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11年命題精進方向與研究測試進程──國文

研究發展處
研討會第一天下午的國文科場次,由大考中心陳柏熹顧問擔任主持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李清筠教授與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陳昌明教授擔任主講人,依序說明今年國文考科試題研發計畫中混合題型與國語文寫作的研發成果。

107年後國文考科的調整與111年後的國文考科

自教育部於103年6月26日核定招聯會所報之「大學招生及入學考試調整方案」,107學年度起,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正式獨立施測後,本中心隨即自104年起展開試題研發計畫,一方面研議全卷改為選擇題的學測國文、指考國文科之試題內容調整,一方面研議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的測驗目標、測驗題數、測驗時間、命題方向與素材、成績使用方式等。經試題研發小組與各界的溝通與討論後,本中心分別於105年9月公布國文科與國語文寫作的「考試說明」106年7月公布「參考試卷」。在數年謹慎、慎重的準備工作後,經過調整的國文考科與國寫於107年正式登場
而後,依據教育部於106年4月19日核定的「111學年度起適用之大學多元入學方案」,考量學生於加深加廣選修的國語文領域訂有必須修習的4個學分數,可持續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及為使選修課程不受考試影響,111學年度起國文考科僅在學科能力測驗時辦理,不在分科測驗辦理,而學測國文考科延續107學年度起之設計,包含國文與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兩節次。
配合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強調核心素養,大學入學考試以融入「素養導向試題」與之呼應,著重評量考生將知識整合運用於日常生活或學術探究等不同情境中的能力。順此命題精進方向,並考量國語文閱讀與寫作能力之涵養是學習各領域知識與終身學習的基礎,國文考科(含國寫)即以強化閱讀與寫作題型為核心。

國文科已研發長文閱讀題,進一步研發混合題型

李教授簡報時,特別強調閱讀理解是「核心素養中的核心能力」,也是國文考科評量考生的重點項目。107年起,配合國寫分節施測,「國文科(選擇題)」增加長文閱讀題,提升試卷訊息量與閱讀量,並納入跨領域、圖表等多元閱讀素材,強化檢核考生擷取訊息、統整解釋、反思評價等不同層次的能力。
為進一步評量學生統整、歸納、說明、分析等高強度閱讀理解與表達能力,李教授提到,本年度特別研發「選擇題與非選擇題混合題型」(簡稱混合題型),讓考生不再只從選項中選取適合或正確的答案,而能化被動為主動,寫出對文本的理解與分析。
 
 

若以97學測選擇題第14-15題為例,第14題維持選擇題,而將第15題調整成非選擇題,即是混合題型:

第15題調整為非選擇題之後,考生必須根據文本所述,用自己的話對應寫出孔子、孟子闡說仁的方式,較之原題,加深了難度,也深化了閱讀的強度。此外,配合選擇題、非選擇題交錯呈現的混合試題型態,答題格式也將採行選擇題選項畫卡區與非選擇題作答區混合的「卷卡合一」型態,供考生填答。
李教授接著又舉出本年度研發小組研發的幾道試題,包括取材於小說、取材於表演藝術,以及取材於醫療資源統計的試題,以不同的設問方式評量考生閱讀理解與統整解釋等能力。總而言之,發展混合題型,主要是為了深化閱讀理解能力的測驗層次,所評量的能力仍是以閱讀理解能力為主。若與以寫作能力為核心的國寫相較,混合題型中的非選擇題答案相對較為明確、答題字數相對較少。為讓高中師生逐漸掌握、熟悉混合題型的試題型態與答題方式,李教授提到,除將持續研發試題,提出幾種混合題型的呈現樣貌,也將透過研究測試、座談宣導等活動與高中教學現場密切溝通。

國語文寫作持續開拓素材範圍,探索各種試題形式

國語文寫作部分由陳昌明教授主講。陳教授表示,由於寫作能展現個人的思考與涵養,因此國寫試題能同時符合素養試題的特徵:評量整合能力、可融入多元情境、屬跨學系共同需求,故而在本年度的素養導向試題研發計畫中,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不但不能缺席,且希望由多組研發人員集思廣益,在過去成果的基礎下,繼續開拓素材範圍,探索各種試題形式。而本年度計畫中所發展的較新型試題有二:一為看圖寫作,二為素材結合古典與現代的試題,此外還有數種領域素材的入題嘗試。在研發過程中,研擬試題後,會先透過小型研究用測試,以了解高中師生的看法與適應情形,亦藉由閱卷工作坊,使高中教師更了解國寫的閱卷工作,並得與研發人員進行深入溝通。
陳教授於會中舉一題看圖寫作題(107年研究用試卷卷二第一題),讓與會者得窺國寫試題研發計畫的實驗精神。
本題引用網路漫畫材料,旨在評量學生能否解讀圖像文本,要求考生說明其中可能寓意,並加以反思及評論,因此屬於知性統整判斷試題。圖畫中有兩個人,其中一人正準備踢背對著他的人。然而,兩人所站的位置,原本已取得平衡,若其中一人失足,另一個人也會跟著掉落。所以這幅漫畫提醒我們,人與人應該互相合作,至少不要互相陷害,以免損人不利己。
根據題意,同學可以自行解讀並設題發揮。本題並沒有設定標準答案,圖片題也是正式學測中的國寫試題還未嘗試過的題型。從研究測試考生的設題,可以看出同學的答題方向非常多元,也有很多有趣的作答內容。雖然有些教師和同學反映本題給的線索太少,不過,這也是圖片題的優點,試題沒有太多的文字供同學依傍(賴),甚至成為限制,反而同學可以發揮想像力,提出各種不同的解讀,書寫「損人不利己」、「關鍵的一步」等都可以。
考生在考場中要針對圖片想出獨特的解釋,確實並不容易,因此如果略有個人看法,閱卷時就會鼓勵閱卷委員評給高分。這樣的試題,可以彌補過去圖片解讀練習的闕如,因此是未來值得繼續開發的方向。
陳教授隨後分享閱卷工作坊中的一段討論。原本看圖寫作依據設題的不同,可偏向知性或可偏向情意兩種測驗目標,今年國寫計畫所研發的圖片題便分別有這兩種嘗試。不過,有些教師或同學可能會擔心無法掌握試題所要求的發揮方向,使作答內容與命題者的初衷正好相反,擔心影響得分。其實研究小組認為,很多知性文章,會有感性的舉例或內容,並不妨礙整體的論述架構;而同學在寫感性文章時,當然也可以有知性的思考。也就是說,知性文章並不一定就是乾枯無味的,例如梁啟超寫的國體問題文章,曾在開頭從自己生病臥床的感慨談起。所以說,國寫的測驗目標設知性統整判斷能力與情意感受抒發能力兩種,是測驗功能上不得已的分別,但閱卷評分時,閱卷委員也會容許同學有不同的表現,以避免錯失寫作上的傑出人才。
研究用試題通常具有實驗性質,不一定會立即進入正式考試中。陳教授提醒,研發的過程是謹慎而穩健的,新的題型會先列入研究,向各方說明,俟時機成熟後才會使用,請老師們安心。

現場與會教師的迴響

國文科教師主要關切的大概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新型題目是否造成老師們閱卷上的困擾;一個就是在課堂上如何因應與教學。對此兩個方向,李教授在綜合座談時說明,新型題目的閱卷困擾,應該是整體素養導向命題必然會觸及的狀況,建議老師們重新思考如何設計作業。
非選擇題對知識內涵的評量跟選擇題其實並沒有不同,教學的重點應該也沒有差異。現在很多國文老師應該已經在課堂上用提問教學法進行教學,甚至已經設計各類型學習單,也就是透過層層的、有結構性的提問,來進行教學設計,而這些問題解構就是我們平常在命製非選擇題的一個重點,所以其實是不背離的,只需在取材上再多樣化一些。老師們應該不需要做額外的、大幅度的改變,但或可考慮共同備課方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