭取政治參與權。其次第 53 題,則希望考生充分利用這兩張照片揭露的訊息,判斷照片拍攝的歷史背景。

如果單只就兩張照片要求考生書寫出其反映的時代背景,答案恐怕太過發散而無法合理評閱。然而,透過提供四項預設的局勢,請考生在勾選後再書寫理由,則可以勾選局勢為引導,讓考生聚焦地思考照片中透露的訊息:這些倫敦婦女為何會從事這些勞力工作?從而可以在歷史脈絡中回答問題。看到這裡,你/妳有沒有一點覺得,這一道混合題組題,巧妙地結合了選擇及非選,真的是蠻友善的!

本中心網站最新訊息之試辦考試訊息,有完整的 110 試辦考試各考科試題及答題卷。相信在看過之後,不難體會混合題型是可以藉由各小題的提問設計來協助同學理解題意,完成作答任務。

簡單的說,混合題型不代表題目一定變得難,或是變得不好作答,在經過巧妙的搭配組合,可見的是增加了問問題的方式,也適度提升了測驗內容的深度或是廣度。我們希望,藉由這樣的設計,可以在無形中發揮引導或是刺激學習的效果,以便能更貼近學校的素養教學和評量,其實混合題型並沒有想像中可怕!

希望,假以時日,你/妳會愛上混合題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