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06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試題初步分析

大考中心研究員/潘莉瑩 撰
106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考科依據101課綱命題,文白比例、教材選文命題取材比例,皆符合101課綱測驗內容命題原則的規範。初步審視今年學測國文試題,可以看出以下三項特色:
一、試題取材涵蓋古今,兼及跨領域文本,符合101課綱測驗內容命題原則
今年國文試題取材涵蓋古典散文、古典詩歌、古典小說、文化經典(如《論語》、《孟子》、《中庸》)、現代散文、現代詩歌、現代小說、語文資訊等各文類,取材面向廣泛。其中,引人注目者,是選用二則跨領域文本─菲力浦‧科克《孤獨》用太極圖象徵孤獨(第8-9題)、約瑟夫‧李竇《腦中有情》討論情緒的表達方式(第12-13題),揭示閱讀範疇不應限於文學,而該多元開展的用意。此外,今年亦留心藝文時事、流行戲劇與流行語彙,例如借用2016年藝文紀事包裝字形題(第2題);藉討論電視劇《瑯琊榜》中「瑯琊閣」發想來源的文字,測驗考生的閱讀能力(第7題);結合「寶可夢」(Pokémon)、「粉絲」(fans)等外來語、「秒殺」、「神回應」、「天兵」、「天菜」、「囧」字等時新詞彙,讓考生得以運用學理分析新的語言現象(第22題),巧妙將語文學習融入生活。
其次,依據101課綱測驗內容命題原則,文言文試題之取材比例以45%至65%為原則,今年國文試題文言文、語體文的取材比例(不含非選擇題第三大題)約為50%:50%,符合規範。
再者,今年國文試題取材自高一、高二國文教材選文者,如〈孔門弟子言志〉(《論語‧先進》)、〈王道之始〉(《孟子‧梁惠王上》)、〈燭之武退秦師〉、〈馮諼客孟嘗君〉、〈出師表〉、〈典論論文〉、〈虬髯客傳〉、〈師說〉、〈始得西山宴遊記〉、〈諫太宗十思疏〉、〈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赤壁賦〉、〈寄黃幾復〉、〈勞山道士〉、〈廉恥〉、〈北投硫穴記〉、〈臺灣通史序〉、〈一桿「稱子」〉、〈髻〉……等,多為四至五家版本選錄之共同選文(A類選文),約占教材選文試題95%。
今年國文試題僅有少數選項取材自二至三家版本選錄的共同選文(B類選文),約占整卷教材選文試題4%;取材自一家版本選錄的共同選文(C類選文),約占整卷教材選文試題1%。無論B類或C類教材選文試題之總占分比例,均未超出40%或10%,符合101課綱教材選文之命題取材比例原則。
二、選擇題以閱讀理解題型居多,側重評量理解、分析文意的能力
學測國文自91學年度以來,均維持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占分比為1:1的試卷架構,今年亦然。選擇題部分由15道單選題、8道多選題組成,題型包括字音、字形、字義、詞語成語、修辭、重組、語法、閱讀理解、文學鑑賞、文化知識等,而以閱讀理解題型居多。
閱讀理解題型或著重對文意的理解,如第6題、第8題、第10題、第12題、第19題、第23題;或側重對文本的分析與歸納,如第7題、第11題、第14題。此外,「旁通教材選文或其他文本」,也是今年閱讀理解題型的特色,例如第9題、第13題、第15題選用教材選文或課外文本,讓考生於理解閱讀素材之際,觸類旁通,連結課堂學習過的或其他篇章,找出作品的共通性。另外,亦不乏在文意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要求考生體會言外之意或分析文學技巧的試題,例如第18題、第20題、第21題。大抵而言,今年國文選擇題雖以閱讀理解題型為主,但因其測驗層次並不單一,反而相當富有變化。
此外,今年閱讀篇章的題組數量擴增為四組,相較於近五年學測少則兩組,多不過三組的題組數量相比,稍微增加;整份試卷的文字數量超過7500字,閱讀負擔雖較往年為重,但文字平易,並不難懂,只要考生日常培養出閱讀習慣,加上分析比較能力,就能輕鬆作答。
三、非選擇題評量解讀、分析文本與思辨表達的寫作能力
今年國文非選擇題依例由三大題組成,唯題型以習見的文章解讀、文章分析與引導寫作組成。第一題改寫自嚴長壽《教育應該不一樣》中有關「發揮天賦」的段落,要求考生解讀作者所言,說明當發揮自己的天賦時,如何能產生「自由與踏實的感受」;第二題引述各版高中國文教材共同選文—〈虬髯客傳〉「紅拂女夜奔李靖」一段文字,要求考生分析李靖的情緒變化,以及紅拂女說服李靖接受她的說話技巧。非選擇題前二大題主要評量考生理解、歸納與分析文本的能力。
第三大題引導寫作則以「關於經驗的N種思考」為題,「N」為自然數,為1至無限大的任一數字,因此考生關於經驗的思考可以有1種或1種以上的想法。考生可以思考有無經驗的利弊,或是思考經驗好壞的意義,或不限於有無經驗或經驗好壞,而更開放地思考經驗的價值,總之,本題考驗的是考生關於經驗的思辨深度。
TOP