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09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 【物理考科】試題特色

國立岡山高級中學物理科教師/黃建彰、大考中心物理科研究員/蔡亦涵 撰

壹、前言

109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物理(簡稱「指考物理」)依據103學年度實施之「修正『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基礎地球科學學科綱要」(簡稱「99課綱微調」)命題。全卷共26題,分為兩個部分。第壹部分為選擇題,其中單選題有20題,每題3分,多選題有4題,每題5分,共計24題,占80分;第貳部分為非選擇題,共有二大題的題組,每一大題10分,占20分。

整份試卷理論與實驗並重,也有許多融入新聞時事、生活情境、科技應用等相關試題,測驗考生基礎學科知識、短文閱讀理解、物理知識應用、概念分析推理等能力,也讓考生在作答的過程中獲得新知,符合「測驗考生資料閱讀、判斷、推理、分析的能力」與「測驗考生應用學科知識的能力」的測驗目標。此趨勢呼應十二年國教課綱「核心素養」所強調的內涵,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課程的學習不僅僅只是課本內與考卷上的「知識」,更應該是能應付瞬息萬變的社會所具備的「能力」與「態度」。以下對物理科試題特色進行初步分析。

貳、試題特色

一、引用生活題材,融合時事、生活情境與學科知識

本卷引用許多與生活相關的題材,顯示物理不只是課本內的知識,而是能廣泛應用於生活之中。例如單選題第12題,結合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時事,測驗考生額溫槍的物理原理,以及紫外線消滅病毒的相關問題;單選題第7題,測驗考生紙箱在卡車載貨廂滑動的力學分析;單選題第12題,引用輕軌電車的引電構造,測驗考生電流產生磁場的效應,並與地球磁場比較,可以得知引電構造產生的磁場非常小;單選題第15題,測驗考生利用駐波的概念,分析兩種不同樂器的發聲原理;多選題第21題,測驗考生籃球投籃的運動軌跡分析。這些題目都與生活息息相關,考生作答時更能對題目產生共鳴。

二、結合實驗情境,重視實驗操作與科學理論

除了理論分析的題目之外,本卷也有實驗相關試題。例如單選題第11題,測驗考生如何利用三用電表檢修電路,這是相當重要的工程技能,考生必須知道三用電表的使用方法與電路相關的物理概念,才有辦法作答;非選擇題第二題,為「等電位線與電場」的實驗,測驗考生是否熟悉實驗器材、實驗流程及其背後的物理原理。理論與實驗相呼應,這才是科學學習的本質。

三、介紹科技應用,探討其背後的物理機制

物理學是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石,應用物理學的理論,能發展出新的科技。本卷涵蓋科技應用相關試題,例如單選題第20題,利用運動學中「平均速率」的概念,發展出「區間測速」的想法,只要計算兩點間的距離,並測量通過這兩點間的時間,即可求得平均速率;多選題第23題,此題測驗相機拍照與對焦的概念,數位相機普及之後,越來越多人擁有相機,而自從手機加入拍照功能,且技術越來越先進後,幾乎所有人都有拍照的經驗,拍照原理是利用幾何光學的概念,改變透鏡位置,使不同遠近物體皆能成像。在這些題目中,能讓考生瞭解科技的發展與應用。

四、重視閱讀理解,瞭解物理科學的應用

閱讀理解是面對將來瞬息萬變生活相當重要的能力,由文章中學習新知,並能結合既有的知識,進行思考與推理。例如單選題第6題,此題是關於「穿顱磁刺激」的介紹,為電磁學在腦科學的應用,考生閱讀短文後,瞭解其背後是利用電流磁效應與電磁感應,根據所學知識,推理正確答案;多選題第24題,此題介紹關於高速鐵路列車「電磁煞車」的設計原理,考生閱讀短文後,瞭解其使用的物理原理與電磁感應、電荷在磁場中的受力有關,產生反方向的力矩,進而達到煞車目的。在這些題目中,考生不僅只是考試,更能在試卷中學習新知。

參、回饋高中的教與學

一、結合生活情境

生活中處處都是物理,課本所學的知識可以應用於生活中,課堂上的教學除了基本學科知識外,可以結合生活經驗與情境,引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並且將物理學的知識帶入生活中。本卷含有許多與生活題材相關的試題,更能引起學生學習的共鳴。

二、重視科學實驗

物理學是理論與實驗並重的科學,除了理論分析、計算,也需培養動手做的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做實驗及進行探究活動,並注意每個實驗環節,藉由小組合作的過程,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系統化思考能力,並能有效溝通表達。

三、強化閱讀理解

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我們每天都會接收大量的資訊,培養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環。閱讀不拘篇幅長短,一篇科普短文、科學短篇等,也能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理解文章內容,並且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整理成自己的見解或看法,既有助增進學識,也培養分析、統整、歸納等能力。

肆、結語

整體來說,本卷符合「99課綱微調」的命題範圍,試卷內容皆是課本所學知識的應用與推廣,除了測驗考生基本物理概念,也包含閱讀理解、分析推論等能力;試題取材相當多元,不只有基本題型與實驗,更涵蓋生活情境、新聞時事、科技應用、科普閱讀等題材,其中與生活相關的題材占大多數,物理學與生活並無脫節,可謂「生活中不是缺乏物理,而是缺少發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